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种十问
国产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包括我省在内的许多省市都在加快启动大规模接种。日前,从省卫健委获悉,截至1月4日,我省已累计接种14万人,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总体平稳有序。
有关疫苗接种的话题连日来在群众中持续热议。国产疫苗有效性如何?接种流程是什么?接种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听听专家的权威解答。
01
本次我省使用哪种新冠疫苗?
本次福建省使用的是中生北京生产的新冠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它产生的抗体有中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作用,防止人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
国产新冠病毒疫苗采取的灭活技术,是一种“老派”但非常成熟的技术。新冠疫苗和其他疫苗一样,在疫苗的研发过程要进行动物实验、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在这些试验过程中会评价疫苗在动物及人体身上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以及产生不良反应的程度。目前,国内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良好,已累计完成几百万剂次的临床试验和接种,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也没有出现严重感染的病例报告。目前,我省已接种的人群当中,暂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02
疫苗的保护期有多长?
病毒变异会不会影响疫苗的有效性?
新冠病毒发现的时间还不到一年,所以疫苗能够保护多长时间,还需要后续持续跟踪研究,目前证据显示,疫苗保护期至少在半年以上。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这种病毒的变异变化还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国家相关单位用前期研发的疫苗产生的抗体,对不同包括国外的毒株进行中和试验,从试验结果来看,没有看到病毒变异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但需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率都达不到100%。少数人接种后未产生保护力,或者仍然发病,与疫苗本身特性和受种者个人体质均有关。
03
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一般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等,极少数人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通常在2~3天内自行缓解,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症状较重或无法自行评判严重程度,应及时就医处理。
04
新冠疫苗可以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吗?
根据既往经验,灭活疫苗可以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但由于新冠疫苗研发的时间比较短,缺乏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的相关研究,所以,在没有国家规定的指南和方案之前,建议不要和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05
现阶段哪些人可以接种?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我省现阶段紧急接种的重点人群包括涉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学习人员,面临较高境外疫情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政府机关、公安、武警、消防、社区工,物品、水、电、暖、煤、气相关人员,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信相关工作人员。
随着疫苗附条件获批上市,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种上疫苗。具体时间,卫健部门将会及时公告通知。
06
要到哪里接种?
本次紧急接种是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县(市、区)卫健局设置辖区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单位,通常情况下,接种单位都是设在辖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综合医院。除出国人员外,目前重点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是由单位组织,与接种单位预约接种时间。出国人员可以咨询所在地的县(市、区)卫健局或疾控中心,或关注相关信息发布平台,了解去哪儿接种疫苗。
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只是先为一小部分重点人群安排了疫苗接种,不足以建立群体免疫屏障。疫苗接种之外,我们还需要很多有效的防控手段进行配合,比如说做好个人防护,在公共场所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这些措施在前期新冠疫情防控过程当中,包括疾病预防控制的长期实践当中,都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大家务必做好个人防护。
07
疫苗接种年龄和免疫程序是什么?
哪些人群不适合接种?
现阶段接种对象为18~59岁健康成年人,共接种2剂,两剂间隔28天,紧急时至少间隔14天。
有七种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1.以前接种本疫苗出现过敏者。
2.严重慢性病、过敏体质者。
3.发热或急性疾病期患者。
4.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者或出血性疾病患者。
5.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患者。
6.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7.孕妇。
08
接种疫苗前,接种者需要注意些什么?
第一,要如实汇报你的相关情况,例如存在什么基础疾病,这样就便于观察你会不会发生过敏反应,可以提前准备预案。
第三,接种时因为是肌肉注射,局部的皮肤要保持干净、干燥。另外在感冒发烧或有其他急性疾病的时候不建议接种。
09
疫苗接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1.接种后应在接种单位留观30分钟,留观期间,受种者如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四肢湿冷、皮疹、脉速而弱、发绀、面部和喉咙肿胀、呼吸困难等症状,请马上找接种点医生处置。
2.接种后应多休息,多饮水,注射部位保持干净卫生,不清洗、不挤压按摩接种部位,以防局部感染。
3.接种后应查看接种预约,掌握下次疫苗接种时间。
4.接种后如有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反应,除对症处理外还应及时告知接种单位医生做好相关记录;极个别人可能会出现高热或持续发热数日或出现其他更严重的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防延误病情。
5.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主要措施之一。接种后仍应坚持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等防控措施。
10
在我国目前的情境当中,新冠疫苗接种人群需要达到多少比例,才能阻断病毒传播?
