印媒:中印将军商谈和平解决边境对峙
“印度和中国同意和平解决边境纷争”,据多家媒体7日《今日印度》等报道,中印武装力量一级指挥官6日首次在拉达克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举行会谈。会谈的主要内容是结束双方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对抗,从实际控制线附近撤军并撤走武器和装备。印度外交部7日发表声明,称“会谈是在亲切和平的气氛中进行的”。印度和中国同意根据各种既定的双边协议解决僵局,双方认识到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对双边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还说,印中两国商定,鉴于2020年恰逢两国建交70周年,双方应尽早解决当前对峙局面。为此,印中将继续就此进行军方和外交层面接触。
新德里电视台援引一位消息人士的话说,6日的会谈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在此期间,印度一直要求中国将边境地区的局势恢复到4月底对抗前的水平,减少在加尔万山谷的军事部署,并将参与对抗的(中国)士兵送回原驻地。中国要求印度停止所有边境地区的道路建设。7月7日《印度斯坦时报》,据说6月6日的会谈持续了7个小时左右,一共10个印度代表团,一直聊到晚上。双方不仅讨论了僵局,还讨论了两国基础设施升级带来的摩擦。报道引述印方消息人士的话称,双方采取了“小而有力的步骤”解决僵局,这是“好的信号”。
另一位消息人士告诉《印度时报》,会谈结果是“积极的”,预计将有助于缓解拉达克东部的紧张局势。然而,为了真正结束对抗,“可能需要更多轮军事和外交谈判”。《印度斯坦时报》的报告还指出,未来两军将继续保持师以下级别的对话,“解决一切悬而未决的问题”。
印度7月10日30时10分报告称,印度军队不会立即撤出对峙地区。据报道,会谈是应印度军队的要求举行的。会谈结束后,印度代表、驻列城第14集团军司令中将哈利德辛格向印度陆军司令奈良汇报了有关情况。印度军队将与印度外交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军事行动总局进一步讨论,并向总理办公室报告会谈进展。
印度媒体还指出,就在双方军事将领会谈前一天,印度外交部东亚司联秘史耐恩与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吴江浩举行视频会议,重申了两国领导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非正式会议上达成的共识,双方一致认为“分歧不应转化为争端”。
中印边境枪声再起
加勒万河谷的硝烟方才褪去,班公湖南岸又起纷争。
时隔45年的一声枪响,中印边境是否会再次爆发热战?
追溯历史,
印度明面上是率先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
背地里却又是蚕食中国领土的盗贼。
中国政府地克制与忍让没有换来和平,
所有的愤怒与积怨终于在1962年爆发。
中印冲突由何而来?
1962年又发生了什么?
本期 《德干先驱报》 为您讲述中印边境往事。
——印度,中国,从来不停在边境。
今年5月,印度士兵越过实际控制线,中印边境突然出现危险。据报道,中国和印度士兵开始战斗,造成人员伤亡。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这个热武器的时代,中印前线士兵一直在用冷兵器、棍棒、石头作战,有时甚至肉搏战,一起摔跤。这是为什么?枪在哪?大炮在哪?你为什么不开枪?这里是有原因的。1996年,中国和印度就实际控制线的行为达成协议,称“任何一方不得在实际控制线两公里内开火。”然而,9月7日,印度士兵开火了。
9月7日,印度军队非法越线,扬言要射杀正在谈判途中的中国边防军。后来,中国外交部和西方战区的中方和中方都提到,印方此举打破了“1975年以来边界无炮火”的局面,严重违反了中印有关协议的规定,军事挑衅性质非常恶劣。
45年边境线没有炮火的局面被印方打破是什么意思?
