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这两位前辈的点评下,台上的演员真的一无是处。比如在金子涵和金莎表演《三十而已》的片段,金子涵全程念台词,弱弱地,丝毫没有原版林有有的气质;金莎将原配演成小三,过于意气风发。两人的表演用郝蕾的话来说,就是仿佛在演谍战剧。
这样的表演,自然没有得到张纪中和李诚儒的好话。张纪中批评金莎,觉得她的“顾佳”演绎得太过强势;李诚儒直接不屑于评价,早在看片段时,已经有“如坐针毡、如鲠在喉、如此乏味”的神情了。
身为导师的章子怡,看到这样的片段,直接失控:“我们不能做力不从心的事情!”后直指金子涵,更不懂得倾听演员前辈的讲话。
当主持人伊一问为什么会来舞台时,金莎先回答,金子涵就开始思考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而她思考的样子,正巧被章子怡看在眼里。于是当章子怡问她刚才金莎说了什么时,她支支吾吾地没讲出来。这又让章子怡炸了毛:“演员是最低级的职业吗?每个人都想来着分一杯羹!”
章子怡说完这句话后,现场一度陷入尴尬,而观众不仅能感受到舞台尴尬的气氛,还能代入到被批演员的尴尬。当然章子怡说得也没错,那些试图从爱豆转型至演员的艺人,本就该知道每一行的不容易。
郝蕾在这期也非常气愤,她说:“有能力可以跨无数界,能力没有那么强的,不要强跨。”的确,演员这个行业,就像爱豆唱歌跳舞,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不要把任何一行都看得太轻松。
不过如果把自己的专业看得太过,也万万不行。李梦就是个例子。李梦因为《隐秘的角落》才被熟知,她在剧中扮演王瑶,一个失去女儿的母亲,可以说她的演技,众所周知。在舞台上的表演,也吊打对手郭品超,甚至得到章子怡的认可,但她因为张颂文的一个求情,被骂到让人尴尬。
李梦虽然得到章子怡的认可,但还是被其他导师说不行。于是张颂文便替她出头,想表达李梦对演员的认真。他说在拍摄《隐秘的角落》时,李梦即兴表演,在和演员演对手戏时,设计了一个削苹果的动作,得到了导演的夸赞,被要求换个机位再拍一次,于是李梦需要道具组找一个一模一样的苹果,如果没有一样的坚持不拍。为一个细节深究和执着,在张颂文看来,是一个好演员必备的。
直到其他人的不认同,他才明白根本的细节执着错了,李梦才没有机会。不过好在李梦愿意重新改过。观众也能感受到李梦的尴尬,演员演技再好,如果过于执着细节,也会遭到反噬。而这一点,之后的孙坚犯了同样的错误。
孙坚和张超一起饰演《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片段,孙坚扮演商细蕊,由于上场前对角色琢磨了太多,以至于每次彩排的表演都不一样,而在台上的表演更是堪称翻车现场。这段时间《有翡》的播出,孙坚在其中演绎暴躁的,讲话的语气和姿态都特别冲,于是当看到他演绎商细蕊时,仿佛看到上身,没有旦角的气质和音色,反倒像是街边混混。
这样的演绎,自然是被导师们骂得狗血淋头。纵观这一期,没有了于正的点评,感觉每个点评都能评在点上,但这也体现了另一个方面,有太多演员把演技看得太轻或太重,前者是在市场底线,后者是被市场狠狠碾压,这本身就足够让人尴尬了,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演员,什么样的演员才能被市场需要。有的演员能在其中做到独善其身,又经过了哪些磨练 。
太认真的不对,不认真的也不对,演员的确是条难走的路。但如果演员们能都能改善,想必市面上的影视剧,就不让人尴尬了。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于正
于正,本名余征,1978年2月28日出生于浙江嘉兴海宁,影视编剧、制片人。1999年跟随香港导演李惠民学习编剧,2002年离开在上海成立“于正工作室”正式出道。2003年担任首部编剧《带我飞,带我走》。2005年制作电视剧《烟花三月》和《大清后宫》等而成名。2008年3月11日担任《最后的格格》编剧和总策划人并凭借该剧获得2008南方盛典最佳编剧奖。2010年因制作古装剧《美人心计》而获得关注。2011年因担任《宫锁心玉》编剧和制片人而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并凭该剧获16届亚洲电视大奖亚洲最佳编剧奖。2014年8月1日在第三届星耀360颁奖盛典上获得“最期待跨界合作奖“;同年11月,获中美电影节中国电视剧最佳编剧奖。2015年12月“于正抄袭案”终审败诉,于正被判公开道歉,并停止传播《宫锁连城》,五出品方被告共计赔偿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