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八》亮相福州 重现汶川地震生命奇迹
1905电影网讯日前,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在福州举行。由导演执导的电影剧组受邀参加。
《一百零八》根据真实事件改编。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一座寺院变成了产院的新闻震惊了整个世界,至此,本部电影和导演孔嘉欢备受媒体的关注。
据悉,导演孔嘉欢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从艺20年里获得各项殊荣,公益广告作品《一盏灯温暖他人》几乎在全国家喻户晓。
在电影《一百零八》拍摄过程中,也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近7分钟的地震戏全部实拍,真正做到了小成本大制作。孔嘉欢表示:要对得起导演的职业,拍出一部及格的电影是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电影自开拍以来一直牵动着所有经历过“5.12”汶川地震的人们,大家都想知道,这部电影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那段寺院“生”的奇迹。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莫过于能看到生命的诞生;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能见证生命的成长。孔嘉欢说:“这部电影告诉大家多珍惜眼前,出门前多抱抱你爱的人,多关爱你的父母,多关怀你的孩子,多关照你的朋友,电影《一百零八》愿余生,不留遗憾。”
搓麻绳、纳底、绱鞋、翻鞋 满满回忆和欢笑
堪称商业高端定制模板的《履中备载》
内联升 定制款朝靴
上图为邓小平南巡鞋复制品
任晨阳(左)和王艳爽为团员做示范
活动结束后寻访团开心合影
提起内联升,很多人都知道这家大栅栏里著名的老以千层底布鞋著称。“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老北京人口头禅里的这句“脚踩内联升”,指的是要穿内联升传统工艺制作的布鞋,那才是老派人讲究的、会生活的爷。
4月14日,春光明媚,青睐会员会聚在内联升度过了一次欢快的寻访之旅,搓麻绳、纳底、绱鞋、翻鞋,围在非遗传人任晨阳和王艳爽师傅身边,团员们各自上手操弄了一番,不亦乐乎。别看平时在家都是巧妇,没想到一根小小的麻绳也很难搓利索,更不要说纳底、翻鞋这样的技术活儿,跟着传承人的讲解、体验,除了领略到166岁内联升里的历史人文,也仿佛触摸到了这位鞋靴界鼻祖爷爷的工匠气息。此行感受到内联升的“潮”,特别令人耳目一新,没想到现今这位“老干部”也吸引了众多九零后,不仅仅是易烊千玺、吴亦凡等明星出街穿出了潮流感,就在刚落幕的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天坛奖”最佳女配角奖的窦靖童,走红毯领奖时也是脚踩着内联升的千层底布鞋,炫酷十足。
一双朝靴
可卖白银几十两
从煤市街向南一路熙熙攘攘,拐进大栅栏再走不久,坐落在路南的内联升就出现在眼前,黄瓦红柱,描金绘彩,古老气派。青睐会员集合整齐乘坐电梯,直达三层博物馆。开场便有小惊喜,早早在此等候的工作人员罗冉和王妍给每位会员送上一柄古色古香的定制团扇,大家轻摇小扇开启了本次寻访。
博物馆分四个区域收集展示了内联升各个历史时期的老照片及实物,首先跟随讲解嘉宾罗冉步入第一展区,她指着扇子上的“宫廷大内 连升三级”笑问大家是什么意思?由此揭开内联升的历史。
