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颜观色”诉“茶颜悦色”,一审判了
“茶颜悦色”奶茶店自2013年12月在湖南长沙开办第一家店至今,已拥有近两百家分店,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茶颜悦色”走红网络,许多来长旅游的人,都会打卡一杯“茶颜悦色”。2019年5月,一家与“茶颜悦色”仅一字之差的“茶颜观色”奶茶店在长沙开业。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备受关注的知识产权之争。
据湖南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4月9日消息,4月8日下午,茶颜观色诉茶颜悦色侵权案一审宣判: 驳回“茶颜观色” 广州洛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旗餐饮”)的全部诉讼请求。
针对此事,南都记者在4月10日上午9时40分致电洛旗餐饮,接听者表示无法回复此事,将向相关负责人反映采访请求并回电,但截至南都记者发稿前,无相关回电,南都记者之后多次尝试对方,均无人接听。
庭审现场。承办法官:郭曙。图据岳麓区人民法院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相关资料,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于2019年8月受理“茶颜观色”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洛旗餐饮诉湖南茶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茶悦餐饮”)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案,以下是洛旗餐饮的诉讼请求。
判令湖南茶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茶悦餐饮”)及其旗下的其他公司、门店立即停止所有侵害原告商标权的行为;
判令茶悦餐饮赔偿其因侵权行为遭受的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人民币60万元;
判令茶悦餐饮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但上述诉讼请求,在此次审理中,被湖南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全部驳回。
据介绍,诉讼时, 洛旗餐饮表示其旗下的“茶颜观色”是中国极具影响力的茶馆服务品牌,在特调茶饮服务领域具有极高的行业声名以及广泛的消费者基础。而长沙的“茶颜悦色”店铺在其门头、店内装饰、茶杯、包装、小票、纸巾、服务员的服装、坐垫等多处,使用了与其注册商标在形、音、义上非常相似的字样,构成商标侵权。
茶悦餐饮回应称, “茶颜悦色”早已享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且与“茶颜观色”在形、音、义上具有明显差异,商标使用范围亦不相同,消费者不会因此混淆二者。
茶颜悦色
↓↓
图据岳麓区人民法院
茶颜观色
↓↓
图据岳麓区人民法院
法院认为:
“茶颜悦色”不构成商标侵权
法院认为,原被告之间有 两个争议焦点,即:
注册商标“茶颜悦色”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侵犯了同为注册商标“茶颜观色”的商标使用权;
注册商标“茶颜观色”的取得及使用行为,是否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关于焦点一
综上,本案中,注册商标“茶颜悦色”在使用上,既未超出核定使用的范围,亦与注册商标“茶颜观色”不相近似,不易混淆。故“茶颜悦色”不构成商标侵权。
▌关于焦点二
综上,洛旗公司作为同行业竞争者,理应知晓“茶颜悦色”的知名度,但其仍受让使用注册商标“茶颜观色”,并以此作为权利商标对注册商标“茶颜悦色”提起商标侵权之诉,主观恶意明显,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故洛旗公司诉讼请求不应得到法院支持。
审判结果显示,注册商标“茶颜悦色”在使用上,既未超出核定使用的范围,亦与注册商标“茶颜观色”不相近似,不易混淆。故“茶颜悦色”不构成商标侵权。
据了解, 茶颜悦色是湖南长沙茶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成立于2013年3月,以茶饮和甜品为主打,在2013年12月在长沙开办第一家店,至今已拥有近两百家分店。
茶颜观色是广州洛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据茶颜观色网站,茶颜观色属于新中式鲜茶馆,产品主要包括花果茶、原叶茶现沏茶等系列茶品。据湖南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广州洛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2月15日,自2017年3月开始推广“茶颜观色”品牌,2018年8月经受让取得注册商标。
南都记者 钱小莉
南都君将送出3本 《自然的音符:118种化学元素的故事》。这书是所有图书中为数不多的,覆盖当前全部已发现的118种化学元素的科普图书。每一种元素都是邀请世界上对它研究最为深入的科学家之一撰写,对其发现过程及其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都进行了生动的介绍,专业权威,生动有趣,非常适合作为一本科学入门书,适合中学生及以上所有对化学元素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包含100余位世界科学家,118种化学元素和120篇文章,适合中学生深度学习掌握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元素周期律以及相关化学考点;适合药物研发、工业制造等领域从业人员从化学元素的角度拓宽工业技术新思路。戳,查看参与详情。
武汉一超市门前排起长队,每次放行30人,购物限15分钟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刘小玉/文图
2月16日,武汉封城的第25天。天气晴朗,气温有点低。从上午10点开始,江汉路上的沃尔玛就排起了长长的蛇形队伍,队伍人均间隔一米左右,有民警在现场维持秩序。
“疫情高发期,目前店内客流较大,为了保障您的安全,本店实现限流放行,一次放行30人,请您保持一米间距,有序排队,不要拥挤,谢谢配合。”超市门口的喇叭里一直循环播放着这段话,因为每次只能进去30人,30人买完东西出来后才能进入第二波,所以后面的排队的人就越来越多,队伍也越来越长。
