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真正搞笑的综艺越来越少,许多老牌综艺也往往是第一季倾尽全力,越拍越没有营养。比如大家熟悉的《奔跑吧》和《极限》就经过主题的更新,以及嘉宾阵容大换血,如今再看也是味道越来越不对了。
然而高期待下的失望也是必然的,《哈哈哈哈哈》不仅没有达到预期值,它的生硬和所传递给观众的信息也并不是正面的。只能说,观众越看越尬,嘉宾越尬越演。
囧途不囧,剧本无惊喜
如果是在综艺节目还未泛滥的过去,或许《哈哈哈哈哈》会占据优势,但是看过了“笑果”十足的综艺,以及搞笑的嘉宾,《哈哈哈哈哈》更像是按着剧本设定走,痕迹实在是太重了。
虽然是用“囧途”的方式达到搞笑的效果,但《哈哈哈哈哈》并没有让观众因为“囧”而觉得有趣,反而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比如嘉宾进货买货的环节,陈赫和邓超互相给对方捣乱制造麻烦,让他们的进货显得没有那么轻松。但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最终他们都能够有所收入。而卖货环节更是异常的顺利,虽然节目设定如果被喊名字会扣钱,但嘉宾们还是用自己的明星效应,成功卖货。
将嘉宾设定为“打工人”但真正的“打工人”是什么样子的观众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哈哈哈哈哈》的进程设计,颇有些侮辱观众的智商。
哈哈哈哈哈像极了嘉宾大换血之后的极限虽然这档综艺是公路题材,但是它的内核却与极限一样,让嘉宾通过努力做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正如在街头卖货一样,虽然这与明星的生活差的远,但是对于看节目的普通人来说,却是在生活中常见的。
邓超和鹿晗等人没有让人看到他们为了路费有多辛苦,更像是将他们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打闹搬到了节目中。
不够惊喜也不够囧,剧本没有心意而嘉宾也不怎么有趣。
熟悉的“配方”《奔跑吧》好过《哈哈哈哈哈》
看过《奔跑吧》的观众都知道,第一季十分吸引观众,然而将其推上爆款的应该是鹿晗加入之后。
作为顶流的鹿晗为节目带来了不少人气,同时也向观众呈现了自己搞笑的一面。然而在这之前,大众对于鹿晗的印象还停留在他是一个唱跳艺人。因此,单单是这样的反差感就让观众忍不住一探究竟。
而邓超和陈赫在《奔跑吧》之前的身份则是演员,他们逗趣的一面并没有被发掘出来,综艺反而成了他们转型的机会。
几人在节目中各自发挥搞笑天赋,同时还制造了不少梗,就这样搞笑的人设因为综艺深入人心。
当几人离开《奔跑吧》时,很多观众都感到深深的惋惜。而再次在《哈哈哈哈哈》中合体,则就制造了噱头。但是观众想要重温的是三人组合之后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而他们的表现甚至不如《奔跑吧》即便是再搞笑的剧本也不会有效果。
反观《奔跑吧》第一季,选择的嘉宾无论是邓超,杨颖,或是李晨等,在这之前都极少现身综艺,也没有太多搞笑作品,因此从演员转型为综艺咖,自然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但是见证过他们更好的表现,《哈哈哈哈哈》自然就很难超出预期。
而在《奔跑吧》用过无数次的“天霸动霸”的梗,再拿来宣传新综艺,未免会让观众感觉老掉牙。因此,即便是熟悉的“配方”《哈哈哈哈哈》也很难做出熟悉的味道了。
搞笑的良心综艺还要看新意
因为《哈哈哈哈哈》是让嘉宾用自己的方式赚钱,用劳动所得继续前往下一站,就很容易造成一些情节设计的冗杂,时长也会显得多余。
比如制造麻烦让对方无法完成任务,这样老掉牙的套路《哈哈哈哈哈》依然在用。没有新意,再搞笑的嘉宾也挽救不了。
综艺不同于影视剧,每一部都有自己的题材,在题材范围内还能加入不同的情节,丰富整个故事。综艺类的真人秀节目可控性较低,再加上更容易暴露嘉宾的性格,引发的一样是不可控制的。
音乐类节目,以及考验演技类的节目,都需要嘉宾的专业性,但搞笑类综艺不需要,越有趣越容易圈粉。
从邓超,陈赫和鹿晗的常驻嘉宾选择来看,节目组深谙这一点,但是节目缺乏创意也成为了硬伤。“公路搞笑”的外衣看起来太过华丽吸引人,但实则其内里却是对其他搞笑类节目的“翻拍”
没有心意,又邀请了大家不熟悉的嘉宾,《哈哈哈哈哈》完全是触了观众的雷区,再加上没有对新人的介绍,以及他们本身就很拘谨,更是让《哈哈哈哈哈》显得十分尴尬。
宣传大过实际质量,想不翻车都难,《哈哈哈哈哈》很显然放错了侧重点。如果想要做好一档搞笑综艺,更应该多花心思在剧本上,只要新意足够,哪怕是人设不符合想象的嘉宾,也一样能够玩出花来。
尽管《哈哈哈哈哈》拿下7.4的评分,但却一点也不好笑。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综艺
综艺指综合多种艺术成分所构成的艺术。如电影、声乐、戏剧、建筑等。同时兼用视觉和听觉感受的艺术。现如今通常专指娱乐方面如电影、音乐、电视节目等都被称作为综艺的简称。
搞笑
区别于幽默,搞笑一般以比较通俗的大众化手段来惹人发笑,在很多情况下搞笑者都用很直接的手段来逗笑,但是搞笑与幽默的区别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幽默的也可以通俗,搞笑也可以让人在暴笑中感到某种生活的真谛或哲理。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搞笑作品的创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某些作家,很多有天赋的草根网民都能创作出令人捧腹叫绝的好作品,诞生了一个新名词叫暴笑网文。也由于通信的发展,短信文学也开始流行,在公车里、地铁里,你会发现在旅途中的老百姓有很多在手里拿着手机接发短信,这样的环境也促生了另一种搞笑的文学形式:搞笑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