内联升创建于公元1853年(清咸丰三年),以制作朝靴起家,创始人赵廷是天津武清人,少时家贫,来到京城后在一家制鞋小作坊学徒。一个偶然机会结识了山东巡抚丁宝桢,他把自己的创业想法告诉了丁大将军,受到他的赏识,丁宝桢出资助其创办了内联升,专为皇亲国戚、朝廷文武官员制作朝靴。
内联升这个名字是赵廷苦思得来,“内”指大内宫廷,“联升”寓意官运亨通。这个名字源于一个真实事例,丁宝桢大人就是穿着内联升的快靴在一次围猎中拔得头筹,受到皇上嘉奖连升三级,做了御前侍卫。当时内联升制作的朝靴鞋底厚达32层,厚而不重,这样的朝靴穿着舒适、轻巧,走路无声无息,看上去既稳重又气派,再加上连升三级的名头,很快就赢得了清廷文武百官的赞誉。
橱窗里的一张银票格外引人注目,“内联升一双朝靴在当时要卖四五十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近万元”,大家纷纷惊叹,罗冉笑道:“我们查询过,清初至清末的计量单位虽然有变化,但是四五十两银子在当时至少是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消费得起。”其时,为了迎合这些高档消费者的喜好,一本详录京城达官要人制鞋尺寸、爱好式样的《履中备载》应运而生。官宦们需要靴鞋,只需派人到内联升通报一声,内联升自会做好送到其府上。官员为讨好上司,经常去内联升参照数据为上司定做朝靴作为礼物,“像和珅都不用自己买,自有人会送上门。”内联升生产的朝靴身价与日俱增,一双可卖白银几十两。《履中备载》成为内联升独有的鞋档案簿,堪称京城最早的顾客档案,也为当今商业的高端定制了模板。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东交民巷、前门在战火中被破坏,内联升老店也未能幸免。由清朝状元题写的第一块牌匾也被损毁。“现在看到的是1962年由郭沫若先生为内联升手书的牌匾,也是注册商标,大家进入门店二层看到的是张爱萍将军提写的店名牌匾,三层是赵朴初先生赞誉内联升的"步履轻安"四字牌匾。”罗冉指着橱窗内的展品告诉大家。
清帝制结束后,朝靴没人穿了,内联升几经搬迁后再次闯出一条生路,推出了一款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产品——千层底手工布鞋,这也是内联升自民国初年延续至今的特色产品。礼服呢千层底、缎子面鞋以及小牛皮底礼服呢圆口鞋甫一问世,便受到文艺界、知识界人士的喜爱,老舍、梅葆玖、张艺谋……一眼看去,橱窗内星光熠熠。
罗冉介绍,内联升千层底布鞋的制作技艺一直沿用传统手工制作方式,选料考究,精选纯棉、纯麻、纯毛礼服呢等天然材料,制作工序多,工艺要求高,制作一双完整的布鞋需要经过90余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明确严格的要求,讲究尺寸、手法、力度和细致,要求干净、利落、准确,严格明确的工序要求甚至深入到了工人每个动作中。真正的“工精料实”,内联升的多款千层底布鞋产品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
您来量一次脚码,也会记录入册,下次定做送货到家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国家领导人也成为内联升的顾客。罗冉指着橱窗里一双为毛泽东定制的复制版布鞋说:“大家可以猜猜有多大脚码?41码,毛主席喜欢穿大圆口鞋。”有的会员直言看着不像41码,罗冉微微一笑说:“那时的计量单位不同,以现在的标准码来看,应该是44、45号左右,那时毛主席的脚因为病重已经肿了,特意做大圆口鞋,为了穿脱更方便。”相隔的橱窗里摆放着一双邓小平南巡时候定制的布鞋,“谁能猜出多大鞋码?”好奇之下大家纷纷报出的数没有一个猜中,“37半的。”听闻答案大家很惊讶,“以现在的标准码来看,应该是39、40左右。”
