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夜归人丨武汉归来,一个女医生的抗“疫”独白……
战“疫”夜归人
凌晨三点一刻的湖北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孙颖像个小太阳浑身发光,没人知道,强大的后援团正在给她力量。四川援鄂医生孙颖,传承家风医道,她想对妈妈说:小时候,我的骄傲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孙 颖
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主治医师
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成员
因为耳濡目染传染病科妈妈的从业经历,孙颖的心中早早就播下了成为一名医生的种子。2004年,孙颖成功考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并在这里完成了本硕博连读,在武汉求学的10年,也让孙颖对这座城市有着深深的情谊,甚至将武汉视为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当新冠疫情爆发,孙颖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要求驰援武汉,她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妈妈曾经走过的路。孙颖所在的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从开舱到休舱,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病人零死亡。
方舱外的意外重逢 感动万千网友
在告别方舱医院的欢送仪式上,孙颖隔着口罩,意外认出了昔日的同窗吴丹,她们在方舱医院奋斗了40天,彼此却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久别重逢本是开心的事,然而两人在叙旧时笑着笑着却都哭了,场面十分感人。后来两人见面的这段视频,也成为网络热搜,感动了万千网友。
幕后花絮:与孙医生的三次过招
和孙颖的第一次接触在一场眼泪中结束,电话两头的编导和孙颖,聊到武汉抗疫、聊到成都亲人、聊到心中的伤痛,两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泪眼模糊。孙颖说,参加抗疫的医生很多,自己之前已经接受过不少采访,想把这次机会留给别人,所以婉言谢绝了编导的邀请。
然而在我们看来,孙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的传承,母亲传递给女儿,女儿再传到武汉,同饮一江水,川鄂一家亲,这样的故事给人以力量,我们不能放弃。
第二次和孙颖接触,她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尽管已回到成都多日,但对于疫情的持续关注,让她对武汉、对抗疫有了新的认识,她给编导发来一些个人资料,我们开始着手对她的视频准备。
第三次的接触是在我们电视台,孙颖应约而至,然而这位同济医学院的高材生,对于编导的文案并不满意,两个较真儿的人差点争到面红耳赤,孙颖撸起袖子说,我的口述稿我自己来改!这才有了最终的节目录制。
战“疫”夜归人 未完待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各行各业的疫战现场
都是一幅壮阔长卷
千钧之力,聚于涓埃
正是这些拼尽全力
像一束又一束微光
最终汇聚成中华民族
众志成城、坚定前行的强大力量
媒体的职责就是记录历史
为了这些值得被铭记的面孔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神鸟知讯
特别邀请十名战“疫”英雄走进演播室
《战“疫”夜归人》
致敬平凡中的伟大
一路前行
谢谢你们的真情付出
湖南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出征武汉抗“疫”前线
央广网长沙2月10日消息(记者蒋琦 尧遥)2月10日下午,由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建的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启程出征武汉抗“疫”最前线。
湖南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出征武汉抗“疫”前线(央广网记者 尧遥 摄)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的要求,湖南此次共派出40名队员。由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医管处副处长蔡宏坤任领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朱莹任队长,队员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永州市中医医院、浏阳市中医医院、醴陵市中医医院等7家医院。
医疗队队员来自7家医院(央广网记者 尧遥 摄)
据悉,医疗队按1:2医护比组建,有领队1名、医师12名、护师27名,医师以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医务人员为主,医护人员都有传染病防控相关工作经验,队员中最大年龄57岁,最小22岁。医护人员都开展了出征前培训,配备了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医疗物资。
医疗队搭乘高铁前往武汉(央广网记者 尧遥 摄)
此前,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湖南省于2020年1月29日开展组队工作,参与驰援单位医护人员踊跃报名,仅仅半天的时间,就有1000余名医务工主动请缨参战奔赴前线。
图集|武汉各界深切悼念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
4月4日,举国哀悼。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4月4日早晨6时50分,武汉江滩一元路广场,五星红旗升起,短暂定格后,缓缓下降至距离旗杆顶端1/3的位置。10时,武汉悼念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仪式在这里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武汉前方记者记录下这一庄严时刻。
在武汉,上午8时30分,江汉关大楼的国旗缓缓下降。9时20分,沿江大道江汉关沿线由南向北单向开始戒严,禁止机动车驶入。有市民也在江汉关楼下等待,望着同一个方向——江汉关大楼上的钟,时间距离十点越来越近。
两公里外,有不少武汉市民捧着鲜花前往武汉公祭地点一元路广场,进行自发悼念。在广场入口处,市民留下了花束和寄语——“如果有来生,愿你一世芳华”、“为停留在2020年初的所有生命默哀”。
9点半,有部分市民陆续进入武汉洪山广场。在广场国旗台上,多位园林职工和武汉市民静静围绕旗杆而立,国旗台前悬挂横幅:向死难者默哀,向烈士致敬!
湖北工建职工李保元参与过火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的建设,今天也来到洪山广场参加哀悼活动。他说,在医院建设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一线医护人员的付出,非常感动,所以在哀悼日这天来向英雄致敬,缅怀逝者。
上午10时,防空警报响起,洪山广场和周边的街道如同按下暂停键,红灯亮起,行人和车辆都止步默哀。在3分钟时间里,只有汽车鸣笛声和警报声。
同时,武汉江边汽笛声响起,一元路广场外的市民驻足默哀。一位戴着红领巾的少年闭上了眼镜,紧紧握着家长的手;一位捧着鲜花的中年人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一群志愿者整齐地站成一排低头哀思。
“敬礼!脱帽!”江汉关四名维持现场秩序的警察在钟声敲响后,立正默哀。
哀悼结束后,一元路广场外仍有市民久久不愿离去。白色的花篮、纸花、胸花点缀在路旁的绿化带上,有市民寄语:“致敬英雄!缅怀逝者!武汉人民好样的!”
江汉关钟楼降半旗志哀(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武汉长江大桥,交警向驻鄂部队抗疫运力支援队车辆敬礼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一位路过武汉长江大桥的市民掩面而泣(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交警伫立默哀(每经记者 张建 摄)
4月4日上午的武汉长江大桥(每经记者 张建 摄)
许多志愿者车辆停在武汉长江大桥旁(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一元路广场入口处市民自发留下花束悼念
(每经记者 岳琦 摄)
江汉关,市民拉起横幅悼念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每经记者 曹炳梵 摄)
一元广场外,市民献花悼念(每经记者 曹炳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