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写钟南山,我说说他的父亲钟世藩吧
拾遗物语
有其子必有其父。
一个
2003年,清明节,
钟南山站在钟的墓前。
双手抓住胸部:
“父亲,怎么办?我一定要说实话吗?”
这时,“非典”正在全国蔓延。
中国疾病研究中心宣布:
“非典是由衣原体引起的,
不是病毒,
疫情很快就会得到控制。"
但是钟南山很清楚:
“罪魁祸首不是衣原体,而是病毒。”
钟南山站在钟的墓前。
“父亲,要我说实话吗?”
2
钟世镇康科德毕业时与老师和同学合影
钟1901年生于厦门。
他九岁之前,父母双亡。
九岁时,他被带到上海。
做一个有钱人家的仆人。
保荐人钟、
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
一边努力学习,
最后考上了北京协和医学院。
协和医学院是美国人创办的。
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
钟今年、
有40个同学考上了协和。
但是只有八个人拿到了学位。
钟就是其中之一。
钟1930年从协和大学毕业后,
我去纽约州立大学留学。
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他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医生之一。
三
抗日战争胜利后,
钟出任广州市中心医院院长。
在1949年民族解放前夕,
国民党中央卫生部门的高级官员,
一晚上三次,
让钟从全家和医院给带现金。
连夜撤到台湾,
钟没有答应:
“我是中国人,我会留在这里。”
他不仅没有去,
还保留了13万美元现金。
广州解放后,
钟拿走了医院所有的财产,
他们被移交给当时的戒严令委员会。
现在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档案里,
还有一个发黄的文件—— 《1950年中央医院财产移交清册》。
在这份410页的移交清单中,
从医疗器械到药品,
从一本书到一便士,
都写清楚了。
四
钟南山的爸爸妈妈
1953年,部门调整后,
钟调任广州中山医学院儿科主任。
众所周知,
儿科是医院最繁忙的部门之一。
很多次我下班回家,
钟还是不能休息。
有些父母会带着孩子去钟的家看病。
钟总是不厌其烦。
有时候甚至会家访。
当时,年轻的钟南山非常不解:
“爸,你不用这样吧?”
钟对钟南山说:
“所谓医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
这句话刻在了钟南山年轻时的心里。
五
在他担任中山医学院儿科主任期间,
钟有两个习惯。
第一个习惯:随机检查病历。
写不规范不整洁的病历,
会被他严厉批评。
当时,钟有一句名言:
“病历是为病人写的,
人家看不懂。为什么要写?
病历是一个医生的名片,
也是一个医院的名片。
从一个医生所写的病历,
就大致可以看出他的医学水平,
看一个医院的质量,
也要先看它的病历。
病历能反映一位临床医生的临床思维和学识水平,
这是临床医生基本功之一。”
钟世镇写的病历
第二个习惯:喜欢查房。
中山医学院的儿科医生,
最怕钟查房,
因为钟导演查房的时候,
医生被要求先交病历和检查报告。
医生必须把手稿留给报告。
如果你结巴或不能演讲,
钟立即打断了查房。
然后转身就走。
所以,没有医生敢马虎。
六
钟是中山医院的一级教授。
现在中山第一医院的老教授,
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他的学生。
“中山市第一医院老教授开的药方里,
比10元的低8万多。
他们有看医生的习惯。
能吃药就不要打针。
能打针就不要输液。
如果可以用便宜的药,就不要用贵的药。"
这种看病的习惯,
出自钟的教导。
有同学曾经问:“老师,什么是医德?”
钟答:
七
钟世镇和钟南山兄妹
50年代,中国很穷。
科研条件非常有限,
科研经费匮乏,
为了研究日本脑炎病毒,
钟省了钱,
用省下来的钱买回三四百只老鼠,
在家里建立一个实验室。
当时有个笑话,如果有人问:
“钟的家在哪里?”
立刻有人回答:
“哪里有老鼠味,那是他家。”
这个老鼠实验室,
给钟带来了两大收获:
它率先使用胎鼠作为病毒分离的工具。
让儿子钟南山喜欢医学研究。
钟南山每天帮爸爸喂老鼠。
在我父亲的影响下,
他逐渐喜欢上了医学,
并以当医生为人生理想。
八
钟南山小时候很调皮。
妈妈给他钱,
让他付学校的饭钱,
他切断了钱,
偷偷躲起来买零食和玩具。
终于有一天,事情大白于天下。
钟南山偷偷叫了声“完了”,
“我以为会发生,
我父亲肯定会打我。"
结果,钟根本就没有动手。
他把钟南山叫到他面前,只是说:
“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
南山,自己想想。
你这样做是诚实的吗?"
