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热门 > 新闻正文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

苏明玉、樊胜美:不被父母喜欢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仪器专区活动限时3天

部分直降3228元

先到先得啦

最近一直在看《都挺好》,好几天晚上被剧情气得睡不着。

剧名虽然叫“都挺好”,但实际上女主角苏明玉所在的家庭里,就没有哪个地方是“好的”:

死皮赖脸的父亲、拿腔拿调的大哥、自私自利的二哥……

在一个毫无温情的家庭里不得不去处理一大摊子破事——这大概就是我对苏明玉遭遇的最大感受。

上周同事森森也写过一些剧情了,这里不再赘述,今天想再写一次关于这部剧的话题,是因为看到有很多人把苏明玉和之前《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对比。

她们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同样处在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里,同样是家里唯一的女儿、却遭受到不平等的对待,也同样,有不作为的哥哥。

但她们实际的处境却不同:

苏明玉在十八岁之后就和家里断绝经济往来,重新因妈妈的去世和家人有了些纠葛时,自己好歹有足够的底气——即使这被哥哥们说成“不就是有几个臭钱”;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1)

而樊胜美在工作到三十岁时,还在一直补贴家里,给哥哥买房、收拾烂摊子、无穷无尽地填着家里的无底洞,自己被别人说成是“捞女”,还把这份压力也带到男朋友王柏川身上。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2)

有很多人说,“努力你就活成苏明玉,不努力你就活成樊胜美。”

但引导她们的人生走向的,真的只是“努不努力”的问题吗?

并不完全是。

◆ ◆

苏明玉在一开始,算是和家里断得比较干净。

因为以母亲为首的全家人,丝毫没有表现出一丝对她的关爱:

大到不支持她考好大学,小到饭桌上不愿意夹给她一个鸡腿,家里的人对她的态度是近乎冷酷的漠视,在成长的过程中,她的心就是冷的。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3)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4)

另一边,从樊胜美一直在补贴家里可以看出,她对这个家,仍旧有扯不断的感情:

父母为了逃避躲债的人逃到上海,她哭着去找他们,生怕老人和孩子在外面冻死饿死;妈妈偷偷把生活费拿去补贴哥哥导致家里滴米未剩,她急得六神无主。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5)

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樊胜美更加心软,而是因为母亲一边对她残忍自私,一遍遍说着“小美啊你帮帮你哥哥吧”,一边却哄着她,给她制造一种“妈妈还是爱你的”假象。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6)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7)

这么看是不是挺讽刺的?

反而是对家庭有感情的樊胜美,到最后看起来过得更差。

为什么会这样?

说白了,樊母就是在利用她的这份感情。

这种以亲情作为裹挟的利用,比漠视更加残忍。

一个家庭,没有成一个人的依靠,反而是成为他(她)的负累,这件事情本身就挺讽刺的。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8)

◆ ◆ ◆

说个最近我看到的新闻吧。

前两天,有个还在上小学的9岁小男孩,写下一封遗书之后,选择用跳楼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9)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10)

看到这张纸上歪歪扭扭的、甚至有的是用拼音写下的字,我眼泪一下就掉下来了。

仅仅是因为“撞碎学校玻璃”这样的原因,就做出了极端的决定。

该是有多绝望和孤独,才会觉得自己犯下的这个错根本无法解决,只能一死了之?

在事情发生之后,他第一反应不是去寻求自己家人的帮助,而是只想得到所谓的“惩罚”,也不去想犯了错误之后,是可以找到方法解决的。

家庭在那一刻没能成为他的依靠,他也不知道可以相信谁。

他的家人在成长的这段过程里,或许一直就是缺位的。

我自己算是和父母相处得很融洽,从小他们支持我的决定、愿意让我放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那个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小男孩,在那一刻,或许也在想着,这是自己解决的最好方法了吧。

所以像苏明玉和樊胜美这样的人,会选择有什么事都自己去解决,一个心软面硬,所有的话都憋在心里;一个外强中干、明明没那么厉害又喜欢帮人出头。

好像,她们都在试着去保护,那些年根本没被保护的自己。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11)

◆ ◆ ◆ ◆

看到一位博主说:

“一直觉得家庭氛围好的小孩很幸运,他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拥有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很容易就往正确的方向跑。而在凑合的夫妻关系下长大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就要花很多力气去踢开那些糟糕的,碰壁很多年,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

后来才慢慢明白,怎么成为一个大人、怎么去爱人,这些根本就不是天赋,只能从每一天的真实生活里慢慢习得,而其中影响力非常大的,就是自己的家庭。

有人说,“你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的确是,而且即使是看到影视剧里原生家庭的悲剧,我们也无法高高挂起地说,你就一定得靠自己的努力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悲剧,云云——因为有时候现实实在是太无力了。

想告诉你的是,如果人生注定要孤独地行走一段时间,希望你能再坚持一小会。

要不要和过往和解已经无所谓了,至少不要让自己重复那段曾经厌恶的人生就好。

但我依然非常钦佩那些在原生家庭里受过创伤,却仍然愿意去爱人、去组建一个新的家庭、甚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得很好的人。

他们可能更加懂得家庭和爱这几个字的分量。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12)

今 日 话 题

在评论区和我聊聊,你觉得原生家庭对人有什么影响?