说起来这双鞋还有个小故事,“当时邓小平的秘书来内联升想给小平同志做一双皮面鞋,那时内联升还没有皮面鞋。领导立即组织技师团队研发,很快便做了一双皮便鞋。小平同志收到后非常喜欢,让办公室给内联升送来两箱沙田柚,作为答谢。八九十年代大家都不知道沙田柚是什么,谁都不舍得吃,结果最后全放干了,谁也没吃上。”大家听了忍俊不禁。“香港回归时,团队又给小平同志做了一双皮便鞋,很遗憾他没有穿上。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一款式,叫小平式。”
2006年内联升被授予“中国布鞋第一家”称号,同年成为首批通过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企业, 2008年“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示范性基地”名单。现在寻常百姓也可以享受《履中备载》的服务,“您来量一次脚码,记录入册。您下次买鞋,或者是过完冬天、春天了想换双鞋,来个电话就能给做好了快递到家。”
转过身,一个圆柱展柜吸引了大家,“2008年内联升为奥运会的颁奖礼仪团队无偿捐做了颁奖礼仪鞋,为的就是北京奥运会能展示出我们北京的美。”罗冉指着圆柱展柜里的鞋自豪地说,“一套五双,发行了2008套,卖2008元,当时一经上架立刻销售而空,现在想买也没有了,只剩下展示的这一套。”可以看到,当时的鞋款设计很巧妙,用于不同场馆的穿着,“比如白色青花瓷的用在主会场开幕式,坡跟的用于游泳场馆,平底鞋用于体操场馆。”
最后的一组照片墙时尚新颖,透露出潮流的气息,设计这组照片墙的初衷缘于很多人都会问起传统老布鞋应怎样穿搭?“我们把搜集到的一些潮人穿内联升的照片摆出来供大家参考,很受参观者欢迎,慢慢地便形成了最后这块展示区。”
近年来,内联升与动漫、影视行业开展了IP跨界运营,与时尚网红合作设计限量款产品,还和故宫、迪士尼进行了跨品牌合作,从一组组实物以及画面中可以感受到,内联升紧跟着时尚潮流,变得越来越有设计感。令人眼花缭乱的照片让人感觉到两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经典”与“创新”,166岁的老像战士一般行走向未来。
手工搓出来的麻绳才能让鞋越穿越舒服
参观完博物馆,走进内联升非遗工作室,进门处两位师傅正低头忙活,他们是千层底布鞋制作工艺国家级第五代传承人任晨阳和纳鞋底师傅王艳爽,“我师傅是第四代非遗传承人何凯英,我是他的大徒弟,今天由我来带大家体验手工技艺。绱鞋分正绱、反绱、明绱三种不同要求的缝绱方法。很多人看第一眼会问这鞋怎么是白的呢?其实这是反绱,鞋面在里面。绱完鞋就是絮膛底、絮棉花、纤绱垫儿。露针脚码的是正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懒汉鞋。”任晨阳停下手里的活计,起身向大家介绍,一口地道的京片子,“旁边这位师傅王艳爽正在纳底子,火柴盒大小的卡尺,每平方寸都是81针,横竖斜都成行,一丁点儿也不能乱。一双最普通的"一字底"要纳2100针,"十字底"就是4200针。”
任晨阳告诉大家,内联升制作工艺严格,技艺高深,难度大,耗时长,制作一双鞋要花上六七天工夫。纳底的一个秘诀是“针细线粗”,纳制鞋底,讲究“麻绳粗、针眼细、刹手紧”,这样鞋穿上才结实耐磨。他指着桌上的铜盆说:“今天给大家准备了泡好的麻绳,这是麻绳坯子,必须用水泡,沾水以后韧劲儿才特别大,不容易揪断。”
任晨阳一边招呼王艳爽师傅,一边拉着此行唯一的男会员,“唯一的男同志待遇不一样,你坐我这儿来。”任晨阳介绍,“一坐下来纳鞋要讲究三道弯,脖子弯、腰弯、腿弯,这样一坐必须得一气呵成,不能半截儿搁那儿。除了上厕所每天坐七八个小时。”小王师傅告诉大家她纳鞋底已经14年了,一个普通的鞋底一个师傅需要两天时间纳完,特别费劲。
王艳爽师傅捞出铜盆里泡好的麻绳示范,“可以一根对折搓,也可以双根搓,手要一直上着劲儿,不能松劲,搓完后合成绳子,穿的时候才绝对不会秃噜。”
