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侵蚀作用,为什么河流常形成V型谷,而冰川常形成U型谷?
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有着高低起伏、丰富多彩的地形和地貌类型,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力量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内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内陆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等)、地震等,内力作用总是希望把地球表面的形成弄得高低不平,趋向崎岖。
河流V型谷和冰川U型谷
另一方面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能够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外力作用总是希望把地表的高山削低低谷填平,趋向平坦。地球表面形态就是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而且永远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第四纪冰期全球冰川覆盖情况
今天我们要来讲一讲外力作用中的“侵蚀作用”,所谓侵蚀作用是指在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风力、流水等外力作用既能表现为侵蚀性,又能表现为沉积性,当风力或流水速度快的时候,表现为侵蚀性,而流速慢的时候表现为沉积性。流水和冰川在运动的过程中都会因为侵蚀作用而塑造谷地,但是我们发现,两者塑造的谷地形态完全不同。
河流地貌示意图
河流通常由于侵蚀作用而塑造“V”型谷,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河流分为中上游和中下游两部分,由于自然界水往低处流,河流的中上游地区通常位于地势相对崎岖的山地丘陵地形,河流流速较快,多表现为侵蚀性;而河流的中下游地区通常位于地势相对平坦的平原地形,河流流速较慢,多表现为沉积性。
河流V型谷
河流塑造的“V”型谷多出现在河流中上游地区,一般来说越是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快的河流,河水在河道中流淌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下蚀作用,从而会使得河流的下蚀加深作用快于测蚀拓宽作用,从而形成河道横断面呈“V”字型形态。在我国“V”型河谷多分布在河流流经一二级阶梯和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比如长江三峡、雅鲁藏布江谷地、三江并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河流谷地都是典型的“V”型谷。
中国主要冰川分布图
冰川通常由于侵蚀作用而塑造“U”型谷,冰川是固态水组成的天然冰体,全球冰川主要分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山岳冰川通常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地区,比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科迪勒拉山系等地区是世界主要山岳冰川的分布区,而“U”型谷主要就是由山岳冰川在向低海拔地区滑动的过程中,由于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U"型谷
高山上的冰川不断的积累,厚度越来越大,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开始向下滑动,形成呈一定宽度的“条状”冰川,就像一条巨大的“冰舌”从高山上铺下来,巨大的重量使得冰川在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对地面不断的进行侵蚀作用,大量地表物质被刨蚀裹挟到冰川里面,并被冰川向下推动到海拔较低地区。这一过程不断持续,最终在冰川消退融化后,在地表留下一个底面非常宽阔的“U”型谷,“U”型谷多分布在高海拔或高纬度(历史上)冰川活动频繁的地区。
冰川侵蚀形成的U型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什么是单板滑雪U型场地赛?一文读懂比赛规则
本周,单板滑雪平行回转世界冠军宫乃莹作为健身教练和出题官,来到咪咕善跑,参与"涨知识动起来"活动,向大家展示动作教学、普及冰雪运动。今天就来与大家一下单板滑雪其中的一个小项——U型场地赛的知识。
什么是halfpipe(U型场地)
选手从6.75米的管顶出发,在u型的池壁上做出眼花缭乱的旋转与空翻技巧并配以抓板,以此来得分的比赛。冬奥会的halfpipe(U型场地)的比赛由预赛和决赛组成,预赛中每名选手有两次机会取两次中最高的一次作为最终成绩,成绩最好的12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则有三次机会。在决赛中,选手的出发顺序以预赛的成绩为准,从预赛的最低顺位开始,预赛最高分者最后一个出发。
打分规则
halfpipe(U型场地)的比赛中有6个裁判,每名选手每轮比赛的最终成绩以去掉给分最高和最低裁判的打分后,取平均分得到选手的最终得分。
教你看懂评分标准
1、动作幅度
换句话说也就是选手在做动作时跃出槽沿的高度。通过良好的发力与自身的身体素质,滑手们可以借助速度与力量跃出池沿在空中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往往跃出池沿的高度不止由跃出时的速度决定,和个人的身体素质也是息息相关的。像前不久刚刚结束的x-game superpipe中夺得冠军的日本小将平野步梦,跃出U池的高度可达6米。裁判在考虑打分时的依据不仅是第一跳的高度,也包括了滑手在整个滑行过程中每个动作的高度,所以每个动作的完成质量决定了下一个动作的高度是否可以延续。
2、难度系数
