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热门 > 新闻正文

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究竟怎么回事?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背后的真相

累计行驶367.25米,玉兔二号再创新纪录,已自动切换到休眠模式

趣味探索讯 在一个与地球相隔38万公里的另一个世界里,有一个重量只有140公斤的人造物,它时而缓步前行,时而驻足探索,它就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玉兔2号月球车,也是月球上唯一能够移动的人造物。

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究竟怎么回事?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背后的真相(图1)

自2019年1月3日22时22分与嫦娥四号着陆器分离以来,玉兔2号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内向西蜿蜒前行,截止到2020年2月1日,已经安然度过第十四个月昼,按地球时间来计算是一年零28天。

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究竟怎么回事?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背后的真相(图2)

玉兔二号月球车和嫦娥四号着陆器分别于2月1日4时43分和13时自动切换到月夜休眠模式,进入第十四月夜期,在月背累计行驶367.25米,再创新纪录,要知道在第十三个月昼结束的时候才累计行走了357.695米。

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究竟怎么回事?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背后的真相(图3)

据了解,在第十四月昼期间,玉兔二号按之前规划路线行驶,一边行驶,一边用多种科学仪器对前方地面和月球石进行科学探测,测月雷达、中性原子探测仪、全景相机、红外光谱仪都正常开启。

可能有人还不知道,在过去的1年多时间里,玉兔二号通过鹊桥中继卫星的独立数传链路,传回了数百张超清照片,让我们有幸见到一直无缘以见的月球背面,更重要的是,玉兔二号还传回多项科学探测数据。

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究竟怎么回事?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背后的真相(图4)

2019年5月,我国科学家根据嫦娥四号和玉兔2号获得的照片和探测数据,确定了艾特肯盆地月幔层的物质成份构成,发现月幔深层由橄榄石、低钙辉石和高钙辉石组成,其中橄榄石含量最高。这是美国阿波罗计划和前苏联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2019年8月,玉兔2号在一个直径只有3米的小型陨石坑内发现了不寻常物质,一种凝胶状物质,和美国阿波罗计划取回样品接近,后来确定该物质可能是小天体损击地面时,瞬间高温融化地表中含有的二氧化硅,出现玻璃状异物。

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究竟怎么回事?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背后的真相(图5)

虽然玉兔2号早已超过了寿命,但是身份状况依然良好,所以玉兔2号对月球表面的探测任务还没有结束,当它在第十五个月昼到来时醒来后,将会开展新的探测工作,将会行驶得更远,创造新纪录。有趣的科学探索内容请关注唯一:有趣探索

来自月球的新春祝福!玉兔二号给您拜年啦

位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巡视器玉兔二号,在月球上向我们拜年啦。不过我们收到她的祝福时,她已经开始午休了,要等到2月8日即正月初四才能醒来。

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究竟怎么回事?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背后的真相(图6)

刚自主唤醒不久的玉兔二号又要“午休”了,是因为她很“懒”吗?其实不然,那是因为月球没有臭氧层等大气层的保护,其环境相对地球要恶劣得多。通过玉兔二号第一昼夜监测获取的月球数据显示,月球白昼也就是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00℃,而夜昼最低气温达到了-190℃,温差近300℃。

面对如此极端的恶劣环境,玉兔二号需要进行自我保护,防止设备出现故障,以此延长她在月球上的“寿命”,进入睡眠模式是对恶劣环境最好的保护。

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究竟怎么回事?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背后的真相(图7)

月球上一个月昼夜大致相当于地球上28天,这是因为月球上的月昼相当于地球上14天左右。当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旭旭升起,一直升到中天(类似于地球上的正中午,也是温度最高的时候),需要约7天时间。从中天到太远渐渐落入西方地平线,需要约7天时间。而月夜需要经历漫长的14天时间,期间没有光照,最低温能到达-190℃。

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究竟怎么回事?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背后的真相(图8)

因此玉兔二号月球车,会根据月球温度变化与环境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月中天期间,温度在100℃左右,玉兔二号会进行“午休”,不进行作业,以保障相关设备的安全。到了月夜,会进行休眠。

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究竟怎么回事?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背后的真相(图9)

在-190℃的环境下,玉兔二号依靠装备的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对设备进行保暖,防止冻坏冻伤。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可以说是一种核电池,使用钚-238制造而成,能在月夜缺乏光照的情况下为玉兔二号上的一些设备源源不断的传输能量,保障玉兔二号顺利度过月夜。

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究竟怎么回事?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背后的真相(图10)

