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在商演德云社多年来一直饱受牛的困扰。牛是市场目标。牛成群,说明演员得到市场认可,门票紧缺。
2004年下半年是郭德纲的一个转折点。2004年上半年,德云社的演出还是人头攒动,甚至演员比观众还多。2004年下半年,很难买到票。
当小剧场客满时,郭德纲非常高兴,开始增加座位。多余的座位都坐满了,很多观众站着听相声。最后甚至舞台周围,观众爆满。这才是真正的坑满谷,唯一的区别就是“卖吊票”。
德云社演出的火爆引起了牛的注意,大量的牛蜂拥而入,给新近火爆的郭德纲增添了一大薪柴,使得门票难求的情况更加严峻。
可以说,牛对德云社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德云社与牛之间曾有过一段亲密的“合作”
德云社的演出越来越受欢迎,观众越来越多。每次演出观众的需求远大于供给。虽然郭德纲很高兴,但他也有许多顾虑,其中最重要的是演出顺序。
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很多观众大老远跑来发现票没了。这才是趁着好玩失望回来的真正原因。难免会有一些抱怨。此时,黄牛们已经担负起了维持秩序的重任。
郭德纲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黄牛甚至发明了一种“购票票”,它不是一张票,而是一种购票资格。观众在德云社排队买票之前,必须先买一张票卡。
当然,老郭也默许了黄牛的这种行为,这也是他们获取利润的一种方式。
德云社和黄牛的蜜月期不是很长,因为双方存在本质的利益冲突。近年来,郭德纲一直在与黄牛党斗争。不幸的是,郭德纲总是处于彻底失败的状态。
俗话说“路高一尺魔高一丈。”德云社每次推出新举措,无论是一人一票,取消网上购票,现场购票等。在郭德纲拿出他的狼牙棒之前,这个问题被黄牛温和地解决了。
现在胜利的天平终于转向了德云社,人脸识别模式的应用基本结束了郭德纲和牛的16年斗争,郭德纲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从14日开始,人脸识别被用来代替凭票入场。结果出勤率有点惨淡。从现场来看,上座率不到30%。这意味着大部分票都在黄牛手里。
有网友认为这可能也是小剧场的常态,只是刚刚被打回原形。
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原因很简单。如果是这样,郭德纲为什么要费心去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样的事呢?
你说什么?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郭德纲
郭德纲,男,1973年1月18日出生,相声演员、影视剧演员、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他于1979年加入艺术界。1996年,北京德云社成立。2005年以来,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让大众重新关注相声,实现了相声的第二次复兴。2006年,德云社相声专场在解放军歌剧院举行。2008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相声。09年参演电影《建国大业》。2010年托管《今夜有戏》。2011年在美国排名《纽约时报》。2012年主演电影《车在囧途》,同年获得“亚洲杰出艺术家奖”和第七届华鼎奖中国最佳音乐男演员奖。2013年,他首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江苏卫视《郭的秀》。2014年出演喜剧电影《大话天仙》;同年参加悬疑电影《秘术》。担任湖北卫视《我为喜剧狂》导师,第二季留任。2015年,郭德纲执导并表演了电影《我要幸福》。同年主持《纲到你身边》。2016年将举行“德云社20周年”开幕式,并启动全球相声巡演。2016年和2017年两次担任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