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张艺谋是国内乃至世界影坛最著名的导演之一,但2000年以后,张艺谋沉迷于大制作和画面的精美,很少拍出那些能打动人的故事片,而这部让我们看到了曾经那个张艺谋。
活着之后,我曾以为再也看不到张艺谋做类似这样的表达。简单、洗练、情感内敛而充沛,到终场时,我哭得睁不开眼。
感觉张艺谋对“父亲”这个主题是有情结的,比如 《千里走单骑》《归来》 ,里面都有一个歉疚缺位的父亲形象,而“父亲”这位置的缺失,又带有沉重的时代烙印,使得这种失位带有一份无奈和宿命感。
的人物关系很简明,一个想要看到放映前《新闻简报》里一秒钟女儿镜头的父亲,一个被父亲抛弃的女儿,一个放映员。通过这三个人物,张艺谋还原了时代不可复见的集体狂欢:露天。
父亲为了能看到女儿一秒钟的镜头吃尽苦头,小姑娘想要拿到胶片做的灯罩拯救弟弟,放映员则要紧紧攥住放映员的位置,保持自己的体面。三个人不同的情感需要和执着,纠结在一起。以此为线索,张艺谋巨细靡遗的铺陈出一场胶片时代放映的盛宴。人们在等待前的祈盼,放映前孩子们的嘻闹,幕布前孩子们做出的各种剪影、幕布正反两面观影的奇.....这些细节和情怀,流露出的怀旧和留恋显得克制而令人惆怅。
张艺谋还特地加入一场胶片被拖地损坏后,重新洗刷晾晒胶片的戏,既加强了对这场能否如期放映的悬念,又通过人们小心翼翼的复原胶片,让观众体会到了硬盘时代尽管便捷,但缺失了的仪式感和质感。
不得不说,张艺谋真的很会调教演员。三个角色里,张译演小人物时,分寸感特别好,卑微、执著、释然,都很到位,这部也让张译摆脱了固化的演绎模式,更加真实不做作。比之张译的一根筋,范伟在角色的内涵处理上更有层次,势利、真诚、敬业.....各种表现都清晰而令人同情可感。刘浩存做为首次触电的演员,她眼神里的干净让人印象很深刻。
由于“技术原因”《一秒钟》里有一个涉及关键点的删节:张译饰演的父亲,为什么会这么执著于这一秒钟的画面,因为他的女儿就在这次拍摄新闻时发生了意外,已经去世。这一秒钟画面,是父亲能够见到女儿的最后一面,他这一路的挣扎带着惨酷剧烈的绝望和哀伤。三个人的情感纠葛中,他强烈的执念压过了另两人,小姑娘放弃了胶片,放映员为了他循环放映那一秒,这些臣服和感情的迸发才能显得饱满而有张力,观众在悬着心等待他能否看到女儿的那一秒的时候,情感力度也完全不一样。
在看时我以为女儿是还活着的,所以对张译被放出来后,不是第一时间去见女儿,感觉很不合理。看到这个情节被删去后,张译的不顾一切才显得合情合理,而张译绝望的表示要看这一秒的镜头一整夜,父女天,人永隔的绝望和留恋,本应如此令人鼻酸。我的感受被偷走了,我现在不得不再循着回忆把它放回去。
尽管《一秒钟》是近几年的华语圈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但这部在内地仅仅取得了1.3亿的票房,远不及同期的《沐浴之王》《除暴》和《如果声音不记得》但张艺谋的倾心之作将会肯定会得到更高的评价。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张艺谋
张艺谋,1950年4月2日生于陕西西安,中国电影导演,“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誉博士。1978年破格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1984年第一次担任电影《一个和八个》的摄影师,获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1986年主演第一部电影《老井》夺三座影帝。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从此开始实现他电影创作的三部曲,由摄影师走向演员,最后走向导演生涯。1987年至1999年执导的《菊豆》、《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令其在国内外屡获电影奖项。2002年后转型执导了商业片《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及《金陵十三钗》。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总导演,获得2008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和央视主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4年12月,担任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主宣传片总导演。2015年,筹拍首部好莱坞片《长城》。2016年9月,担任中国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总导演。2017年1月确认将在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执导交接仪式的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