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民用摩托车剥玉米,一天能剥6亩地,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想必在农村生活过的伙伴,一定会对搓玉米印象深刻,在小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所以不顾大人阻拦必须要上去尝试一下,但换来的结果却是手弄得通红,而且一点忙还没帮上,其实这种活,是很辛苦的,一穗一穗的搓,磨手不说,效率还不会很高,而针对此事,一位来自国外的农村大叔便自行发明了一款摩托车剥玉米机,农村剥玉米非常实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我们可以看到,这款机器主要就是利用了一台自行车,但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每当需要剥玉米时,首先把这辆自行车倒过来,这样也是为了能够保持足够的平衡性,然后利用一只手不停地来进行转动脚蹬,这样车胎便会进行旋转了,另外一只手拿着玉米来与轮胎进行触碰,而形成的摩擦力便会很快的将脱粒工作完成。
大叔为了能够更快一点,于是找来了一辆摩托车,与上诉的操作方法一样,但摩托车的动力可是绝对要比自行车大出很多的,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手可千万别碰到轮胎,不然就很危险了。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好方法,据这位大叔表示,使用这款机器后,平均每天下来都能够轻松剥出6亩地的玉米,这可要比之前的效率提升太多了。
怎么样伙伴们,你们学会了吗?下次有机会不妨亲自试一试,绝对效率。
“超级怪兽狼”重出江湖!日本农民用机器人守护庄稼
当地时间2018年11月16日,日本兵库县淡路市,狼型机器人超级怪兽狼”再出江湖!当地农民使用这种狼型机器人,吓跑偷吃地里作物的野猪。当安装在机器人上的红外感应器检测到危害作物的动物移动时,这头长65厘米、高50厘米的狼型机器人就会咆哮,发出48种包括人声和狼嚎在内的声音,它的红色LED眼睛还会闪烁,以驱赶动物并保护农作物。据悉,超级怪兽狼”机器人的售价约为20万日元(约合1800美元)。 Ken Satomi/东方IC
当地时间2018年11月16日,日本兵库县淡路市,狼型机器人超级怪兽狼”再出江湖!当地农民使用这种狼型机器人,吓跑偷吃地里作物的野猪。当安装在机器人上的红外感应器检测到危害作物的动物移动时,这头长65厘米、高50厘米的狼型机器人就会咆哮,发出48种包括人声和狼嚎在内的声音,它的红色LED眼睛还会闪烁,以驱赶动物并保护农作物。据悉,超级怪兽狼”机器人的售价约为20万日元(约合1800美元)。 Ken Satomi/东方IC
当地时间2018年11月16日,日本兵库县淡路市,狼型机器人超级怪兽狼”再出江湖!当地农民使用这种狼型机器人,吓跑偷吃地里作物的野猪。当安装在机器人上的红外感应器检测到危害作物的动物移动时,这头长65厘米、高50厘米的狼型机器人就会咆哮,发出48种包括人声和狼嚎在内的声音,它的红色LED眼睛还会闪烁,以驱赶动物并保护农作物。据悉,超级怪兽狼”机器人的售价约为20万日元(约合1800美元)。 Ken Satomi/东方IC
当地时间2018年11月16日,日本兵库县淡路市,狼型机器人超级怪兽狼”再出江湖!当地农民使用这种狼型机器人,吓跑偷吃地里作物的野猪。当安装在机器人上的红外感应器检测到危害作物的动物移动时,这头长65厘米、高50厘米的狼型机器人就会咆哮,发出48种包括人声和狼嚎在内的声音,它的红色LED眼睛还会闪烁,以驱赶动物并保护农作物。据悉,超级怪兽狼”机器人的售价约为20万日元(约合1800美元)。
巴西玉米出口至美国,美玉米却面临滞销?美农靠“种电”维持生存
众所周知,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没想到的是美国居然选择从别国进口玉米而非本土直购。据媒体9月30日最新消息,本周巴西向美国装运了6万吨玉米,有数据显示,货轮将于10月17日装运玉米至美国。
据美国业内人士表示,美国进口巴西玉米皆因企业担心北美玉米歉收。要知道,天气因素已让美农播种时遭遇困难,甚至因此而推动了玉米价格的上涨。据巴西业内人士表示,巴西向美国出口玉米的船期从9月开始。
数据显示,2019年迄今为止,巴西玉米出口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出口量,高达2746万吨。而据巴西数据预测,本年度巴西玉米出口量将增加47%至3500万吨。据悉,包括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在内的美国传统玉米买家正在转向巴西。今年1-8月这些买家们从巴西进口了超过50万吨的玉米。只不过这样一来,美国的玉米或可能面临滞销的局面。
据美国全国玉米种植者协会表示,美国23个玉米种植组织领导人联名致信美国,称目前的生物燃料免除措施降低了玉米的需求,导致美农经营困难。玉米在美国是乙醇工厂的重要原料之一,由于国际贸易因素已使得美农产品失去了全球最大的市场,因此这些农产品基本上只能依靠其国内需求消化。
据该协会表示,越来越多的乙醇工厂正在关闭或减产,导致2700多个工作岗位的流失,如果这些工厂减少大豆和玉米的使用量,对美国农民来说几乎是灾难性打击。目前,美国农民为了降低种植农产品的损失,正在转向另一赚钱方法——“种植”太阳能电板。据悉,已有不少美农选择将土地出租给能源公司以获取收益。有分析人士表示,尽管种电无法创造高收益,但最起码仍然能维持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