不同传染病的传播力不一样,所以在人群当中要阻断其流行所需要形成的人群免疫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麻疹和百日咳的传染性较强,人群的免疫水平要达到90%~95%才能阻断它们的流行,天花已经被消灭了,就是因为人群当中的免疫水平达到了80%以上。
根据前期研究的结果,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人群免疫水平阈值在70%左右,阈值跟疫苗的保护效力和疫苗的接种率呈正比。第一步实施重点人群免疫之后,后续还会扩展到其他人群,当人群中的接种率达到非常高的程度时,这个免疫屏障就建立起来了。所以希望大家有机会接种疫苗的时候,应种尽种,期待通过免疫预防措施终止新冠病毒的流行,或者控制在非常小的强度,只存在一些散发的情况。
接种新冠疫苗,应该了解这些
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国产新冠疫苗以“主咖”身份首次惊艳亮相,受到舆论广泛关注。伴随新冠疫苗话题热度的增长,围绕新冠疫苗的讨论却衍生出诸如“高价疫苗”“无效疫苗”“疫苗不安全”等流言。对此,真真在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为你粉碎不实传言,解密新冠疫苗,一起来看看吧。
一、新冠病毒变异后,疫苗就无效了?
由于新冠病毒感染者痊愈后仍可被再次感染,有传言称新冠病毒变异速度过快,疫苗难以覆盖变异后的新冠病毒,不会有效。
2020年9月7日,北京,新冠灭活疫苗亮相服贸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回应称,截至目前,我国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对已经发生变异的新冠病毒能够完全覆盖。
此外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新冠病毒确有几种亚型在发生变异,但是它的主基因序列和蛋白质水平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新冠灭活疫苗在未来若干年内应对这些变异病毒是没有问题的。
真真:病毒变异不可怕,还有疫苗起作用。
二、新冠疫苗定价太高,老百姓打不起?
9月5日,工作人员在服贸会公共卫生防疫专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展台展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针对新冠疫苗定价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新冠疫苗属于公共卫生产品,其定价不会以市场的供需矛盾作为定价依据,而将以成本作为定价依据。
在本届服贸会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科兴生物董事长、总裁兼CEO尹卫东也表示,由于采购方不同,采购规模不同,疫苗售价会有一定浮动,但最终价格会在百元级别,不会超过千元。
真真:新冠疫苗将上市,接种防疫可期待。
三、接种新冠疫苗会有副作用,不安全?
前不久,一则“普京之女因注射新冠疫苗副作用死亡”的假消息在网络上疯狂传播,可见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漫画:疫苗与冠状病毒(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针对舆论质疑和担心,陈薇院士介绍指出,重组新冠疫苗Ⅰ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接种的108人全部产生了抗体。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证明了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Ⅲ期临床试验将进行更大规模的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已于7月22日正式启动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北京是第一个启动紧急使用疫苗计划的城市,目前接种疫苗者无一例明显不良反应,无一人感染。
真真:疫苗安全有保障,别让流言扰防控。
四、接种疫苗后会影响核酸检测结果?