这样的质疑,
他的感受比殴打钟南山更深刻。
“感觉比他打我好,
对我来说更令人兴奋,
神父,让我明白,
“用药简单有效价廉安全,就是医德。
九
1955年,19岁的钟南山,
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
在北京医学院学习期间,
钟南山的运动表现极其出色。
1958年,第一届全运会,
钟南山54.4秒,
打破了男子400米栏的全国纪录,
不仅如此,
他还获得了男子十项全能亚军。
全运会结束后,北京体委找到了他。
“作为职业运动员来找我们!”
当体育明星很美好。
钟南山有点动心了。
回家问爸爸意见:“爸爸,你怎么看?”
钟回答了这句话:
”
人生在世,诚实比机灵重要。”
“钟家优良传统有两个,
钟南山听了这句话,脸一下红了。
放弃了成为职业运动员的机会。
10
1960年,大学毕业后,钟南山,
就在我要展示实力的时候,“运动”来了。
因为我父亲在美国学习,
他还担任过国家政府医院的院长。
于是,他成了走资派,成了反动的学术权威。
钟南山被牵连,
这是11年。
1971年,钟南山终于回到了广州。
钟南山回到广州后,
有段时间有点失落。
钟,一向沉默寡言,
有一天钟南山突然问:
“南山,你今年多大了?”
钟南山回答:“35岁。”
钟叹了口气:“哎呀,都35了,太可怕了。”
这句话改变了钟南山的命运。
那天晚上,钟南山失眠了。
他知道他父亲的话的意思,
“都35了,什么都没干。”
那天晚上,钟南山下定了决心。
“我必须找回失去的时间。”
11
离开医学11年后,
从头开始太难了。
在广州第四医院工作的钟南山,
第一次就诊时出现误诊,
1例胃出血患者误诊为结核性咯血,
成了医院里的大笑话。
但是在我父亲的鼓励下,
钟南山并没有气馁,
他每天先上班,最后下班,
一年后,
我写了四份医疗工作记录,
我瘦了12公斤,
很快就能胜任临床工作。
在“恢复时间”的研究中,
父亲的一句话确立了钟南山的学术态度。
有一次,他和父亲出去了。
我遇到一个尿血的孩子,
钟南山说:“这应该是肺结核。”
钟听了,认真地问道:
“你怎么知道他是肺结核?
尿血可能是肺结核,
可能是膀胱炎,
其他炎症也是可能的,
你凭什么说他是肺结核?"
一句话,钟南山被问得哑口无言。
接着,钟对说了一句令钟南山终生难忘的话:
第一就是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
这句话从此成为钟南山的座右铭。
12
20世纪70年代,慢性支气管炎在中国流行。
当时全国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
结果表明,3.82%的中国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
周总理发出号召:“开展群防群治。”
但是当时的医生不想介入。
为什么?
“治咳嗽不哮喘,治哮喘不露脸。”
没有医院能真正治愈慢性支气管炎,
做这个工作是得不到结果的。
医生不愿意去,
师找钟南山。
钟南山起初有点不情愿,
他回家征求父亲的意见。
钟说:“做难的事不一定是坏事。”
于是钟南山去了慢性支气管炎防治组。
在五年的研究中,他与侯叔合作。
写了论文《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断和治疗慢性气管炎》。
1978年,在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
这篇论文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
钟南山名声大振。
1979年,钟南山得到了去英国爱丁堡大学读书的机会。
改革开放后,
国家派出的第一批留学人员。
钟南山从这里启航,
他一步步成为中国顶尖的呼吸专家。
第二办事要严谨要实在。”
13
20世纪70年代,广州图书馆,
又一个白发老人,
他每天先到,最后离开。
此人便是钟。
他“退休”了,
每天在这里查资料,记笔记。
钟想要什么?
“中国的基层医院很难使用先进的仪器。
儿科门诊仍然停留在非常原始的症状和体征上,
所以我想写一本小册子,
留下今生积累的经验,
当时,钟的视力已经奄奄一息。
他双眼复视,双眼看东西,
所以只能用手捂着一只眼睛写字。
累了再换一个。
后来视力真的不行了。
他把整张脸放在桌子上。
钟南山看到父亲这个样子很心疼。
“爸,别写了!”