上手操作时间到了。“王师傅您看我这卷到什么程度就算行了?”“您那个得放腿上搓,带上劲,才能两股变一股。”“老师它怎么不跟着手劲走啊?”现场一片忙乱,别看大部分人在家都是巧妇,对着小小的麻绳却似乎没那么游刃有余,有的甚至不相信能完全靠手搓出来。小王师傅不慌不忙地演示:“拧着点劲,往前搓一段,永远是一个劲,再往回一带。搓的时候沾点水,麻必须保持是湿的。”大家纷纷跟着有样学样,“这里学问可大了。”“拧上劲,不能放开。”会员杨晓光大姐好奇心很强,“搓麻绳不能用机器代替吗?”“不能,这个必须人工搓,就得人的手劲儿搓出来的麻绳才能让这鞋结实又柔和,越穿越舒服。”
小王师傅眼观六路,不忘随时指导,“我给您这个先搓一点儿,您再自己合上。”经过埋头苦练,最后王艳爽师傅判定,只有一人搓出一根能够纳鞋用的、合格的麻绳。“别小看搓麻绳,我们跟着师傅要学很长时间,完全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练习出活。”
真正锤鞋底的都是男师傅,要锤一百多下
这边埋头搓麻绳,那边八零后任晨阳师傅实力圈粉,已经被团团围起,大家七嘴八舌问起他拜师学艺的过往。大学毕业后任晨阳跟着师傅何凯英通过“三年零一节”出徒,成为国第五代传承人,“实际上一起学习的有三四十人,不是那么容易,最终出徒的就四个。不是喜欢很难坚持下来。现在师傅退休了,就靠我们这一代向下传承。”说到这儿小任师傅话锋一转,“你先起来吧,我坐这儿,瞧瞧咱怎么绱鞋、翻鞋。”已经坐在小任师傅专属板凳上听得入神的小伙子忙不迭站起身,惹得大家伙善意地哄堂大笑。
小任师傅告诉大家,“千层底”指的是一个鞋底纳千针。纳好的底后面还有切、包、圈、纳、锤的工序,纳完了要锤鞋底,才平整舒适。应大家要求,小王师傅给大家示范锤鞋底,“真正锤鞋底的都是男师傅,要锤一百多下,不光锤平,还要大小、肥瘦一致,锤匀了。”任晨阳告诉大家。
“现在咱们来试试绱鞋,反绱法,一会儿你先来试试。”小任师傅格外“关照”团里唯一的小伙子,又引来大家一阵笑声。“我用的弯锥子弯针,缝的时候每40毫米三针到三针半,我们都是有标准的。”任晨阳演示完手把手教小伙子上手,“我学递针的时候用了20多分钟,我相信你。握住了锥子别较劲,穿过去时用巧劲。”在大家的鼓励声中,小伙子也不含糊,“我学完是不是可以来直接上班了?”任晨阳笑着指导,“别扎着手。哎哟,慢点儿,我的锥子还要呐!一把锥子得两三个月才磨出来呢。”小任师傅心疼地说,他们每个人手里的工具,都是自己用手磨合出来的,每个人都用自己顺手的工具。
一步一步指导,小伙子最终成功了,大家纷纷鼓起掌。一位女会员自告奋勇上手来试,“我觉得我比他强。”第一针没穿过来,“完了,吹牛了。” 任晨阳立马鼓励,“没事,你这第一针可以了,真不错。我用20分钟,你才10分钟。”
顺着高涨的热情,任晨阳接着演示翻鞋:“絮好棉花,纤垫,踩着才舒服。这鞋讲究三白一黑,拿刷子把面刷湿了,滋润了开始翻,技巧是从后跟开始翻。”一双鞋在任师傅手里左窝右窝,翻鞋的动作熟练漂亮。“你要自信,大胆来试试,翻不成有我呢。”面对有点儿退缩的会员,小任师傅大声鼓励,又出主意让小伙子把翻过去的鞋再翻回来。在他手把手的指导下,两个会员翻鞋翻得都很成功,掌声响起得一次比一次热烈。
任晨阳告诉大家:“翻鞋需要很多技巧,而且这套工序一般都是男的做,女同志没那么大的手劲。老翻老吃着力,老师傅都有腱鞘炎,甚至有老辈师傅翻鞋时大拇哥跟着掰过去的。”
既要坐功,还要悟性的整套手艺活,悟性很关键,不然师傅说破嘴皮子也没用。这项工匠手艺,最大的困境是怎么吸引年轻人来传承,“纯手艺,特别难。像纳底子,年轻人没人愿意学。”内联升每年卖鞋十六七万双,一百三四来个师傅,都是每天这样坐小板凳上干活。
时间溜得飞快,最后环节,第一位成功报名的青睐会员享受到任晨阳师傅量脚的待遇,“脚也有三围,新《履中备载》演变下来就是高端私人定制,实际上也是对内联升建立之初的溯源和创新。”任晨阳一边讲解怎样量脚一边给大家介绍日常生活中穿鞋的技巧,比如女同志平时不要老穿高跟鞋,尽可能不穿贴塑底的鞋,尽量不委屈自己的脚。
活动结束后走在春光里,大家拥有了特别的回味。沉浸在老里的这个下午,在传统经典与时尚潮流之中,品味到工匠的魅力,不但丝毫未有暮气沉沉,还获得满满青春、活力和欢笑。我们不禁在想,166年前内联升就代表着当时的潮牌吧?现在这一代年轻人尝试做的,得到九零后的消费追随,何尝不是更好的延续?一如这漫天飞舞的烂漫春花,春来自会多发几枝。文/本报记者 李喆