中印边境埋着很多定时炸弹。每隔几年,炸弹的导火索就会触发一次,非常危险。那么,当年是谁种下了这个祸根呢?是英语。1914年,英印政府外交秘书麦克马洪在英属印度和中国西藏之间炮制了所谓的边界线,单方面将历史上属于中国的9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划入英属印度领土。九万多平方公里是多少?比两个台湾还大,台湾面积才3.6万多平方公里。但是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都坚决拒绝接受英国人制定的麦克马洪线,所以英属印度一直没有实际行动。二战爆发后,英国人的机会来了,他们利用中国全面抗日,无暇顾及中印边界,派兵占领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角落和茶峪地区,从而形成了对中国藏南部分领土事实上的占领。从那时到现在,印度在中印边界上的小动作和大动作从未停止过。
英印政府私自炮制麦克马洪线引起领土争端
周恩来亲赴新德里谈判未果
1959年,西藏平叛刚刚结束,另一个世界屋脊上的战场就已经开始了。此时印度军队不断入侵,侵占中国领土,频繁在边境前线制造流血事件,大规模冲突濒临爆发。事实上,早在1959年3月,印度总理尼赫鲁就给中国总理周恩来写了一封信。尼赫鲁在信中要求中国向印度划拨约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尼赫鲁向周恩来主张大片领土后,印度军队开始向中方推进,并在中印边境先后建立了几个前哨。
吴金城(1962年对印作战学生兵):扯东地区有个择绕桥,所谓的择绕桥,就是很小的那么一个小木桥,咱们在这边站岗,他在那边站岗,基本上就对峙了。
任林山(原西藏军区译电员):咱们的哨所,比如说在这个位置上,敌人的哨所都修到咱们的后边了,就分不清哪一个是界限了,这个狼牙交错。
1914年,英印外交大臣亨利麦克马洪炮制了一条麦克马洪线,单方面在英属印度领土上划出历史上属于中国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也成为尼赫鲁在印度独立后给周恩来写信的所谓“依据”。
1960年4月,周恩来亲自前往新德里与尼赫鲁会谈,以解决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然而,谈判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此后,尼赫鲁一再拒绝中国政府提出的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建议,单方面将其边界从富饶的平原地区推到中国陡峭的青藏高原。
1962年5月中旬,周恩来、罗荣桓、罗瑞卿向毛泽东报告中印边界斗争。周恩来十分关切地对毛泽东说,印度军队开始在我国领土上建立大量岗哨,并且一步步推进,不断派出武装巡逻队,向我国士兵开枪。局势具有爆炸性,难以控制。听到周恩来等人的报告后,毛泽东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考着,然后说,你应该尽最大努力通过外交渠道争取和平共处,同时组织一些人写一些文章,为之辩护,制造一些舆论。但部队不要打响第一枪,绝不屈服,做武装共存的保卫和反保卫。
印度越过边境线蚕食行动愈演愈烈
战争一触即发
随后,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立即发布《大新闻大历史》和《关于中印边境军事斗争的具体安排》,并安排边防驻军和政治宣传,随时准备应对。总部成员主要来自西藏山南、江孜两个军师。尹法棠被任命为前方指挥部政委,前方指挥部代号为藏字419部队,主要负责中印边界东段的防务。1962年8月,西藏军区翻译任林山被秘密派往拉萨,在该师一个极其秘密的兵营开始学习印地语。1962年10月8日,印度军队渡过柯吉朗河,与中国边防军发生军事冲突。由于中国军队没有接到反击的命令,一些边防军自愿撤退。中国的克制与忍让并没有换来边境的和平,印度的蚕食行动愈演愈烈。
阴法唐(对印反击作战前线指挥部政委):准备反击这个事情有什么问题呢?没有现成的一个机构,所以这个时候才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才组织反击的部队,实际上是组织一个指挥部。到拉萨以后军区开会。
张国华(西藏军区司令员)
张国华(西藏军区司令员):在北京养病,谭冠三在主持开会,主持开会就谈了,要成立一个部队,反击的部队,就是中印边境反击作战前进指挥部。先把军区临时抽过来一些,再在下面调来,临时凑了这么一个指挥机关,部队是原来18军的部队,18军原来我在那个师,52师有两个团,另外一个师有一个团,这都可以说是18军的比较好的部队了,组织一起。当然这个指挥部还可以,当时说的还可以指挥其他部队,山南的部队,其他的部队,还可以指挥其他的了,但是基本队伍就这么几个团。东段主要防线是达旺地区了,印越过麦克马洪线,有个叫克节朗的地区。