有网民担心接种疫苗后会对核酸检测有影响。对此,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总法律顾问周颂明确表示不会,因为核酸检测检测的是抗原,而人们接种新冠疫苗后产生的是保护性抗体,所以核酸检测不会受影响。
真真:抗原抗体分清楚,接种疫苗不担心。
真真科普十问十答
1.疫苗接种方式?肌肉注射。
2.新冠疫苗类型?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
3.疫苗防护期?约1-3年。
4.疫苗何时上市?灭活疫苗最快12月底上市。
5.疫苗接种后,多久产生抗体?按照规范的免疫程序接种两剂疫苗28天后,可产生足以抵抗新冠病毒的高滴度抗体。
6.疫苗接种频率?根据病毒传染情况确定。
7.哪些人群优先接种疫苗?关键部门从业人员和高风险人群,包括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人群。
8.哺乳期和妊娠期的女性能否接种?建议暂缓接种。
9.是否所有人都需要接种疫苗?否。
10.疫苗量产情况?未来年产能可达8到10亿剂。(芮静)
新冠疫苗接种者出现疑似严重不良反应,阿斯利康 III 期试验暂停|丁香早读
每个工作日早晨
第一时间 追踪医疗热点
医保目录谈判四季度启动,130 余新药或谈判纳入
近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2020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和《2020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指南》,我国今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正式开启。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今年医保目录调整仍将综合考虑基本医保的功能定位、药品临床需求、基金承受能力。
报道指出,今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进口、国产新药共有 31 个此次纳入医保谈判新药或超过 130 个。一方面随着带量采购的开展,仿制药将结束高毛利的舒适期,进入薄利多销的模式;另一方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措施为医保腾出空间,临床价值高的创新药预计会被陆续纳入。(:经济参考报)
新冠疫苗接种者出现疑似严重不良反应, 阿斯利康 III 期试验暂停
图源:BBC
制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9 月 8 日表示,由于实验中一名接种者出现疑似严重的不良反应,该公司宣布暂停其 COVID-19 疫苗的 III 期试验。
该疫苗由英国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共同研发,近期进入 III 期临床试验,来自美国以及英国、巴西和南非的约 3 万名参与者参与其中。
参与试验的一名英国志愿者被诊断患有贯穿性脊髓炎,这是一种影响脊髓的炎症综合征,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阿斯利康表示,目前病因尚未确认,将对此进行独立调查以确定病例是否与疫苗存在。
阿斯利康在中称,试验的停止是自愿发起的,为试验中出现潜在不明原因的疾病时必要采取的常规行动以确保试验的完整性。目前还不清楚该疫苗试验的暂停将会持续多久。(:STAT NEWS、BBC)
九生物制药企业签署新冠疫苗誓言
9 月 8 日,于美国纽约阿斯利康、BioNTech、葛兰素史克 、强生、默沙东 、Moderna、诺瓦瓦克斯、辉瑞和赛诺菲九家生物制药企业 CEO 宣布一份誓言,共同承诺在未来向全球监管机构提交 COVID-19 疫苗的申报资料和审批申请时将坚守科学诚信。
九位 CEO 签署了以下誓言:在潜在的 COVID-19 疫苗研发及试验中我们将严格遵守高标准的伦理要求和坚实可靠的科学原则。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任何疫苗在内,都会经过全球专业监管机构的评估和确认。
在遵循专业监管机构所给出的指导意见、与现有标准和实践保持一致、以公共卫生利益为先的前提下,永远以接种人的安全与健康为第一要务;在开展临床试验和严谨的生产过程中,始终秉持科学和伦理的高标准;努力保证疫苗有充分的供应和充足的选择,包括适合全球广泛使用的疫苗。(:默沙东中国)
国家卫健委:加快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
9 日,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指出,国家卫健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推动国家级和省级传染病多渠道监测预警一体化平台建设,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不断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
毛群安表示,通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全民健康信息化的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基础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在便民惠民方面的效果也日益显现。
但是,与此同时,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信息化建设的一些短板和不足。在管理机制、基础设施、共享应用,包括网络安全等方面还有不少的难点,需要研究解决。(:中新网)
国内首款依达拉奉注射液获批适用于渐冻症治疗
9 月 9 日消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日前批准了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依达拉奉注射液新的适应症用于渐冻人症治疗。
这是全球第二家、国内第一家上市的依达拉奉注射液,由于该药曾被长期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安全性良好。因此在获批渐冻人治疗用药后,有望帮助患者尤其是中国患者的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长期以来,渐冻症的治疗手段更十分有限,不仅无法根治,而且目前确认有效的药物仅有利鲁唑及依达拉奉。其中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可以减轻氧化应激效应,而氧化应激是 ALS 发生和进展重要的影响因素。(:健康时报)
8 日 31 省区市新增境外输入 2 例,现有确诊 165 例
9 月 8 日,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2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 1 例,四川 1 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 5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 12 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 336 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当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8 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 1 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 23 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 308 例。
截至 9 月 8 日 24 时,据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 165 例(其中重症病例 2 例),现有疑似病例 6 例,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 6606 人。(:国家卫健委)
第437期丁香早读到此结束
策划:王逸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