摄影/陈枫 杨晓光
视频/陈品
90后炒鞋,有人“暴富”有人破产?鞋圈水到底有多深?
这两年常听人说,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币,如今更多的95后乃至00后爱上了炒鞋。
正好前不久,范主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90后大学生鞋贩,因为球鞋价格疯涨,导致资金周转不开,借钱炒鞋欠款千万,最终还闹到法院。
他还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欠款数额为1076万,涉及人员130多位,其中,95后居多,其他还有00后,甚至最小的2003年...
说起来,炒鞋在这两年确实是种势头,不仅生活中越来越多人在炒,还应运而生了很多炒鞋平台,捯饬球鞋的买卖似乎也成为一种新型的“致富”方法。
不过很多不了解的人,也完全不明白,穿在脚上的鞋子为什么可以炒?炒鞋为啥还能变成动辄百万千万的大项目?
所以今天,范主就找办公室平时买鞋比较多的小伙伴y,来聊聊炒鞋为啥会那么火?以及球鞋买卖的操作模式,大概都是什么样的吧~
-----分割线-----
什么叫炒鞋?为什么炒鞋那么火?
先来“科普”一下啥叫炒鞋。首先,并非所有的球鞋都能炒出高价,就像很多人热衷古玩字画一样,有历史或有故事、特别意义的球鞋往往更受市场欢迎。
而炒鞋就是指以一种翻番的方式,让一些有噱头的球鞋价格增高。过程大概就是第一批买家通过囤货、买断等方式,让原本不贵的球鞋市面稀缺,价格暴涨。
比如一双原价为¥799的Yeezy 2,在某交易平台的行情价达到四五万↓
现在能炒的东西那么多,为啥只是球鞋被炒的那么火呢?y觉得大概有两大原因。
① 市场对球鞋有需求
现在90后乃至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喜欢潮流、追随时尚。而时尚人士频频在穿运动风的单品,像那些IT girl比如海狸、肯豆等等,平时出街经常是运动style。
还有易烊千玺、欧阳娜娜、陈飞宇等00后明星,平时打扮也是以运动风为主,运动时尚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球鞋刚好又是代表性单品~
同时,除了跟风喜欢运动打扮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人本身就对球鞋文化感兴趣,无论运动风流行不流行,他们会把买球鞋当成一种爱好。比如罗志祥早在很多年前,就表示有着收藏球鞋的爱好↓
还有井柏然、白敬亭、王一博等一大帮明星,也都曾表示自己爱鞋如命,而且也经常晒球鞋。所以说,市面是对球鞋有需求的,品牌们也会纷纷开始“年轻化”,爱跟一些受宠的运动品牌联名,出运动款单品。
尤其是球鞋、运动鞋这种代表性单品,不仅IT girl人手一双,当成街拍利器,而且像Dior、Prada等大牌,也越来越多的在走运动风,近期似乎还跟Nike、adidas出联名运动鞋。
ins上曝光的两款联名谍照
② 球鞋本身也有一定优势
球鞋被炒的那么火,除了市面年轻人有需求,还因为球鞋本身也有一些优势。
首先是定价低。一款球鞋不管是联名还是限量款,多数公开发售时原价只要几百或者几千元左右。这点对于炒鞋者来说,会比炒房、炒古董投入低、更容易上手。
像非常火的Yeezy系列,尤其Yeezy 350系列,官网发售价格是¥1899,不过二手交易价格几乎都要翻倍↓
另外,球鞋与炒股、炒房这些相比,还更适合年轻人,因为球鞋算是年轻人比较熟悉,也更有认同感的一种单品,而且每个人都能穿,也看得见摸得着,在年轻群体之间更容易“流通”。
所以两者结合起来,投资球鞋看上去似乎是门槛低,升值空间大,而且还有着广阔的年轻人市场,能火起来也就不足为奇。
都是什么人在炒鞋?
