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热门 > 新闻正文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

进京人员住店须持核酸检测证明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1)

昨日,北京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巡视员周卫民介绍,4月12日起,进京人员入住酒店,应持有7日内经当地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健康证明。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7日内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全国健康通行码为“未见异常”状态,4月12日起施行

4月12日起,进京人员住酒店,应持有7日内核酸阴性的健康证明,且全国健康通行码或北京健康宝认证为“未见异常”状态,同时要按要求登记在京人,接受酒店健康管理。北京市科委组织多家科研单位进行药物和疫苗研发攻关,同时投放了大量非接触智能测温设备、可穿戴智能体温计,助力复工复产。

新京报讯 昨日,北京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巡视员周卫民介绍,4月12日起,进京人员入住酒店,应持有7日内经当地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健康证明。北京市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连续17天无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进京人员入住酒店须有健康码认证

周卫民表示,除了7日内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健康证明,进京人员的全国健康通行码或北京健康宝认证须为“未见异常”状态,同时要按要求登记在京人,接受酒店健康管理。

酒店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检查旅客的核酸检测健康证明并监督其如实填报入住信息,对旅客进行早晚体温检测,密切关注旅客健康状况。公安部门要继续加大对虚假填报信息和核酸检测健康证明造假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他说,这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将根据疫情形势发展变化适时调整。

5家医院入驻新冠肺炎线上医生咨询平台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许心超在发布会上介绍,“北京市新冠肺炎线上医生咨询平台”拓展了“诊疗服务”功能,已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燕化医院、北京长峰医院和北京微医全科诊所等五家医院入驻,汇集了299名医生,在线问诊、复诊、开处方、送药上门等服务。

截至目前,主平台和分平台访问量超过2700万人次,诊疗服务访问量超过4.6万人次。同时,平台向海外同胞免费咨询服务,收到来自美国、韩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巴西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线咨询36万次。

北京市卫健委数据显示,4月9日0时至24时,北京无新增报告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全市连续17天无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截至4月9日24时,北京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72例,无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报告。

关注1

大规模应用AI算法助力药物和疫苗研发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许心超介绍,市科委优化科研攻关组织机制,引入“赛马机制”,优选多家科研单位围绕同一个实际问题同时启动应急攻关,确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科研攻关任务。产品开发过程中采取边试用边改进,边检测边改进,边改进边认证,交叉前行,加快科研速度。

北京推动AI算法、算力首次大规模应用到病毒类传染病的研究和应用中,在病毒基因测序、疫苗/药物研发、蛋白筛选等医疗器械和药品研发攻关等多个方向。LinearFold算法已为全世界100多家新冠病毒研发机构技术助力。LinearFold算法可使整序列、整基因组的RNA结构预测成为可能,可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提速120倍,算法的开放与共享有利于提升新型冠状病毒RNA空间结构预测速度。

针对“三站一场”等公共场所人群规模大、密度高、流动快的特点,市科委紧急组织中电科技集团第十一所、格灵深瞳公司等单位,8天内研制出非接触智能测温设备,并具有红外与可见光双光融合、智能辨识人脸、快速人体测温、体表温度检测转换、体温异常报警等多种功能,目前已陆续在火车站、地铁站等地投入使用,累计达1600多台。

围绕居家隔离、餐饮等重点人群体温监测需求,市科委组织北京微芯研究院开发可穿戴智能体温计。与普通的体温计相比,智能体温计检测精度高,能够在佩戴时间内连续监测体温,还具备监测数据联网分析、平台显示监控、体温异常报警、三级分层管理等功能。目前,在全市范围内投入使用11700多台,近日又新发放9万多台,将面向餐饮、美容美发、家政等行业高接触人群,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关注2

搭建口罩检测平台形成一次性口罩再利用规范

围绕疫情防控中对高品质口罩的需求,北京市科委组织北京时尚控股集团、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开展新型口罩研发和可重复利用民用口罩的研制工作。据许心超介绍,针对时尚控股集团研制中存在的版型不适问题,组织北京人脸识别企业通过中国人面部大数据分析,了9组典型三维面部结构。同时,从口罩的核心功能材料配方和工艺出发,组织北京化工大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驻极聚丙烯材料,开发出的25克重熔喷布过滤效率达到89.6%,优于国内其他同类产品,可耐80℃热水浸泡消毒5次。

