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反对当全职太太:女性经济独立有多重要?
张桂梅反对当全职太太:女性经济独立有多重要?
文/MM
今日,云南华坪女高校长张贵梅接受采访谈及以为毕业后成为全职主妇的学生,说不接受她的捐款,还说她带着老公和孩子,抱着一大堆钱进来,她直接当着老公的面说,滚出去。
女学生说:你嫌我没能力是不是?
张贵梅回答:是的,你出去。
张贵梅继续说:家庭那么困难,我们把你供到现在,你反而当起了全职太太。
现在社会好多男人找小三的,你当全职太太最后长时间和老公没有共同语言,注定被抛弃,被社会淘汰。
看完视频,我能明白张贵梅校长说这些话的意思,她不仅生气,也是关心。
她生气的是,自己辛苦培育的学生最后不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反而依附于一个有钱的男人;
她关心的是,全职太太等于牺牲了自己的所有,万一他有一天抛弃了你,你注定一无所有。
那么,婚姻里,女人到底该不该选择做全职太太?女性经济独立有多重要?
01
女演员嫁豪门做全职太太的悲剧
说到全职太太,突然让我想起了女演员沈丽君的事件。她当初毅然放弃工作嫁入豪门,最后却才能够28楼跳下当场身亡,
万字遗书揭露了婚姻的不幸和丈夫的丑陋。
沈丽君从小就长得十分漂亮可人,做人做事都很独立有想法,而且凭借自己的努力,也顺利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
毕业后,她也因为长相清秀接拍了很多的杂志和代言,也出演了很多影视作品,比如《家有喜事》《变身契约》等等,
名气大增,成为了众多宅男心中的女神,也被大家评为“上海第一美女”。
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她却在这个时候选择了结婚生娃。
就如沈丽君遗书里说的那样:
那年她27岁,他28岁,两个人认识之后,男人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相处了8个月之后,便结婚了。而婚后,沈丽君也辞去了自己的工作,
专心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怀孕生娃。
然而令沈丽君没有想到的是,丈夫竟然在她怀孕期间出轨。这事令她非常受伤,甚至患上了抑郁症。
她也曾经和丈夫摊过牌,却没想到得到的回复既然如此理直气壮,毫无悔意。
甚至对方变本加厉,说:我拍你啊,我就是外面有了,你又能怎么样?就算这个分了,还有别的。
丈夫却说:你只管好带孩子,你带到带不动,死了我会带的。
沈丽君想要离婚,说你可以和小三过。
丈夫狠心的说了一句:“我不和你离婚,就是为了给你收尸。”
面对丈夫的种种行为,沈丽君内心非常绝望,生完二胎之后,因为心情抑郁,
老公冷漠得态度,小三的猖狂,不堪负荷的沈丽君患上了宫颈癌晚期。最终她不愿再忍受这样的生活,
选择从28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从她的上万字遗书里,字字句句反映了对婚姻不幸的绝望,也揭露了豪门背后的遮羞布。
02
婚姻里,女人为什么要经济独立?
我比较支持张校长女人不该依附于男人,要独立自主的观点。
我觉得女人一旦失去自我,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人们常说,活得好不如嫁得好。
很多女人总是沉醉在男人的那句:“结婚后,我养你啊。”
但男人的“我养你”和你理解的“我养你”是两回事。
他所谓的“养”,是希望你无怨无悔的包揽保姆的活,
是心甘情愿的为他生儿育女,
是即使他在外花天酒地,出轨养小三,
你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多嘴。
想想《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做了全职太太后重心都在老公和家庭身上,
放弃了工作,投入了家庭,最后却换来陈俊生的一句“我们离婚吧”而崩溃不已。
再说说前段时间热播的《三十而已》里做全职太太顾佳,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曾经是学霸级别的人物。
生活中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不仅能照顾好家庭,也能帮助老公的事业,
即使婚姻遭遇了第三者,也能不动声色让对方知难而退。
为什么现在更提倡女人要经济和思想要独立,看看顾佳和罗子君,就会明白:
即使结婚,也不会放弃过自我,依然有时间去学习很多知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即使老公出轨,伤害了我,也不想为了孩子凑合,依然有离婚的勇气,有重新再来的底气;
即使遇到再糟糕的生活,也可以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看书,旅游,赶走坏情绪……
所以,女人做全职太太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自我,不再努力,毫无尊严的活着。
03
如何做好一个全职太太?