我们在观看halfpipe(U型场地)的比赛时经常可以看见选手在空中做出各种眼花缭乱的转体与空翻。一般来说,更多的转体和空翻的圈数和将会被裁判考虑更高的技术上的分数,而偏轴旋转即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同时旋转的组合动作,像我们在观看比赛中经常听见的"cork","rodeo"之类的,这些动作相比单一方向上比如水平或单纯的空翻,在打分上更有竞争力,比如一个cork 540绝对会比一个平转的540甚至说720更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分数。
但在其他的一些方面上,滑手也可以通过提高难度系数来得分,比如说在完成动作时使用反脚,我们知道单板滑雪由于是侧身的站立所以存在着正脚与反脚的区别,反脚滑行相比正脚往往有着极大的不适,更别提使用反脚做出动作了,在比赛前赛方会记下运动员的正反脚来作为裁判评判的依据;另一个情况就是旋转的方向,正常情况下顺着选手的发力方向是向山下的方向外传(Frontside),如果逆着这个劲儿也会在难度系数上得到额外的分数,也就是旋转的方向上向山上内转(alley-oop),在相同的动作里这两个方向上后者可能会有更大的得分优势。
还有就是更加困难的抓板以及其他滑手发更加难以完成的动作,所以我们看到一些传统抓板之外动作很少出现在比赛中是因为他们的成功率更低,复杂拧结的身体动作也会影响在转圈时的发力,但这样的动作反而会得到一定的优势。
3、动作多样性
滑手们总是会被期以做出丰富多样的技巧,观众老爷们也不愿意看一个滑手从头到尾都在做一个相同的动作。所以不同的转向和抓板是他们来展现自己风格的方式。通常来说有四个方向,Frontside,Backside,Switch FS(AKA cab),Switch BS,分别对应了在旋转时头先转向山下和山上,switch的意思是反脚动作,在halfpipe(U型场地)的比赛中backside也会被叫做alley-oop。
运动员们总会在一个方向上转尽可能多的圈数,在这个方向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运动员们的进步也越来越大,曾经著名的yoloflip(you only live once,得名于其在当时的超高难度,就是那个让white大神摔坏的动作),在2012年的时候只有三个人可以在比赛时完成这个动作,包括了我们的单板一哥张义威,怀特大神,以及第一个做出这个动作的尤里-波德拉德契科夫,后来又多了一个日本选手平野步梦,他连续背靠背做出了两个这个动作。虽说人类正在一步步逼近自己的极限,但谁又能想到奇迹会不会在下一次起跳时发生呢?
另一个方式就是抓板,通常的抓板会有6个手位,分别对应前手后手抓住前刃后刃与板头板尾,往往加入了抓板的动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转速,所以有抓板的动作也会得到更高的分数。比起每次都做同样的抓板,在每个动作中混入不同的抓板方式更加受到裁判与观众的青睐。
4、完成度
这项打分标准涉及了一个滑手在做一个动作时的稳定性,流畅度和技术的掌控。抓板的动作是否完整且有足够长的时间。落地是否顺畅,有没有呲雪。手有没有在落地时扶地。在这趟滑行中展示了多少"风格"动作。这些东西在整个评分过程中都会被考虑。
5、进步创新
从前面的规则来看,其实只要平稳的做完动作就可以得到较高分数。但真正单板滑雪的精神体现在不断地拼搏进取和敢于探索未知挑战极限。为了鼓励创新的动作和新高难度的出现,所以裁判们对于前无古人的动作和技巧,以及各种技巧的组合都会给予奖励创新的高分。
这项运动中没有一个通用的加分减分项,总的来说,以上我们所提到所有评分标准都只针对于在一场比赛中各位选手的表现来给出相对的分数,技术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不断的进步,我们无法拿往昔的传奇与今天的选手相提并论。所以裁判打分的标准会根据当天运动员们的整体水平出现浮动。像前阵子肖恩怀特在美国大奖赛的满分神迹通常只有在最后一个出发的选手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这要求了他本身在预赛就需要非常优秀的脱颖而出)。
场地自行车——体校甲组男子麦迪逊赛赛况
新华社照片,太原,2019年8月10日
8月10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
当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场地自行车比赛体校甲组男子麦迪逊赛决赛在山西太原举行。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8月10日,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选手(右一)在比赛中。
新华社照片,太原,2019年8月10日
8月1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选手何冠熹/朱浚玮在比赛中交接。
当日,在山西太原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场地自行车比赛体校甲组男子麦迪逊赛决赛中,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选手何冠熹/朱浚玮在比赛中以16分的成绩夺得亚军。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新华社照片,太原,2019年8月10日
8月10日,南阳市体育运动学校选手伏政豪(右下)在比赛中摔倒。
当日,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场地自行车比赛体校甲组男子麦迪逊赛决赛中,南阳市体育运动学校选手伏政豪/杨阳以1分的成绩获得第五名。
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新华社照片,太原,2019年8月10日
8月10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
当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场地自行车比赛体校甲组男子麦迪逊赛决赛在山西太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