同时,北京还搭建口罩检测平台,针对市场主流应用口罩,选择居家便利、操作简单的高温湿蒸、高温干蒸、电烤箱烘烤、热水浸泡等消毒方式,对400余批次一次性口罩进行多次消毒后的防护性能、病毒灭活、佩戴时长影响、电镜形貌表征等检测分析,形成适用于非医用环境的一次性口罩再利用操作规范。

同时,利用已搭建的口罩检测平台,为时尚控股等单位研发的新型可复用口罩,即送即检的最高优先级检测服务及技术咨询。截至目前,平台已为三家口罩研制单位送检的1500多个口罩样品及相关核心功能材料了检测服务。

关注3

企业研发智能影像分析系统3秒可发现新冠肺炎病变

在发布会上,数坤科技首席执行官马春娥介绍,除夕当天,公司迅速组织精锐研发力量,经过十余天的努力,研发了新冠肺炎智能影像分析系统。该系统快捷精准,“第一是快,3秒即可发现病变,确认病变和分隔病变;第二是准,10秒完成病变的分布、形态、密度等测量,完成病变的分期和转归;第三是全,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基于全数据的学习,最终实现精准诊断。”产品的部分功能已于3月20日取得医疗器械二类注册证。

目前,数坤科技的新冠肺炎影像人工智能系统在湖北多家医院上线免费使用,包括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市中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中南医院,每天辅助医生完成数千病例的CT检查,协助一线医生快速准确地处理了海量的肺部CT影像,大幅降低了疑似病例筛查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护航高考!考务人员集中接受核酸检测

6月28日,巴东县教育局组织2020年度高考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考点考务人员集中接受核酸检测。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2)

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部署,今年高考时间为7月7日至8日。全县报名考生3291人,共设巴东一中和巴东二中两个考点119个考场。

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

7月7日

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

7月8日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

为营造健康安全的考试环境,巴东县已于5月27日至6月5日完成所有高考考生的健康检测工作;

组织教育、卫健、市场监管等8个需要进入考点的390名考务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并要求考务人员在开考前14天进行健康监测打卡,确保疫情防控和高考工作有序安全。

巴东二中考点考务人员

将于6月29日接受核酸检测

2020年高考防疫 关键措施10条

↓↓↓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3)

全媒体记者丨王鹏程

现场泪流满面,核酸检测采样人员被彻底“打败”

疫情突然复发

大连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但是

我们不怕

因为

有他们在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4)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5)

被小纸条和银耳粥“打败”的他们

疲惫与辛苦被一张小纸条和爱心市民亲手熬制的银耳粥打败了,喝下爱心粥,一切都归零了 。明天,加油!

7月25日晚上8时左右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在大菜市进行采样任务的护士们

刚刚结束工作

突然

一位20多岁的小伙儿

着急忙慌地赶来

递上一塑料袋银耳粥就要走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6)

劳累了一天

看着这个小伙儿这么细心地给我们送粥

看到纸条上写着

银耳羹我亲手熬制

放心饮用

我当时的眼泪就哗哗往下流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护士长赵颖说

7月25日,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又增派了52名护士,到大菜市进行核酸采样工作,从早上8时一直干到晚上8时,一共采样7442人次。

赵颖说,当她们正在收拾东西时,一个小伙儿就送来了20瓶银耳粥,小伙儿说,他一大早就去大连商场买了最好的银耳自己回家熬的,然后去打印社打印了小红旗粘上,等粥都凉透了才给护士们送来。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7)

小伙儿递上粥和纸条

没说几句就走了

喊都喊不回来

一天的疲惫

但是看到市民对我们关心

真是很感动

适应尿随汗液排出的他们

7月24日,气温高达29摄氏度,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护士们冒着高温在室外完成采样任务。

