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进口药直降50%!第三批集采热门讨论品种也降价,为集采铺路?
6月1日,辽宁省公布《关于执行多替拉韦钠片等3个药品主动降价结果的通知》,GSK、正大天睛、中美华东制药3家企业生产的3款药品申请主动降价。从降价结果来看,GSK旗下ViiV保健公司的的多替拉韦钠片(50mg)从1980元降至980元,降价幅度高达50%;正大天晴的阿扎胞苷注射液(100mg)从996元降至870元,降幅为12.65%;中美华东制药的注射用达托霉素(0.5g)从1601元降至1290元,降幅近20%。
王牌进口药降价不手软
无论在国家集采,还是医保谈判中,原研药、进口药降价的力度越来越大,这种降价趋势正在不断蔓延。
这一次在辽宁主动大幅降价的多替拉韦钠片是GSK旗下的一款王牌抗HIV病毒药物,位列全球抗HIV药物销售TOP榜第四位。米内网数据显示,多替拉韦钠片2018年全球销售额为22.29亿美元,同比增长16.76%。
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抗HIV病毒药物市场已达到340亿美元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8%,Top 15的抗HIV药物市场达到240多亿美元。新药增长较快,预计2023年全球抗HIV病毒药物市场将超450亿美元。
具体到中国,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的 HIV 病毒感染人数从2013年的80.9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125.0万人,年复合增长率达9.1%,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而中国抗HIV病毒药物市场规模较小,具备较高的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抗HIV病毒药物市场达到2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我国抗HIV病毒药物领域以国家免费供应主导市场,在新型复合、长效药物用于临床的特点下,以及医保政策的推动,抗HIV病毒药物医院市场将迎来较快发展。
目前,全球抗HIV病毒药物市场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吉利德和GSK一直是该领域市场份额最大的两家企业。其中,吉利德市占率已接近50%,占据主导地位,其4合1新药Genvoya销售额最高,占据市场榜首。GSK凭借多替拉韦为主的复方药,拿下抗HIV药物市场的第2、4名,与吉利德同领风骚。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强生、默沙东等。
随着全球抗HIV病毒药物研发加速,HIV用药市场迭代愈加明显。在业界看来,外企对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对竞争激烈的成熟产品而言,一些原研药放弃价格战转而进行品牌营销;对于竞争有限的成熟产品来说,降价捍卫市场不失为明智之选。
或为集采铺路
在原研药陆续加入降价大潮的同时,随着竞争加剧,国内企业对产品的价格调整更加积极主动。
在辽宁市场,正大天晴主动将阿扎胞苷注射液(100mg)降至870元。据了解,阿扎胞苷适用于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所有亚型的治疗,并具有罕见病治疗药资格。目前,已上市企业有百特、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和四川汇宇3家。
阿扎胞苷的原研厂家为新基,2018年全球销售收入达5.94亿美元。米内网数据显示,2018年该产品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西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为848万元。
目前,注射用阿扎胞苷过评企业包括正大天晴及四川汇宇制药,后面还有十余家企业也在布局,这一品种也被业界猜测或大概率入选第三批国家集采。
在价格方面,2019年9月底,正大天晴的注射用阿扎胞苷获批,定价为996元。而根据吉林省发布的《关于公示抗癌药品清单(第一批)、血液制品类、胰岛素类和协议期内国家谈判药品仿制药增补挂网限价的通知》显示,四川汇宇的挂网限价为999元。正大天晴此举主动降价或意在积极打开市场,也有业内分析是为了集采铺路。
第三批国采最新消息:大批“神药”调出,支付方式彻底改变
全文1832字,阅读需5分钟
中国医药行业面临大变局。
业内消息显示,近日有部门召开会议,内容涉及医保支付、目录调出“神药 ”、打击商业贿赂、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等。
其中还提到:按常态化触发机制,近期启动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
尽管曾有行业协会以各种形式上书阻挠,近期也有以疫情影响发展和就业为由,要求暂缓药品带量采购改革的声音,但是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意见的出台就是要坚持目标导向,着眼医保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加强管理、防范和化解风险。
由此也可以看到,政府监管部门推进带量采购的决心。除了对药品的国采,对高值耗材的带量采购,地方版针对非一致性评价药品带量采购也将常态化。
以药养医、带金销售一直被认为是造成药械价虚高,进而造成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民众看病贵的根本原因。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药品费用中用于商业贿赂的部分达2000亿到2500亿元,最终由患者和医保基金买单,医疗机构使用的单独收费的医用耗材支费用也超过了3700亿元。而带量采购更是被视为直击药价虚高要害的杀招。
会议称,前两批国家带量采购涉及57个中选药品从427亿元降低到83亿元,已节约费用344亿元,其中降价效应180亿元、替代效应164亿元。
从前期试点情况看,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和原研药的使用比例已从原来的50%上升到90%。