现如今的全职太太不再像之前只是在家做家务,全部围着老公和孩子转。身边的也有一部分全职太太,
不仅家庭幸福,孩子健康,老公宠爱,自己活得也很独立自信,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懂的分摊家务
女人太懂事男人未必会真的心疼你,所以自己累的时候要懂得示弱,和老公一起分担家务,让他体会到你的辛苦,知道你的付出和不易。
第二、经济要独立
即使做了全职太太,也要经济独立。至少可以尝试做一些兼职,有一些自己的收入。而不是任何支出都问老公要钱,要钱的次数多了,地位也会越来越低,也容易被婆家看轻。
第三、注意个人形象管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不希望回家看到一个黄脸婆。所以,即使在家,也要做好个人形象管理。按时起床,穿衣打扮,生活有规律,让每天都充满新鲜感。
第四、多读书多交际
不要把时间都用在看泡沫剧上,多读书提升自己的内在气质。时间清闲的话,可以找朋友聚会,一起喝咖啡,学插花,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个有内涵有品位的女人。
第五、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
现在很多婚姻家庭状况是,只要有了孩子,一切都是围绕孩子转,夫妻之间除了孩子,没啥话题可聊。好的婚姻,一定不是只有孩子还有彼此的心心相惜。
最后语:
近日在综艺《幸福三重奏》谢楠被问到如何看待独立女性时,
她回答道:
女性独立的不是钱,而是你的心。
所谓心的独立,我认为是,思想、经济以及生活上的独立。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独立,学会为自己负责。
但很多人也有个误区,觉得:
女性独立就是要和男性对立。
这是错误的想法和做法。
女性的独立是为了让家庭生活过得更为充实,
而不是把生命的全部都奉献给孩子和家庭;
女性的独立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话语权,
而不是一味地任人摆布,无所作为;
女性的独立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大的眼界,
而不是为了琐事和男人歇斯底里的争执?
女性的独立是为了自由自主让自己变得更好,
而不是委曲求全挽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
嫁个有亲人,钓个金龟婿早就不是现在女性择偶所追求的目标。
婚姻讲究平衡,
【画廊推荐】画家桂行创:读书拾粹
桂行创
1965年生于河南罗山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致公画院副院长
中国画学会理事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首批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盛世青绿”山水画名家工作室访问学者;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读书拾粹
文/桂行创
作为一名山水画家,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有时难免会因困惑与不解而产生许多奇怪的想象,真想穿越到古代,一探究竟。
郑州苑陵故城址 138x69cm 2020
其实就山水画而言,早在唐以前就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了。那时的山水画,“拘于成法,有一定的格局,事先布置,然后穿插取势,而结构之疏密、气韵之厚薄则视其人学力与胸次之宽狭以判等差,以工为贵,不必求真。”更没有人强加于画者太多的教化功用。
红廿五军长征出发地 豫南罗山何家冲 69x138cm 2020
唐以前就有人将画分为神、妙、能三品,唐代朱景玄又于神、妙、能之上立逸品,到宋代黄休复列逸、神、妙、能四格,宋徽宗赵佶以神、逸、妙、能为序。而今天的很多学者著文仍本朱、黄之说,但无论是朱、黄还是宋徽宗,都没有细解诸品的释意,虽简单并不明了,让人读来觉得一头雾水。
故园 69x138Cm 2020