阴法唐(对印反击作战前线指挥部政委):克节朗过去是我们的牧场,印军就到这个地区,首先在左翼占了一个沙则据点,接着慢慢地就过来,把整个的克节朗地区差不多快全占了。印军过来多少人呢?差不多有一个旅,一个旅那个时候恐怕是有四个营了,有的不是它的部队,也归它指挥了。这种情况下,我们才采取了,你设点我也设点,你驻多少人我驻多少人。当然西线更有趣了,就是包围它,还要给它留路叫它好跑,并没有心把它消灭干什么的,都是这样的。但是越来发展越大,设据点,设哨所,打死我们的边防战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反击了,也可以说是被迫反击。开始咱们想反击的时候呢,也还是有备无患,说万一它再继续这么弄,你得有准备。
印军挑衅变本加厉开枪打死中方士兵
和平希望破灭 中方集结部队准备反击
尹法棠还记得1962年整个夏天他都很忙。6月初,他去了拉萨,开始参加西藏军区前方司令部的成立,然后致力于部队的训练和巩固。第11国防师侦察连战士雷从迪,三等英雄。1962年10月,印度军队渡过柯吉朗河时,他正在千里之外的军营里收割庄稼。
雷从弟(原国防11师侦察连老兵):突然电话来说,师里有新的紧急任务,汽车坐一天一晚上才能回来,命令侦察连马上返回日喀则,全连100多个人就挑了20个身体最好的,干活最利索的人,两天一夜汽车不停点地走。
雷从迪的侦察连奉命前往柯吉朗进行侦察。这时,他们发现印度陆军第七旅在东部边境的四个营已经部署在柯吉朗地区,并在柯吉朗河南岸设立了一个哨所。此时,中印两国军队已是犬牙交错,短兵相接,战争一触即发。从1961年到1962年6月,印军先后在中印边境上建立了43个入侵据点,这些据点有的距中国边防军哨所仅几米远,有的甚至就建在中方哨所的内侧,等于切断了中方哨所的后路。
1962年6月,印军又侵入西藏山南错那县的克节朗河谷地区。在入秋之后,气氛越发紧张起来。9月,在西藏择绕桥附近,双方的冲突由原本的对峙发展到了身体的对抗。
苗中琴(原西藏军区边防科科长):你打我一拳我打你(一拳),然后是拿棒子,你打我我打你,然后用铁锹打。打完了以后,印军的一个连长和一个排长,在那里吃不消了,大喊我向你开枪,他就向我们开枪了,开枪就打死我们当时一个代理连长和一名战士。
10月8日,印度军队在印军开枪后,西藏部队被迫还击,双方交火至29日,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西藏军区决定,将择绕桥头哨位主动后撤,此时印军得意忘形,得寸进尺,继续向前推进。,渡过柯吉朗河,10月10日,印度突然袭击了中国军队的后方哨所。中印战争是第一次第一次,印度军队的实力谁也不确定。因此,中央非常谨慎,发出了“谨慎第一战”的指示。
但是作为一个常年驻藏的战场专家,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还有其他考虑。我们开会讨论情况并汇报。他一判断我们的意思,似乎从地形,地形特点,印度军队的实力,我们的情况,我们正在准备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打得更多,把他们一扫而空也没有问题。
当时,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威胁要在一周内横扫中国军队。在中国方面,毛泽东也说过“扫荡”这个词。他指着地图上标明的印度入侵据点,对西藏军区负责人说,扫他们,全扫!当时解放军有五大优势。第一,印度军队十几年没打仗了,刚刚平定西藏武装叛乱的人民解放军,算是对印度反攻的热身。第二,解放军平时训练很紧张,印度军队的训练却不是这样。第三,印度号称有帝国军,但是印度帝国军能和美军比吗?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入侵朝鲜的美军,包括美国皇军。第四,印度军队之前从未与外军交战过。是的,1948年他们和巴基斯坦打了一场战争,但是巴基斯坦本来就是和印度一样的英属印度,1947年才刚刚分裂成两个国家,对吗?双方都很熟悉对方,而印度军队不熟悉中国军队,这就是他们轻敌的原因。第五,印度帝国军没去过高山,而西藏解放军就住在高山上。解放军的这些优势,现在叫做碾压印度军队。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极其恶劣的作战环境下英勇抵抗。为了补充士兵,一些刚放下书本的新兵被拉到前线作战训练。随着谈判的失败,一场更大的战争等待着中国士兵。
1962年10月17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反对印度反动派军事挑衅的政治工作指示》,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正式爆发。战争的第一场战斗发生在柯吉朗山谷。
柯吉朗谷位于中印边界东段,西藏以南,海拔约4000米,林木茂密,人迹罕至。该地区有6000多名印度士兵,部署在柯吉朗和达旺。
1962年10月19日晚,担任柯吉朗正面进攻的中国部队全面进入前沿阵地,419部队绕道而行。进行反攻的154团、155团、157团也在夜色掩护下入侵柯吉朗河,穿插在印度军队后方。