与普通卖鞋不同,一款球鞋能被炒出天价,背后的各种身份也比较复杂。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球鞋品牌厂家和鞋贩子,像球鞋交易平台,甚至还有一些“买家”,都会起到推波助澜抬高市价的作用。
鞋贩子:早期真正感兴趣,现在更多当成投资
最早一批炒鞋的已经销声匿迹,不过早期炒鞋的,一般来说都是真正喜欢球鞋,对于球鞋文化感兴趣的,后来发现二手球鞋转卖市场,逐渐开始炒。
像号称“美国鞋王”的的夏嘉欢,2014年就在国外开店,贝克汉姆儿子想买鞋,都得去店里抢↓
因为那时候炒鞋还是小圈子行为,对于球鞋的定价也没有现在这么“规范”,所以多数本着不亏,综合各方面噱头给一个看似“合理”的二手价。
而后来随着炒鞋风潮的兴起,越来越多人看到炒鞋有利可图,所以这些年炒鞋的圈子也不断扩大,不过后来的人更多是当成一种投资手段。
像近期另一位因炒鞋破产登上热搜的95后,就是因为听说炒鞋益可谋求,盲目进圈,结果因为供货商耍心机,全部给他发的45、46等大码鞋,上百双球鞋没市场没有人接盘,才发生亏损200多万元的悲剧…
球鞋交易平台也可以推波助澜
随着炒鞋的火热,应运而生的球鞋交易平台,也在炒鞋过程中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细说起来也比较复杂。
很多卖家要想更有保障的处理球鞋,多数都是选择入驻平台,但是一旦入驻平台,球鞋的价格就已经在悄悄升高。
比如国内较为知名的炒鞋软件Nice,一款鞋要想按照1000元卖出去,还需额外支付保证金、包装费、鉴定费以及快递费,算下来要想到手1000元,必须把商品价提高一部分,才能保证自己不亏。
而国内另一知名炒鞋APP毒,抽成比例更高,据说之前曾达到9%(现在降到5%),一款鞋要想以¥2599卖出去,卖家必须在原价基础上将其他服务费用加进去。算下来,平均一款鞋的定价都要高于原价几十到几百。
买家也可以帮助抬价
此外,不光鞋贩子和交易平台可以炒鞋,一些球鞋狂热买家也能帮助炒鞋。
最常见的有“冲冲群”成员,一个群少则几十多则上百号人,由群主带领若干散户,相约晚上甚至半夜时间,每次只“冲”一款鞋(提前预判涨幅比例)甚至买空。
某交易平台的“炒鞋”三大指数:AJ指数、耐克指数和阿迪达斯指数
通常情况下,一款鞋由于一夜之间被买断货,市面有货的卖家会将自己的价格抬高出售,然后价格一抬高,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着抬价,可能一两天之间,这款鞋的价格就已经翻倍了,冲击力极强...
什么样的球鞋会被炒起来?