今年7月,我在英国探亲期间,曾特地到牛津大学韦斯顿图书馆翻阅一些中国古籍史料,见到清光绪年间《古今名人画稿初集》中王韬所作序言,其中对三品有简短注释,全段如下:"昔人谓摩诘诗中有画,而摩诘又精画。理辋川风月、寒池雪樵,与李思训齐名,学者奉为南宗北宗,故诗者有声之画,画者无声之诗也。画有能品、有妙品、有神品,用笔严谨,象形惟肖,能品也,精采生动,涌现毫楮,妙品也,指与物化、敻绝恒蹊,神品也。"其实神、妙、能并不是画家作画的标准,是当时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所见所藏画作进行等差分类,画家作画时是不会去考虑这些的。
乌江龚滩古镇 138x69cm 2019
前面提到王维同为文人画南北二宗所追捧,最早提出山水画南北宗的是明代董其昌。董其昌山水画师董(源)、巨(然),董其昌把董、巨的山水画看作上承王维下开元四家的关键人物,而他自己的山水画则想做到兼有王维的温穆与董、巨的苍浑,唯独对北宋米芾、米元晖父子创造的“米氏云山”敬而远之。董其昌在评(元)方从义所学米家《云山图》时说:“米家山原以韵胜,在有意无意之间;后人渐变为巧媚,金屑虽贵,入眼成翳,可叹也。”“余不学米画,恐流为率易。兹一戏仿之,犹不敢失董(源)、巨(然)意。”
豫南皇城山写生之一 46x69cm 2020
可见,“有意无意之间”,如同一种清晰的模糊状态,对于书画作品,如有之,那定是在长期修炼中偶然得之而又不可重复的境界,正如民国学者俞平伯所言:求之不必得,不求可自得,文心之妙,亦复如是。
豫南皇城山写生之二 46x69cm 2020
写到此,让我联想到古人对香的选择与玩味,可谓十分讲究。先将老陈香于䦆中蒸透,再于火上设铜丝架,置已蒸透的香料于铜丝架上,徐徐烘焙,清香雅韵而无烟。而众香中首推佛手,佛手乃香中君子,其香只在有意无意之间......说来可笑,我正是读到上面的文字,觉得古人生活更注重陶冶性情、安于内心,便生出穿越到古代的痴念妄想。
宋陵所见 69x46cm 2020
回到古代终是不可能,但是学习古人以涵养心智,除了方法要得当外,天赋才情更必不可少,否则就会闹出金屑入眼的怪病了。虽然董其昌才情可谓之大矣,但仍“恐流为率易”,不敢越雷池半步,也着实让人窃笑。
文章写于2019年8月
嵩门待月 138x69cm 2020年
正是田家春明时 138x69cm 2020
古商今颜 46x69cm 2020
郑州张祜庄园 46x69cm 2020
豫南莲塘寺遗址 138x69cm 2020
郑州阳城遗址 46x69cm 2020
朱堂老寨山 46x69cm 2020
林滤天境 138x69cm 2020
出版专著:
《桂行创浅绛山水》(2004)
《桂行创创作状态》(2009)
《清风故园·桂行创山水画作品集》(2013)
《远去的山村·桂行创山水画作品集》(2016)
主要参展:
作品先后入选第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一至六届全国画院双年展;
2008年参加全国政协主办的“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河南十人作品展”。
作品《积翠重苍》获中国美协主办的“跨世纪暨建国50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金奖;
《苍翠豫南》获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画三百家美展”铜奖;
《苍翠大别山》获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淮源素秋》获文化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最佳作品奖;
《平安寨》获中国美协主办的2008年“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作品展”最佳作品奖;
2000年作品《积翠重苍》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入选“1900-2000百年中国画展”;
应邀参加一至四届“ 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 ;
2012年受中国画学会之邀赴鄂尔多斯参与二百米山水画长卷《黄河万里颂》创作。
2013年在河南省博物院举办个展“轻风故园·桂行创山水画作品展”。
2017年在河南大鹏美术馆举办“李桂芬芳·李明、桂行创山水作品展”。
张桂梅反对当全职太太:理解那句“滚出去”,为何必须结合语境?