钟有点生气,答道:
“不写了?等死?”
然后,他对钟南山说:
“医者人命,没有十足的证据,不可轻下判断。”
选择难走的那条路,成就了钟南山。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
已经风华正茂的钟南山听到了这句话。
震惊之余,
从此,这句话成了他的追求。
14
花了四年时间,
钟终于打完了《儿科疾病鉴别诊断》。
读完父亲的序言,钟南山建议道:
“序言加一段引文!”
钟坚决不加:
“这是医疗工作,不是政治宣传。”
“有时候你需要谈谈政治。”
"对医生来说,做好自己的工作是最大的政治."
这本书出版后,很快就卖完了。
此后已转载五次。
钟还收到了1500元稿费。
他把费用分成两部分,
一个1000,一个500,
这个多余的副本,
他把它给了为他抄写手稿的人。
15
1987年,
钟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临死前两天,
他还在和儿子讨论磁场对病毒毒性有没有影响。
临终前,他留给儿子的最后一句话是:
“永远不要举行追悼会,
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
16
家装是最大的楼盘
2003年,清明节,
钟南山站在钟的墓前。
“父亲,要我说实话吗?”
钟南山知道,
如果是父亲,
他肯定会说实话。
如果能留点什么东西,那他才算没有白活。”
“真药救人,真话救世。真话和真药一样重要。
”
2003年4月10日,
在中外记者聚集的新闻发布会上,
钟南山选择了实话实说:
“你说现在已经控制住了是什么意思?
没有控制!"
钟南山儿子谈父亲
前天(5月23日),《还是钟南山》新书发布会暨广州市恢复疫情防控第111次新闻发布会在广州购书中心举行。
活动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授兼主任医师钟南山的儿子,告诉父亲钟南山。
“他不仅是一个普通人,也是一个有着严格自律的科学家。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医疗家庭。他的努力使他对我们的病人和群众有了更高的信任,这是我们作为家庭成员的骄傲。”钟对说道。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钟谈起他的父亲钟南山。
真药加上真话,中国才能度过这一劫。
“很多人会问我,家里有没有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我的名字是什么意思?”钟说:“‘唯德’这个名字是我爷爷起的,他也是中国儿科的创始人,中山医科大学的‘八大教授’之一。我叫《陋室铭》,但是德才是最重要的。他也希望父亲,严格要求我。”
钟还说,因为他小时候调皮捣蛋,被打了不少。下班后,钟去农村扶贫,用廉价的药品治病。“虽然不是很高级的研究,但是我爸爸很开心。”钟韦德说,因为钟南山院士认为这样做是有意义的,所以给了贫困患者治疗的机会。
“在饮食方面,我们的食物是比较固定的,唯一的要求是比较软。虾蟹因为过敏不能吃。吃饭很简单。”钟说,父亲重视体育,体育是他的信条。每天,不管多忙多晚,都有20分钟的锻炼时间。留出一个房间作为“健身房”,里面有划船机、跑步机和自己做的双杠。
钟南山从事内科研究,钟韦德自主选择泌尿外科。他坦言,他不想让别人认为他是凭借父亲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成就。
钟惟德
“他既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家,也是一个严格自律的科学家。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医疗家庭。他的努力使他对我们的病人和群众有了更高的信任,这是我们作为家庭成员的骄傲。”钟对说道。
“其实我们是普通家庭,生活比谁都简单,因为彼此都很忙,没有太多时间相处。”他讲述了他对父亲的印象。
“第一,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科学,一定要有证据才能相信。但他不轻易同时否定任何东西。这给了他很强的探索动力,同时尊重事物的规律和真理。因此,他的判断是基于证据和科学的。”钟对说道。
钟南山以联华清怡为例,曾经说过:“经过实验,我有信心和证据证明联华清怡真的有效。”钟强调,钟南山指出连花清瘟对肺炎的治疗是“有效”而不是“特效”,这是基于实验结果的审慎推断。
“第二,对别人:现在要差不多两年才能见到他。很多人和亲戚都想问我能不能加个号。近十年都没有。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队伍还是那么长。看病谨慎耐心,对领导干部和群众一视同仁。”钟对说道。
谈钟南山日常:饮食简单,运动是信条
谈对父亲印象:十年没有为亲人加过号
杜南君将发送3份《率真集》。这本书是丰子恺的名著集锦,共26篇。第一卷多为叙事散文,讲述自己的经历,或者呈现亲友的回忆。很深情,很符合“坦诚”这个称呼。中间一卷讲的是艺术,表现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艺术洞察力和率真。第二卷“关注身边的琐事,咀嚼生活的滋味”,表达了对过去场景的眷恋。今年的转载加丰子恺亲笔签名影印,插入原书封面照片。采写:南都记者 冯芸清 王美苏 实习生 梁思华,参加福利活动。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一个百年美国工业巨头申请破产
为什么看到钟南山笑了,我却哭了?
