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航确诊飞行员轨迹公布,所有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均集中隔离
@健康四川官微12月15日消息,12月14日晚,成都市报告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连夜召开专班全体成员会议,对各项工作全面安排部署。
四川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和相关市、县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连夜开展流调溯源、人员摸排,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人员进行精准排查和管理。该病例先后在双流头等舱酒店、仁寿英迪格酒店隔离,到江油顺辉铂金巴登酒店参加聚餐活动,而后返回住地金牛区金域西岭小区。对排查出的所有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进行了集中隔离,重点点位已封控,重点场所已消杀,流向省外密切接触者均已向有关省市发出协查函。
截至12月15日19时,成都市已追踪并管理密切接触者54人,其中53人已采样,45人阴性,其余结果待出;次密切接触者164人,已采样124人,61人阴性,其余结果待出;共采集小区居民等相关人员样本1146份,826份阴性,其余结果待出;环境样本173份,142份阴性,其余结果待出。
绵阳市已追踪并管理密切接触者50人,次密切接触者6人,一般接触者112人;已筛查相关人员5099人,环境样本196份,所有结果均为阴性。
眉山市经排查无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已追踪一般接触者1009人,已开展核酸检测992人、环境样本32份、冷链样本28份,所有结果均为阴性。
后续排查情况和相关人员的检测结果,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
民航局回应川航飞行员确诊:已成立专门调查组,将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觉珵】据四川省卫健委通报,四川航空1名国际货运航班飞行员14日晚被确诊为入境输入病例。中国民航局航安办主任熊杰1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环球时报》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了解到有关情况后,民航局第一时间成立专门调查组,组织行业专家,依据民航运行特点,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与各有关部门一道,尽快查明原因,特别是查找疫情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
四川省卫健委通报的通报显示,上述飞行员从美国驾驶货机于11月29日抵成都,入境后即集中隔离,核酸检测为阴性。其间,12月9日执行成都—济南—成都任务后,继续隔离至12月12日,自驾赴四川绵阳江油市参加300人的婚宴,12月14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确诊病例,转送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由于上述川航国际货运飞行员在入境后未与普通旅客一样连续隔离14天,且在12月9日执行国内飞行任务,一些网友对航空公司是否存在管理失误提出质疑。熊杰当日表示,民航局将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运输航空公司、机场严格按《疫情防控技术指南》防疫要求,细化各项防控措施,加强人员管理,强化企业在疫情防控中的主体和个人的防护,坚决阻断疫情通过航空途径传播。
川航“中国机长”事件原因查明,空客已更新风挡破裂应对程序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马旭
据多家媒体今天报道,中国民航局已对此前2018年5月14日发生的川航3U8633航班备降成都事件出具了调查报告。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注意到,该报告中指出了本次事件的最大可能原因以及空客、川航等相关公司已采取的改进措施。
(图源网络)
调查报告显示,本次事件的最大可能原因是:B-6419号机右风挡封严(气象封严或封严硅胶)可能破损,风挡内部存在空腔,外部水汽渗入并存留于风挡底部边缘。
电源导线被长期浸泡后绝缘性降低,在风挡左下部拐角处出现潮湿环境下的持续电弧放电。电弧产生的局部高温导致双层结构玻璃破裂。风挡不能承受驾驶舱内外压差从机身爆裂脱落。
此外,该报告中指出,针对此次事件发现的相关安全措施漏洞,空中客车、川航等已经采取改进措施。
此外,国内方面,四川航空除了对座舱类参数的采样频率进行了升级调整外,也了相关要求:如飞行员因操作飞机等原因,不便戴上氧气面罩时,其他机组成员应在自身戴好氧气面罩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协助飞行员戴好氧气面罩。
据此前报道,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飞机于2018年5月14日07:46分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
此次事件,因英雄机长刘传建带领机组临危不惧,操作得当,最终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机并得到妥善安排,成功处置了一起世界罕见的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