他们中午吃饭的时候只喝了一瓶水,一直到下午都没有排尿,基本上全部随汗液排出了,汗水就顺着衣服往下流。

防护服完全不透气,里面非常闷热,他们几乎每个人都出现了脱水的症状,心跳加速、头晕、肌肉酸痛。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8)

宋绍华、曲彦、宋佳琪三名护士在高强度的工作后感到头晕不适,不得不躺在地上稍事休息,然后就再次投入采样工作。

直到凌晨,他们才回家,吃上芬必得赶紧睡觉,为了第二天再次上阵。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9)

该院护士郑琳在朋友圈中写道:

29摄氏度的高温,8个多小时的采样工作,我们50个姐妹们没有一个退却的!

我们身着战袍守护着大连,我们的家乡,义不容辞!姐妹们加油,明天继续!

护士宋晓楠说:

从凌晨接到通知,到早晨迅速集合,从白天到黑夜,29摄氏度,15小时的坚挺,每个看不清的面孔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我们一起守护大连!

前赴后继的他们

7月23日一早,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紧急派出由16人组成的采样小组,奔赴排查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10)

随着温度逐渐升高,三级防护服和防护面罩下,护士们衣服很快湿透,中午利用短短的休息时间吃饭、喝水,便抓紧继续下午的工作。

据了解,当天所在检测点的所属社区,共有居民1200人左右,截至当日下午6时,采样小组完成了1100多人的采样工作。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11)

24日,又是紧急通知,医院增派了70名医护人员加入到采样工作。医护们接到奔赴一线的通知后,纷纷表示:

早已准备就绪,随时上前线!

并且不断有人以各种方式提交请战书

希望能为家乡战疫贡献力量

早上8点半,70人全员从医院出发,到达大连湾,被分在了11个检测点。

由于待采样居民较多,护士们下午2时多才吃上午饭,简短休息调整了一会,一直到22点40才全部完成了采样工作,共采集检测标本9481例,收工回到医院已将近凌晨。

该院采样小组领队陈静说:

时间紧、任务重、天气热,但那些姑娘们没有一个喊苦喊累,可以申请替换回院休息,也都坚决拒绝。

夜深了,微弱的手机和手电筒的灯光照映下,身穿防护服的姑娘们仍在奋战,虽看不清脸庞,但一个个可敬可爱的身影,好想抱抱她们。

结束了一整天的工作,她们有的相互依偎,有的直接躺在路边……

还有数不清的他和她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12)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13)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14)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15)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16)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17)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18)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19)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20)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21)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22)

7月25日5点,大连市妇幼保健院20名医护人员紧急派至金普新区,结束检测已经是凌晨一点。该院今天再次增派20名医生参与检测,参与检测的医护人员已经达到100人,其中绝大部分护士已经连续奋战三天。

自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我市不断增派全市三级医院医务人员

进驻街道社区

目前已在大连湾、工人村

轻轨沿线以及金普新区

部分重点区域

开设600余个采样点

全力推进人员核酸筛查工作

每天出动近两千名医护人员

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截至7月25日14时

全市累计采样21万余人

正如那位细心可爱的小伙儿

在纸条里写的那样: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23)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但是我们不怕

因为我们身后有伟大的祖国

和中国军人

以及美丽的白衣天使

正是您们伟大的付出

才换来了我们的国泰民安

三伏天

头顶烈日骄阳

身穿厚重防护服

您们辛苦了

您们是大连的英雄

突如其来的疫情复发

让我们美丽的家乡大连

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但是我们不怕

因为有您们在

感恩您们的付出

善良、智慧、勇敢的大连人

一定会胜利!

中国加油!

大连加油!

大连必胜!

接受核酸检测的朋友们请注意:

医护人员穿戴严实

你说话他们听不清

建议大家准备好纸条

写好

姓名、性别、年龄

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

节约时间

提高效率

我们共同战“疫!

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意味着什么?成都急寻两类人员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图24)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

美编:张强

校对:张军

责编:李元臣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