戳链接
钟南山终于笑了。
2月18日,在广东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发布会上,钟南山微笑着回答记者提问,这是他抗击疫情以来第一次微笑。
对于这几天一直在抗疫的中国人来说,这是最治愈的微笑。
有人说看到钟南山笑就哭。这几天中国人真的很辛苦。
还有人说,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像一把斧头,砸碎了饭桌,切断了走亲访友的路,让这个拳师失去了很多春节的快乐。
还有人说疫情就像一面镜子,展示了太多我们没注意到的东西和没注意到的人,也展示了我们自己和身后的阴影。
1月22日,84岁的钟南山建议公众“无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月18日晚,他立即乘坐高铁前往武汉防疫一线。在接受白采访时,他坦率地告诉公众:“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来自游戏,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而且有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1月23日,浙江、广东、湖南率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对。同一天,武汉关门了。
一股浓浓的“战场气息”从武汉蔓延到全国。
从钟南山在武汉登上逆行列车的时间,到武汉按下暂停键的时间,越来越多的省份在疫情地图上变得越来越黑。危险、恐惧、焦虑、担心……有一段时间,这些关键词在很多人心中都是加粗的,标黑的。
1月25日元旦,湖南支援湖北的第一批医疗队成员连夜集结,137名医护人员赶赴武汉。截至目前,已有1333名医护人员赴湖北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2月2日,火神山医院落成;2月5日,雷神山医院落成。
山东的白菜,甘肃的苹果,湖南的大米.不断被送往湖北。中国医学领域的“四大天王”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中国,在湖北相会。
2月7日,“一省一市”对口支援方案发布。全国各地的医疗队成员奔赴湖北各市县与湖北人民战斗。
2月24日,除湖北外,全国其他省份新增确诊病例总数连续数天下降。
从赶到武汉的医疗队的到来,到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落成,收容所医院的运营,再到钟南山的微笑。感动,相信,坚持,希望……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念萌芽,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春天的阳光甚至可以给最常见的花朵带来新的生命。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所有的眼泪,汗水和那些在那个黑暗的时刻再也见不到的人。
只有记住过去,才能有未来,哪怕只是昨天。在昨天的页面里,无数的“白衣勇士”在最重逢的时刻离开了最亲近的人,去了最危险的地方,帮助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做出选择;敲锣打鼓,口干舌燥,度过一个“假年”,在寒冷中守夜,是公职人员的责任;是你我隔着门面对面的坚持,是蒙面否认,是无聊中的煎熬与克制;是戴口罩加班,隔着纸板吃饭,日夜生产防疫物资的工人的贡献;是骑自行车回武汉的女生,是开车逆行的湖南男生;这是一袋从国外带回中国的口罩.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尽快走出家门,摘下口罩,慵懒地走在路上,或者匆忙地奔跑,说:好久不见。
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也没有不来的春天。然而,没有漫长冬天的刺骨寒冷,我们怎么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呢?
疫情爆发后,四川一名二十出头的女护士申请加入医疗队到武汉。她的领导觉得出于保护,她太年轻了,不能同意。但最后她还是说服了领导,如愿以偿的去了湖北。
原因只有五个字:“我来自汶川。”
经历过,才会明白什么是美好,只想珍惜和保护。当我们放下手机时,我们问候坐在我们旁边的亲人。当我们打开窗户时,我们感激每一个新的一天。当我们在田里种下第一粒种子时,我们的眼睛里已经充满了粮仓。当岁月让我们坚信未来会更好的时候,春天已经不远了。
我们为什么大步向前,因为我们总是粘着牙齿;为什么我们让世界侧目,因为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为什么要等待微笑,因为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总能忍住眼泪。因为,我们都爱这个国家,她也爱她的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