//灵魂深处有香气//

//补水不能停//

苏明玉很少,樊胜美很多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13)

罗小朵朵 / 文

姚晨主演的电视剧《都挺好》最近热播,网友说:终于有一部正视原生家庭伤害的电视剧。

上次全民热议“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话题,还是因为《欢乐颂》里的樊胜美。

同样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勇敢和原生家庭决裂的苏明玉,当然与任由家里吸血挖髓的樊胜美不同。

苏明玉简直为全天下被轻视的女孩儿们出了一口恶气,令人大呼过瘾!

天下无不是的母亲?

片名很讽刺,叫《都挺好》。

的确,一家人表面上都挺好:父母挺好,大儿子名校毕业,二儿子生活小资,三女儿年纪轻轻已是公司高管。

苏母的意外去世,如一把尖刀,划破了这个家庭表面和谐的面具。

苏母葬礼上,二儿子和三女儿就差点打起来。

好好的一家人,怎么成了这样?

透过女儿明玉的回忆,我们才知道一切的根源,都在苏母严重的“重男轻女”中。

儿子早饭是火腿鸡蛋,女儿只得一碗泡饭;儿子有果汁牛奶,女儿是白开水。

老大留学,老二结婚,苏母毫不犹豫把家里房子一间一间卖掉,最后只剩一室一厅,小女儿连个栖身之所都没有。

到女儿这儿,本有实力报考清华,却硬是被逼着去读师范,只因免费。

再怎么据理力争,母亲只是冷冷告诉她:

“苏明玉,你是个女孩儿,怎么能跟两个哥哥比呢?”

“我们只负责养你到十八岁,你以后还要嫁人的,到老了我们也不需要你养。”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14)

明玉跟家里大吵一架后,彻底决裂,从此没拿家里一分钱,全靠自己打工赚来。

直到苏母去世,明玉才重新回到这个家。

虽然出钱买了墓地,筹办了葬礼,但是在葬礼上,她异常冷漠。

“她只是在最后时刻脆弱了一下,但将欲流的眼泪吞回心里。这滴眼泪,她不打算流。她不需要用眼泪证明什么,但需要用没有眼泪证明什么。”

“别人说人死为大,天下无不是的母亲。对,她可以因为死亡而宽宥她的母亲,但是她不会爱她的母亲,也不打算让人错会她会爱她的母亲,她在这个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女孩,生下来就被嫌弃

重男轻女,是电视剧和小说里才会发生的吗?不,现实中的重男轻女比这还要严重得多。

很多家庭,生了女儿就一直生,直到生出儿子,这样的故事我们听得还少吗?都9012了,仍有女人,把生儿子叫做“完成任务”。

一个朋友生下女儿后,两年打了三胎,就为再要个儿子。

她说:“我不重男轻女,可是我婆家哪里都好,就一个要求,一定要有个儿子,你说我能为这个离婚吗?我只能做到,就算生了儿子也要和女儿一碗水端平。”

一碗水端平,哪有这么容易?

多少女孩在网上控诉:

“我也有两个哥哥,家里从小就特别重视男孩。家里并不穷,但我的大学是用离家出走相威胁,父母才答应供的。现在毕业5年,在离家很远的城市工作生活,每年只回家一次,兄妹也很少。”

“每次我跟我弟有任何的矛盾,我妈都会直接打我,皮带、鞋子、竹条、衣架、木棍、拳头,任何用来打人的东西基本都用过了。”

“一次全家人过年,我爸说:最后悔生了个女儿,一辈子没个儿子。那时所有人坐着聊天,我跪着擦地。”

“别人说,小时候你妈差点把你扔了。这句话像是一句可怕的魔咒,时时刻刻提醒我,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嫌弃了。

“我妈说:你不嫁个有钱的,你弟弟谁来养活?”