张桂梅接受媒体采访画面
近日,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因“反对女性当全职太太”的言论,触发舆论不少争议。话茬一个华坪女高的学生,毕业几年后领着老公孩子回到学校要捐款,张桂梅得知她是位全职太太,便拒绝接受捐款,并直言“滚出去”。紧接着张桂梅面对媒体“火力全开”,通过举例辩证的方式不断强调“女人要靠自己,不能依靠男人”。
坦白讲,如果仅是机械地看待“话茬的触发”和“具体的言论”,张桂梅显然属于国内现阶段比较典型的女权主义者。所以,就“媒体关注”和“舆论发酵”,自然会走向“女性该不该当全职太太”的基本论调中。这种情况下,张桂梅如果是“正方”,那么舆论场的站位自然就会走向“反方”。
只是我们都很清楚一个事实,但凡问题走向非黑即白的预设,就意味着偏激和孤立。所以,单就辩论的秩序来讲,推进到最后,大获全胜的肯定是“骑墙派”,也就是不去否定谁,也不去肯定谁,回到“全职太太”的问题上就是“问题不绝对,全看个人选择”。
要知道,张桂梅就是个“观念重提者”,也不见得就是完全否定“女性当全职太太”。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张桂梅之所以拒绝接受学生的捐款,就在于她更希望女性的“社会价值”更高一些,毕竟能从华坪女高走出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所以,在理解张桂梅“反对女性当全职太太”的问题上,就必须结合语境。
说到底,张桂梅在强调“女人要靠自己,不能依靠男人”的言论时,其实更多是站在“社会价值”层面而言的,虽然在具体的表达过程中,或多或少有“仇男的情绪”,但不见得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仇男”。而且我们也要清楚,对于张桂梅来讲,她的站位就是“华坪女高”,所以“公共立场”自然提倡女性独立,这其实也是完全可理解的。
因此在解读张桂梅“反对当全职太太”的言论时,就要尽可能地细品其中的积极部分,而对于消极的部分,完全可以归结于个人的情绪化表达,即便有不理性的地方,也要尽最大努力去理解,毕竟就张桂梅而言,在“两性平权”上确实称得上“实践者”。
当然,回到具体的观念层面,我们也还是要掰扯一下张桂梅言论的消极部分。从某种层面上,她确实是在否定个人的人生选择,但这很大程度上,是跟人们对“全职太太”本身的定位有关的。毕竟就传统的婚恋秩序来讲,男性和女性就是“供养关系”,所以导致女性的处境往往比较被动,也就是依存氛围较重一些。
这导致“全职太太”往往被描述成社会性的寄生虫,可事实上,正是这种较为负面的评价,导致“全职太太”本身的“社会价值”被过分低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如果把所谓的“全职太太”看作是生活构建的分工角色,问题就比较明朗很多。
因为,真正置身于家庭内务的人才能明白,“全职太太”不一定好当,因为维持家庭生活秩序是个复杂的体系,其中包括育儿,家庭关系,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看起来都是杂事小事,没有技术含量。但真正要干好,处理好确实并非易事。只可惜,就因为“全职太太”不能创造具体的收入,就导致本身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甚至还带有被轻视的意味。
与此同时,在寻求“两性平权”的契合点上,坚持女性独立没毛病,但也不能否定个性化人生的存在。因为只有去道德化的看待“全职太太”和“家庭煮夫”的存在,可能我们的世界才会更为有趣和丰满。事实上,这些年“男主内”的家庭格局也出现不少,甚至还受到主流舆论的不少青睐。
说实话,比起结构化的“男主外,女主内”来讲,“男女分工,家庭优化”的观念更应该被重视起来。因为撇开单一的“物质婚姻”框架,两性在结合的过程中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契合,这种时候,只要两个人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格局,所谓的“谁主内,谁主外”其实就不应该成为争论的问题。
并且,我们也清楚,当下的社会工作模式已经比较个性化,“全职太太”不一定真的就不工作,“男主外”就不一定都不做家务。所以较为笃定地认为“全职太太”就是被困在家庭中的女人,显然是较为偏激的。这方面,作为张桂梅来讲,其实也应该有所反思的。毕竟,教育不只是关乎社会竞争力,也关乎如何寻找日常的幸福。
于此,把“女性当全职太太”约等于“女性不求上进”来看,这其实更多缘于婚姻被工具化。因为在基本的社会潜意识中,女性因承揽生养功能,所以在依附男性层面就显得理所当然,这种格局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社会范式。并且在具体的结合过程中,因各自都在极化利益诉求,就导致“控制和被控制”的氛围很容易生发出来。
就张桂梅的言语之间,看似充满自强精神,但是却依然难以挥去底色中的“自卑感”。因为就她在“反对女性当全职太太”的论述逻辑里。有很大一部分论证是在强调如何对抗男性,而非是寻求两性层面的契合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她的认识也是有时代局限性的。
当然,我们前面也强调过,张桂梅就是个“观念重提者”。因为类似的观念在国内“女性主义”萌芽早期,确实具有很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观念的极化,很多积极的初衷已经面目全非,而剩下的便是如何对抗男性,这导致在“两性平权”问题上,始终处于“你死我活”的状态,而非“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而这也是我们长期需要直面的“两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