炮兵准备完毕后,世界屋脊上只有片刻的寂静,然后,柯吉朗山谷里响起了冲锋和尖利的哨声。总攻开始后,西藏419团155团与右翼印度军队展开激战。这时左翼的辅助部队也同时反攻了沙泽和肯尼奈桥的印度军队阵地。印度陆军第七旅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完全失去战斗力。由于负责迂回包抄的东线部队一直在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地猛攻,硬仗打得很艰难,西藏419部队155团伤亡已达138人。第一次自卫反击战成功了。在柯吉朗谷,中国军队打死打伤俘虏,其中包括准将将军以下的1987名印度士兵,并缴获大量枪支、导弹和军用物资。
克吉朗之战后,以中间方向取胜,以失败告终的印度提出和谈。这是为什么?客观原因是解放军后勤供应出了问题。当时中印边境地区的交通状况非常落后,没有公路。所有设备、弹药和食物只能通过人力运送到边境。有这样的后勤条件,短时间打一场仗没问题,长时间比较麻烦。这时,印度政府又犯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他们看到中国在供应货物方面有困难,但他们没有看到中国人民保卫国家的决心和能力。因此,印度不仅拒绝了和谈的提议,还发动了战争。到11月中旬,中印边境地区的印度军队已经增加到3万多人,准备发动反击。1962年11月16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第二阶段开始。
从11月18日发起总攻到现在才两天,印度军方的防御工事体系迅速瓦解,彻底崩溃。中国军队迅速逼近中印边境的传统海关线,把麦克马洪线远远甩在后面。
1962年11月20日晚3点,尼赫鲁紧急召见美国大使。他要求美国直接介入,要求美国派出轰炸机和战斗机打击中国军队。根据印度的要求,肯尼迪立即命令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母编队紧急驶往孟加拉湾。此时,新德里已经开始造谣中国已经占领了重要的边境城镇蒂斯波尔,甚至派伞兵在首都空降。没有传言的是,印度阿萨姆邦已经真正开始组织军民撤退,银行已经烧了30万磅印度钞票,还准备对电厂、自来水厂等重要设施进行破坏性爆破。但就在这个时候,北京突然发布消息,自1962年11月21日起,中国边防军已经停止了中印边境全线的火力。1962年11月21日00: 00,《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以“中国边防军将于1959年11月7日从中印现有实际控制线撤出20公里”的形式宣布了这一决定。
在把印度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之后,中国军队实际上选择了撤退。这条新闻在全球各大新闻机构引起了新闻震荡,全世界都不明白中国发生了什么。一份巴黎电报称,外交官认为中国担心西方国家的大规模武装干预。伦敦的分析家认为中国屈服于苏联的压力。另一方面,莫斯科评论说,由于国内经济困难,这是中国不得不采取的一项糟糕政策。多次误判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现在变得一头雾水。他在议会中多次估计,这可能是中国人的阴谋。
1962年中印战争,印度挨了一顿胖揍,国际声望下降,军队损失惨重。然而边境线的实际控制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意味着印度白白输掉了一场战斗,却一无所获。当时中国领导人说,想了十天十夜,也想不明白印度为什么要上我们。半个多世纪后,印度方面在1962年仍有同样的想法,即没有谈判者
英国首相欲放弃边境后备方案
英国离开欧盟的时间不多了,首相特里萨梅(Theresa May)支持一项计划,放弃“英国退出欧盟”协议中最具争议的部分,以赢得各方都能支持的妥协方案。在周一的一次高调会议上,特里萨梅(Theresa May)实际上放弃了她在过去18个月里与欧盟谈判达成的协议,并将政府的重点放在重写协议的措施上。
特里萨梅呼吁涌入议会会议室的数百名保守党议员支持该计划。该计划将取消爱尔兰边境的后备计划,打破她与欧盟达成的妥协,并希望得到该党的支持。特里萨梅的举动旨在赢得强硬派英国退出欧盟党员的支持,他们加入了反对派阵营,并在议会15日投票时拒绝了她的英国退出欧盟协议。当时英国政府在下议院遭遇100多年来最大的失败,引发了两周关于如何解决政府内部僵局的反思和辩论。
如果下议院不批准“英国退出欧盟”协议,英国将在3月29日不带新的贸易条款离开欧盟。据英国官方分析,这可能导致经济衰退的风险,进而冲击英镑,导致房价暴跌。英国议会将于当地时间周二19: 00对英国退出欧盟的B计划进行投票。彭博经济学家写道,由于特里萨梅总理的B计划看起来与A计划非常相似,周二的重点将是立法者提出的修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