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小姐姐乘网约车回学校,被网约车司机骚扰!
去年网约车的事件闹的沸沸扬扬
顺风车也关停了
相信小伙伴们还心有余悸
没想到用其他打车软件也遇到了骚扰
网友特将自己的经历发了出来
希望提醒女孩子们,打车一定要注意
在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哦
昨天下午,用某打车软件打车
行程是从玉溪三角公园打车回昆明学校
没想到遇到了变态
司机接单后询问了是否有三个女孩
这边都还很正常
没有什么异样
得知我们是三个女孩子后
画风有些不对了
居然问是“免费还是付费”
实在不懂是什么意思
再次询问
结果司机说:
小编语:
看完小姐姐的经历,真的觉得骚扰无处不在
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发现什么不对要及时报警
女孩子乘坐网约车要注意些什么呢:
如果不可避免必须要自己打车的话,在上车前最好给家人或朋友截图或拍照车辆的车牌及司机信息;
上车后尽量不要与司机发生争执,以免发生意外;
上车后尽量不要坐副驾驶,而是副驾后排的位置;
将车窗打开三分一,方便呼救;
尽量避免在车上睡觉或长时间玩手机的情况,注意路线。一旦发现路线有误请及时提出;
尽量避免与陌生人拼车。
噩耗传来!22岁女大学生深夜独自乘网约车后失联,4天后被发现在……
“小丹去哪儿了?”
上图这个女孩,她叫小丹(化名)
今年22岁
是一名大二学生
但是,在4月20日晚
她独自乘坐网约车外出后失联
心急如焚的家人给她打了无数个电话
也在朋友圈发了寻人启事
可就是没人知道
小丹去哪儿了……
独自乘坐网约车?!
父亲王先生第二天就从老家赶到学校——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从小丹舍友口中得知,小丹在20日晚上十点多背着一个书包,从学校的侧门独自乘坐网约车离开了学校。于是,王先生夫妇只能报警求助。
警方调取监控发现,小丹当晚在校门口上了一辆网约车,去到四公里以外的流溪河情人桥。小丹下车后,在桥上徘徊,最后消失在这座桥上。
父母想起女儿失踪前一晚,跟他们打电话哭诉,小丹告诉父母,自己在一年前弄坏了别人的车,需要还一万元,在网贷平台上借的钱,利滚利后债款越来越多。小丹的父母表示过几天会来学校帮她解决问题。
但噩耗还是传来了……
4月24日,警方在情人桥下游发现了一具女尸, 经生物检材比对,确认女尸就是失踪多日的小丹。
当地警方表示:经法医勘验,符合溺水死亡特征,排除他杀,初步判断死亡原因和网约车和网贷无关,具体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审核:赵鹏云 等
一个生命就这样没了!
实在可惜!
点个小花,
未成年人能否独乘网约车引争议 56%认为“能”
未成年人能否独自乘坐网约车?最近,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滴滴出行”)通过其平台发起了这一投票。
截至发稿时,688935人参与了投票。其中,386309人认为能独自乘车,占比56%;302626人认为不能独自乘车,占比44%。
持支持意见的观点中,接近一半的人认为:与其限制乘车人,不如加强司机管理;此外,支持者认为,未成年人能独自坐出租,就能坐网约车;16岁可以外出打工,当然可以独自乘车。
持反对意见的观点中,排名第一的是:安全再完备也防不住临时起意犯罪;其次,他们还认为,未成年人安全意识弱,不宜独自打车;监护人必须对未成年人的安全负责。
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产品的边界,近年一直备受关注。在邀请投票页面,滴滴出行列举了几个典型案例。
14岁的周同学打车去火车站,司机文师傅见他孤身一人,询问后得知其与家人吵架后离家出走,文师傅将周同学送至附近派出所。
王女士为13岁女儿代叫车,并嘱咐女儿一定要坐在后排。途中,司机要求女生坐到副驾驶,并对她进行性骚扰。王女士得知后报警,平台配合警方抓获司机,司机对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2018年10月18日,滴滴出行App增加“请勿让未成年人独自乘车”的提醒与确认环节。针对未成年人常去的热点区域,如幼儿园、学校,乘客发单前需手动勾选是否成年,如乘车人未成年,需由监护人陪同才可叫车。
滴滴出行表示,针对未成年人安全出行的提醒、确认措施上线后,得到不少家长的认可,但也有部分家长与未成年人的需求并未得到满足。
2019年1月1日至1月31日,该平台共接到1058个电话问询“为何未成年人无法独自叫车”。其中既有独自去补习的高中生,也有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的青少年,以16岁至18岁为主。
小陈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案例。16岁的小陈在外地打工,用滴滴打车时看到“未成年人乘车需由监护人陪同”的安全提醒,并需要二次确认是否成年。小陈不解:我都独立赚钱了,为什么不能单独打车?他无奈地选择了自己“已成年”。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期间,帮助孩子代叫车、让孩子独自乘车的家长也有所增加。滴滴提醒,虽然代叫车功能可以帮助发单人密切关注乘车人的行程动态,但请广大家长提高自身与孩子的安全意识,陪同孩子一起乘车。
投票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部分网友提出,未成年人可以独自乘坐出租车,为何不能独自乘坐网约车?网约车的安全性是否比出租车差?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9月发布的《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网络约车与传统出租车服务过程中犯罪情况》显示,2017年传统出租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627,网约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0.048,前者是后者的13倍。
部分网友认为,对未成年人能否单独乘坐网约车不能“一刀切”,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一是可以按照不同年龄层区分对待;二是呼吁建立未成年人独自乘坐网约车“独立的保障体系”。
网友“韩先森”建议,可以参考司机分级制度,只有满足条件的司机才能接未成年人;在系统层面绑定亲属关系,每次将打车进度实时推送给家长。
网友“Active Yu”提出,未成年人打车时,系统应自动分配评价服务好、服务时间长的网约车司机。
网友“MR.”表示,自己在日本留学,在日本,孩子很小就自己坐车上下学,确实不能把孩子当个宝,“但也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