最后,再来说下,到底什么样的球鞋能被炒起来~
①潮牌大牌、艺术家联名款
炒鞋和投资房产、买股票类似,也要看“地段”和“成交量”。一般来说,有着潮牌、大牌或艺术家联名的鞋款往往更受关注,价格也更容易水涨船高。
像2017年Air Jordan 1和Off-White联名款“Chicago”,经典的红白黑配色,发售价¥1399,但这几年价格一路高涨,现在部分尺码一些平台都达到79999元,价格翻了近60倍...
还有前年Air Jordan 4与潮流艺术家KAWS的联名。
KAWS在潮流界有多火不用多讲,凡是与他联名的产品都将被疯抢一空。而这双跨领域的联名自放出消息就备受关注,不仅发售前,有买家凭一张样品图就在eBay上以3500英镑(约合3万块)成交。
而且到了英国发售日当天,现场鞋迷更是多到超出店铺可控预期,无奈之下品牌还请来警察封锁街道,并取消发售...想想也是让人心塞。
②鞋圈名人大佬上脚穿过
鞋圈一些名人大佬上脚穿过的鞋子也会影响价格。先前乔丹穿过的这双Air Jordan 1,上边不仅能隐约看到乔丹的签名字迹,而且还是1985年他在对阵密尔沃基雄鹿队时上脚穿过。
虽然拍卖时这款鞋只找到一只单脚,但最终也是以6万多rmb的价格成交,足以见得名人噱头的加持力。
还有这双Adidas x 菲董专为老佛爷定制的礼物,据说仅此一双。起拍价就高达2.6万美元,约合18万rmb。
老佛爷在时尚圈的影响力大家都知道,一生引领了无数风潮,给后人带来了无数经典。而这双专属他的定制,自然价格也比普通款翻了好几倍,外观上,也将右脚鞋面上的“CHANEL”换成了“KARL”。
③具有历史意义,背后情怀
还有很多球鞋,直接是以球星的名字命名的。比如Air Jordan的很多鞋款会直接用科比、杜兰特等名字,由于每个球员背后的故事、体育的情怀,很容易打动部分球迷,也因此不同款式市面受欢迎程度不同,价格悬殊也很大,有的可以几百块,有的可以几万块。
而如果这些鞋圈“大佬”再有什么大动作,也会影响球鞋价格。
像之前NBA球星伦纳德和AJ1的电镀银合作款,发售价¥1200,后来鞋圈炒到4000元,但自从他和AJ解约后,这款鞋又一路疯涨,现在均价2万多,直接成了球鞋圈的“硬通货”。
④限定、稀缺款式
最后这种也不难理解,就像很多人疯抢优衣库和Kaws的最后一次联名,无论是出于收藏还是因为稀少,绝版产品总是因为更受关注而容易炒出天价。
比如之前苏富比拍出的Nike月球鞋(moon shoes),以43.75万美元(约合309万元)的天价售出,同时也创下世界球鞋拍卖最高价的纪录。
能做到世界最贵,一大原因它是耐克公司有史以来制作的第一款鞋。由Nike创办人之一、兼田径教练的比尔·鲍尔曼(Bill Bowerman)于1969年设计,距今已有50年历史。
还有根据电影《回到未来》设计的2011年首次发售Air Mag,当时全球限量发售1510双,那时虽没能实现自动系鞋带功能,但足够可以拍出“天价”,其中1500对在eBay网拍,成交价几乎都在2-7万rmb之间,余下10对则在世界各地现场拍卖。
此外,因为可遇不可求,像有些极其罕见的错版鞋,同样受到鞋迷追捧。
像去年位于洛杉矶的一家球鞋店铺Coolkicks,就曾收到过一双错版的Air Jordan 1,这双鞋的“对勾”变成了“倒勾”,但依然因为极小的罕见性,在eBay上拍出了8万美金的天价,约合56万rmb...
还有后来发售的Air Jordan 1另一配色,也是因为类似问题,米兰的潮牌店Dropout Milano直接以14.6万美元(约合102万rmb)标价...由此看来,错版鞋似乎也很有收藏价值,非常稀奇。
-----结尾de分割线-----
好啦,球鞋价格大起大落,还是那句话,鞋圈水很深,入圈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