居住在江汉路上的穆小龙也在这个长长的队伍中,他告诉记者,今天是超市第一次实行这样的限流,一次只能进入30人,且购买时间限定为15分钟。第一波出来后,第二波的30人才能进入超市。因为只有15分钟的购买时间,有的人显得有点慌乱。
“茶颜观色”告“茶颜悦色”败诉,网红奶茶频现商标纠纷
随着近几年新式茶饮日渐火爆,商标纠纷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广州“茶颜观色”商标持有方洛旗公司在2019年将长沙网红奶茶品牌“茶颜悦色”告上法庭,诉其商标侵权。今年4月8日,该案由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茶颜悦色”胜诉,原告“茶颜 观色”方的全部诉讼请求被驳回。
“茶颜悦色”所遭遇的商标纠纷并不是个案,不少茶饮品牌都面临着商标困扰。业内人士指出,茶饮品牌火爆周期短,商标侵权现象时有发生。茶饮企业要多建立企业品牌和知识产权的护城河。
“茶颜观色”败诉
根据岳麓区人民法院信息显示,“茶颜观色”注册商标专用权人广州洛旗公司以长沙“茶颜悦色”商标侵权为由,2019年向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令“茶颜悦色”商标注册人湖南茶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及授权使用人等赔偿其各项损失21万元,并在、、大众点评及美团外卖平台上发表致歉,消除不利影响。
原告洛旗公司声称,旗下的“茶颜观色”在特调茶饮服务领域具有极高的行业声名以及广泛的消费者基础。而长沙的“茶颜悦色”店铺在其门头、店内装饰、茶杯、包装、小票、纸巾、服务员的服装、坐垫等多处,使用了与其注册商标相似的字样,构成侵权。
不过,在2020年4月8日下午,岳麓区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并当庭宣判:“茶颜悦色”胜诉,驳回原告“茶颜观色”的全部诉讼请求。
据岳麓区人民法院信息显示,“茶颜观色”商标最早由案外人柴某于2008年3月注册,经北京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代购转让给另一人,后转让给了洛旗公司。该商标首次转让之前,无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商标的实际使用情况,消费者知晓度不高,市场知名度亦不高。
对于该事件,有网友表示,“‘茶颜观色’竟然把‘茶颜悦色’给告了?太神奇了,明显打不赢的官司,最后也确实没打赢。不过,感觉对方也不在乎赢,可能只是为了捆绑营销一番罢了。”
“茶颜悦色”商标使用在先
资料显示,洛旗公司自2017年3月开始推广“茶颜观色”品牌,并于2018年8月经受让取得该注册商标。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类别为第43类,包括咖啡馆、自助餐厅、饭店、酒吧、茶馆等,目前尚在有效使用期限内。2019年5月,洛旗公司在长沙开设了一家“茶颜观色”奶茶店。除在门头使用以外,其在店内装潢、饮品单、杯子、包装袋等物品上使用的商标标识均为“茶颜观色”。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当时的“茶颜观色”商标则在注册人处闲置。单论商标注册时间,是“茶颜观色”在前(无任何经营行为),而真实发生的经营行为,是“茶颜悦色”在先。
在岳麓区人民法院发文当天,“茶颜悦色”的创始人吕良在朋友圈写道:“天理昭昭,呕了很久,终于出口气,未来加油”。
4月10日,胜诉者“茶颜悦色”又在其官方发布的文章称,“茶颜悦色”成立于2013年,在长沙初具名气,慢慢成了外地游客到长沙必打卡的特色美食。创立之初,“茶颜悦色”就提交了商标注册申请,并于2015年拿到了“茶颜悦色”35类及4302类图文商标,后又在2017年取得了“茶颜悦色”30类文字商标。
新京报记者在中国商标网查询发现,申请商标名称为“茶颜悦色”的商标,有75个。其中奶茶品牌“茶颜悦色”母公司湖南茶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申请的商标有23个,“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申请的商标有2个,而广州洛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申请的商标也有11个。
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表示,下一步会向商标局就对方恶意抢注的第43类茶颜悦色提无效宣告或者可能的行政诉讼,茶颜悦色的反诉也会找机会进行。
多家茶饮企业面临商标困扰
“茶颜悦色”遭遇的商标问题并非个案,悄然兴起的新中式茶饮品牌中,不少都曾受到商标问题的困扰。
以喜茶为例,其原名“皇茶”,由聂云宸在广东江门创立,但由于“皇茶”商标始终无法注册成功,在不受法律保护的情况下面临大批山寨门店困扰,因此在2016年更名为“喜茶”并持续维权。
此外,通过抖音走红的“答案茶”也由于商标抢注范围不同,涉及商标授权转让等问题,出现了多家主体争抢商标的情况。河南盟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美西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河南答案茶餐饮有限公司、广州鼎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均声称自己拥有“答案茶”唯一合法商标。
2019年底,“鹿角巷”在大陆市场拿下了涉及餐饮、咖啡厅等业务的第43类商标。这意味着这个声称自己遭遇7000家山寨店铺围攻的新茶饮品牌,终于能够理直气壮地展开维权了。
事实上,根据美团点评此前发布的《2019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2018年我国茶饮市场全面爆发,一年内增长74%。与此同时,商标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但有效的维权很难。业内人士表示,即使部分品牌经历1-2年维权最终胜诉,也不排除败诉方在诉讼期间继续开展加盟等侵权活动,权利方的市场份额已经无法弥补。更甚者,败诉方也可能早已做空公司或转换其他公司继续开放加盟。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商标纠纷问题在茶饮企业中比较常见,很多餐饮类型的企业在创立之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过于薄弱,等到功成名就再对商标进行保护已经为时已晚。出现如此多的商标案件,也应当给了茶饮企业经验教训,未来茶饮企业还是要多建立企业品牌的护城河。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