结合企业转向创新或对销售团队的调整的消息频繁传出。可以说,带量采购促进药价回归合理、倒逼行业转型升级的目的都在实现。
随着医保信息标准化程度提高,管理力度升级等配套措施推进之下,中国医药行业也将实现根本上的改变。
1
看住“保命钱”
侵占基金的“神药”将被调出
握紧“钱袋子”仍然是重头戏。
目前,中国各类慢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就超过了4亿,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80万,医疗费用的社会负担重。新设备、新技术和新药品,又将极大刺激医疗消费的增长。
在此基础上,不止要通过通过带量采购倒逼行业转型升级,还要严厉打击骗保,让一些人吃不到“唐僧肉”,通过目录调整剔除“神药”,通过精细化管理杜绝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让“救命钱”花在刀刃上。
长期以来,我国临床滥用明显,那些疗效不明确的“万能神药”进的多,出得少,吞噬了大量医保基金。2019年医保目录调出的包括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在内的154种药品,就为医保基金节约了150多亿元。
由于地区间不平衡,保障范围存在差异,不同地区间实际报销的药品数量差别大。各省自行增补的药品高度分散,很多“神药”或性价比不高的“地产”药品进入了省级目录。
可以看到,地方增补目录药品清退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近期四川、重庆、广西等省份都就此发布了相关品种和计划。
而在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常态化、动态化,科学客观的药品评价机制、成熟规范的调整机制建立后,大批临床价值不高、疗效不确切、在国际上应用较少的药品将被踢出。
2
支付方式将变
医药行业彻底戴上“紧箍咒”
医保支付方式是临床用药的“指挥棒”。
针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部门将通过聚焦临床需要、合理诊疗、适宜技术,完善医保目录、协议、结算管理,实施有效率的医保支付,更好保障参保人员权益,增强医保对医药服务领域的激励约束作用。
深化支付方式改革主要包括:完善总额预算管理和形成多元复合支付格局。
在总额预算管理上,将探索建立地区预算总额点数法与机构总额预算控制相结合的制度,做好点数法与按病种、病组付费的衔接,逐步使用区域(或一定范围内)医保基金总额管理代替具体机构总额管理。这也把以前单个医院切蛋糕的问题,变成了区域内部竞争。
多元化支付也是此次改革的重头戏。如:对住院医疗服务实现DRG付费、基于大数据的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全覆盖,需要尽快做到;实现住院医疗服务按项目付费比例低于50%等。此外,研究制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支付方式,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也纳入了日程。
另据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顾雪非撰文,支付方式的改变实际上,是从医疗服务数量为基础,转变到以“价值”为导向。所谓的“价值”可以是医疗服务质量或满意度等。
这也意味着,在医保通过带量采购、医保支付与采购价挂钩等方式倒逼药品降价,“腾笼换鸟”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同时,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用药和服务质量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从目前情况看,传统按项目付费仍然占到了70%左右。而未来,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切实推进,成本控制将成为医院发展关键,届时只有性价比更高的药械产品才能获得市场。
END
湖南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出征武汉抗“疫”前线
央广网长沙2月10日消息(记者蒋琦 尧遥)2月10日下午,由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建的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启程出征武汉抗“疫”最前线。
湖南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出征武汉抗“疫”前线(央广网记者 尧遥 摄)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的要求,湖南此次共派出40名队员。由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医管处副处长蔡宏坤任领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朱莹任队长,队员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永州市中医医院、浏阳市中医医院、醴陵市中医医院等7家医院。
医疗队队员来自7家医院(央广网记者 尧遥 摄)
据悉,医疗队按1:2医护比组建,有领队1名、医师12名、护师27名,医师以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医务人员为主,医护人员都有传染病防控相关工作经验,队员中最大年龄57岁,最小22岁。医护人员都开展了出征前培训,配备了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医疗物资。
医疗队搭乘高铁前往武汉(央广网记者 尧遥 摄)
此前,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湖南省于2020年1月29日开展组队工作,参与驰援单位医护人员踊跃报名,仅仅半天的时间,就有1000余名医务工主动请缨参战奔赴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