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热门 > 新闻正文

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拟明年发射发生什么事了?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拟明年发射背后的真相

中国“虹云工程”首颗卫星将发射

IT之家12月21日消息 据报道,中国“虹云工程”天基互联网首颗技术验证卫星将于明天(12月22日)上午8点左右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11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预计到2022年,“虹云工程”将完成156颗星座部署,未来将用上航天科工自主研发的“星链”WiFi,实现网络无差别的全球覆盖。

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拟明年发射发生什么事了?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拟明年发射背后的真相(图1)

▲示意动画图

据悉,“虹云工程”脱胎于中国航天科工的“福星计划”,计划发射156颗卫星,它们在距离地面1000公里的轨道上组网运行,构建一个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络,实现网络无差别的全球覆盖。

按照规划,整个虹云工程被分解为“1 4 156”三步。第一步计划在2018年前,发射第一颗技术验证星,实现单星关键技术验证;第二步到“十三五”末,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组建一个小星座,让用户进行初步业务体验;第三步到“十四五”末,实现全部156颗卫星组网运行,完成业务星座构建。

中国首颗极地观测遥感小卫星京师一号成功发射

中新网北京9月12日电(郭超凯)中国首颗极地观测遥感小卫星京师一号12日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拟明年发射发生什么事了?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拟明年发射背后的真相(图2)

9月12日,中国首颗极地观测遥感小卫星京师一号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郑逃逃 摄

中国首颗极地观测遥感小卫星

京师一号卫星为“三极遥感星座观测系统”的第一颗试验卫星,同时也是中国首颗极地观测遥感小卫星,代号BNU-1。该研制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的科学家们发起,经中国科学技术部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投资,由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卫星发射入轨后,将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负责运行。

据介绍,京师一号卫星总重约16kg,配备2台光学相机载荷和1台AIS接收机,不仅可针对极地进行观测,还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任意区域中等分辨率图像采集。

卫星研制人员表示,京师一号卫星具有高集成度、高性价比、研制周期短、批生产能力强、配置灵活、可扩展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姿态控制精度高、机动能力强、数据传输量大的微纳遥感卫星任务。

京师一号卫星的宽幅相机专门针对极地观测高动态场景进行设计,传感器对同一地物自动进行两次长、短时间曝光,输出融合后的图像,可有效改善冰雪、陆地水体同时存在的高动态场景成像效果。此外,卫星还携带有离轨帆,任务结束后离轨帆展开,可实现卫星主动离轨,避免产生空间碎片。

弥补中国极地观测数据的不足

过去,中国科学家展开极地研究,主要根据船只和研究站收集的数据。这次有了京师一号遥感卫星技术的“加持”,科学家们将得以观测之前难以进入的地区,获取更为精确的研究图像和数据。

京师一号卫星配备了高分辨率摄像机,可在5天内完全覆盖南极和北极,并对海冰漂移和冰架崩解进行监测。这将极大提高中国极地遥感能力,减少对其他国家的技术依赖,弥补中国极地观测数据的不足,对于促进中国极地与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冰路卫星还是一颗“探路”星,采用“鸽群”发展模式,未来将组建卫星星座。待星座组建完成后,将可实现对极区快速变化过程的小时级观测。

据介绍,京师一号卫星系统通过每天对极地地区的观测,可及时报告航道海冰变化,同时结合AIS接收机收到的船只信息,自动为船只规划航行线路,做出航道风险评估。

京师一号卫星首席科学家程晓表示,卫星数据也将用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同时对中、低纬度地区展开监测,为拓展北极航运路线助力,对青藏高原或第三极地区的研究发挥积极作用。(完)

日美欧携手启动下一代太阳探测卫星,本世纪20年代中期发射

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拟明年发射发生什么事了?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拟明年发射背后的真相(图3)

图源:Solar-C_EUVST

据日本宇宙研究开发机构(JAXA)网站6月8日报道,日本、欧洲和美国携手合作的下一代太阳观测卫星Solar-C_EUVST于近日被遴选为日本的下一颗太阳探测器,将于本世纪20年代中期发射,该卫星旨在研究太阳大气中的物质和能量传输机制,进一步揭示太阳的奥秘。

地球和太阳系其他天体都在从太阳延伸出来的高温等离子体中运行,并不断受到太阳风暴、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的影响。国际太阳物理界众多学者认为,在开展下一代太阳探测任务时,应将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光谱观测作为最高优先级,以高分辨率对整个太阳外层大气中的等离子体开展详细研究。鉴于此,来自日本、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向JAXA提出了“太阳观测卫星C_极紫外高灵敏度光谱望远镜(Solar-C_EUVST)”任务概念。

Solar-C_EUVST将通过观测太阳的极紫外光谱,揭示高温日冕的形成机理,太阳爆发何时以及如何产生,以及太阳如何影响地球和其他行星等。它将回答太阳物理的基本问题,如等离子体物理过程如何影响太阳大气和太阳风的形成,驱动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能量如何释放。卫星上搭载的EUVST望远镜是带有狭缝成像系统的极紫外光谱仪,可首次以好于1个角秒的高空间分辨率和极高的灵敏度,观测包括太阳过渡区和日冕在内的太阳外层大气。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科院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主任田晖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Solar-C的立项说明极紫外光谱探测继续成为太阳探测的核心方式之一;今年3月恒星极紫外线望远镜(ESCAPE)被美国遴选为下一颗天文卫星候选项目也预示着极紫外天文探测的春天即将来临。此外,极紫外光谱对巨行星探测也具有重要意义。”

田晖强调称:“我国从未开展过针对天体的极紫外光谱探测,相关技术基础极其薄弱,强烈呼吁国内开启空间极紫外光谱探测,通过持续的支持突破相关技术,从简单的光谱仪做起,为建设航天强国和推进深空探测夯实基础。”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