玉兔二号月球车从2019年1月3日首次登陆月球背面以来,至今已在月球上住了一个多月。嫦娥四号探测器将一直陪伴着她,它们之前还进行过相互拍摄。同时它们两还有一位守护伴侣,就是“鹊桥”号中继通信卫星,帮助它们进行月地信息传输。

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究竟怎么回事?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背后的真相(图11)

等玉兔二号醒来后,将会开展更多的科学探测,对月球月表浅层、月表矿物、巡视区地貌等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其中包括对宇宙中的低频射线等进行天文观测,帮助人类更好的研究宇宙起源。

目前玉兔二号已经行驶快50米了,它不仅要打破玉兔号114.8米的行驶距离,还将会行驶的更远,开展更多的科研工作。

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究竟怎么回事?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背后的真相(图12)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未来天际线祝您2019“猪”年大吉,“猪”事顺利,幸福安康。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与玉兔二号顺利互拍 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据新华社电 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正常工作,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图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有效下传,搭载科学实验项目顺利开展,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至此,我国探月工程取得“五战五捷”。

任务解密

惊险!嫦娥四号着陆点周围都是坑

据新华社电 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内的嫦娥四号传回的图像显示,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周围遍布大大小小的环形坑,为玉兔二号未来的行走探测带来很大挑战。

今后还将探测月球深部信息

国家航天局11日公布了一批嫦娥四号经过鹊桥号中继星传回的影像。

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嫦娥四号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李春来介绍,其中一张360度全景图,是在玉兔二号驶上月面后,由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环拍4圈共80张照片拼合而成的。

“从这张全景照片上可以看到嫦娥四号着陆在许多小环形坑中间,相当惊险。附近就有一个直径约20米、深度约4米的环形坑。崎岖不平的地形为玉兔二号的路线规划造成很大困难。”李春来说。

他说,与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虹湾的落区相比,嫦娥四号落区石块较少,这也表明嫦娥四号落区可能暴露时间更久,年龄更古老。

“嫦娥四号着陆的地点海拔接近负6000米,再往南大约700公里就是月球上最深的地方,海拔负9100多米。月球深部的信息会是我们今后探测的一个重点。”李春来说。

全景照片上还显示了着陆器上的一些设备,包括对着中继星传输数据的圆形天线、三根相互垂直的低频射电频谱仪的天线、太阳翼等。

科学家介绍,嫦娥四号登陆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深13公里,是太阳系已知的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

嫦娥四号降落过程达12分钟

国家航天局公布的影像还包括一段嫦娥四号着陆过程的视频

1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号月背着陆视频,嫦娥四号搭载的相机,第一视角记录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着陆全过程。

嫦娥四号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张洪波介绍,这段视频是由嫦娥四号上的降落相机拍摄的4700多张照片处理出来的。降落相机在距离月面约18公里的高度开机,降落过程持续了约12分钟。

视频显示了探测器姿态调整以及在距离月面100米处悬停避障等动作。

“从画面上看,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时扬起的月尘比嫦娥三号着陆时大,表明嫦娥四号着陆区的月尘更厚。”张洪波说。

李春来解释说:“月尘厚表明这里的月壤风化时间更长,年龄更古老。我们后续会对嫦娥四号落区与嫦娥三号落区的暴露年龄做对比研究。”

专家介绍,嫦娥二号拍摄的分辨率为7米的月球影像图、嫦娥四号降落相机在着陆过程中拍摄的影像以及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照片,可作为未来玉兔二号路径规划的主要依据。

互拍图上的五星红旗分外醒目

科研人员根据导航相机拍摄的着陆周围地形信息,对巡视器进行了路径规划,通过“鹊桥”中继星发送了拍照遥控指令。巡视器全景相机对着陆器进行成像,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巡视器成像。

经过地面数据接收与处理,16时4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呈现出着陆器和巡视器的互拍影像图。图像清晰显示了着陆器和巡视器周围的月背地形地貌,两器上的五星红旗分外醒目。

嫦娥四号探测器自1月3日顺利着陆月球背面预选区域以来,完成了中继星链路连接、有效载荷开机、两器分离、巡视器月午休眠及唤醒、两器互拍等任务。工程任务圆满成功后,嫦娥四号任务将转入科学探测阶段,着陆器和巡视器将继续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

链接“中星2D”卫星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2019年实现开门红

据新华社电 中国航天2019年的首次发射实现开门红。1月11日1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D”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中星2D”卫星是我国最新研制的通信广播卫星,可为全国广播电台、电视台、无线发射台和有线电视网等机构广播电视及宽带多媒体等传输任务。

“中星2D”卫星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发射、测控任务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8次飞行。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