这样的故事,就在今天,就在各个角落,还在真真切切地发生着。

小时候的伤,长大后才会显露

电视剧里的明玉,长大后事业成功、风光无限,可她住在自己的高档公寓里却夜夜失眠。

她像一个工作机器,极度自律刻苦,理性到不近人情。她说自己穷过,所以拼了命地挣钱。

读书时候,她常被母亲逼得一个人站在学校大操场的中心号叫。后来她沉稳了,成熟了,别说尖叫,连话都越来越少。

她强迫着自己做好人,做符合社会规范的好人。可她知道,“自己是被伤了心的人,她的心千疮百孔。”

她说自己是伤残人士,而且是重度伤残,身体里的某一部分已经再也不会复原。

电视剧里有一个细节,葬礼后明玉回到车上,只剩自己一个人时,她开始拼命扯自己胳膊上的黑纱,却怎么也扯不掉。

她从烦躁到愤怒,终于泪如雨下。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15)

就像她对母亲的感情:想彻底恨她,却绕不过这一世母女的纠葛。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对亲情失望透顶是一种什么感觉?

有人回答:就像人手一个的玩具,就你没有,他们还问,你的玩具呢?为什么不拿出来一起玩?你看着空空如也的双手,倔强地闭着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代代相传的悲剧

明玉的悲剧,根源是苏母。而苏母的人生,原来也是一个悲剧。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16)

苏母本是个漂亮聪明的女孩,年轻时并不想嫁给懦弱无能的苏父。

可苏父的户口在城里,而明玉的外婆希望借女儿嫁给一个有城市户口的人,好把自己儿子的户口也迁到城里。

苏母不同意这门婚事,外婆就硬是拉来外公,两人给女儿跪下磕头,逼她就范,嫁给苏父。

嫁给苏父后,苏母似乎也默认自己作为弟弟进城工具的事实。甚至到后来,苏母会为了儿子“理所当然”地挤压女儿的生存空间,从被害者变成加害者。

“女人一代一代沿袭着前辈的教诲,死不改悔地不拿女人、不拿自己当人。”

要原谅父母吗?

有网友说,电视剧要是强行大团圆结局,永远唾弃。其实,他想说的是:对这样的父母,永远不能原谅!

《原生家庭》一书的这样写道:“并不一定非要原谅他们。很多时候,原谅和忘记意味着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只有从父母的控制下解放自己,才能获得情绪和内心的真正平静。”

电视剧的结尾我们尚不知晓,但小说的结局是,明玉终于和石天冬结婚,还接了苏父一起过年。

她最后想的是:“亲情是捡不回来了,大家都平淡如水地交往吧,她不寄予厚望,也不恨之入骨,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她和石天冬幸福就行了。”

这算大团圆结局吗?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明玉最后毕竟放下了。

即使只是一个虚构人物,我们仍为她高兴,只因看到她终于走出前半生的黑暗阴霾。

现实里更多的是“樊胜美”

“原生家庭欠你的,你总要自己拿回来。”《都挺好》制片侯鸿亮说。

然而,每一个受过伤的小孩都知道,这句话,谈何容易。

明玉拿回来了吗?虽然满身伤痕,她毕竟拿回来了。有人赞她是女性之光,赞她活成了逃离原生家庭阴影的独立女性教科书。

她看清原生家庭会让自己的人生走成一条死路,便劈山填海,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她说了不靠家里,就再没靠过家里。她会在能力范围内给予家庭帮助,但是绝不圣母。

她终于蜕变成强者,这样的故事让我们击节叫好。

可现实中,我们听到更多的分明是“樊胜美”的故事。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17)

哪怕知道自己妈妈重男轻女,靠女儿贴补儿子,哪怕知道哥哥是个无底洞,自己已被吸干了血,却仍不忍心斩断这关系。

作家黄佟佟说,中国女孩的成长史,太多利用,太少关爱。

曾听过一个91年的女孩,在北京每月挣两三万,可是工作五年,一分钱都没存下。她住的房子到期,连再租一个房子的钱都没有。

而她的两个哥哥,结婚、生孩子、买房子,都找她要钱。她一个人还着大哥、二哥的房贷,每年回家还要给小侄子包红包、买礼物。

付出这么多,她最后得到什么呢?只有父母几句廉价的夸奖。

现实让人绝望:重男轻女的家庭,还会一直奴役女儿,而这样的女儿,大部分还会心甘情愿被奴役。

现实中的女孩,没有蒙总贵人相助,没有石天冬以爱暖心,没有苏明玉的运气和能力。

所以,在现实中,苏明玉很少,樊胜美很多。而我希望,世上再无“樊胜美”,也再无“苏明玉”!

就像了解母亲婚姻真相的明玉对自己说的话:“必须停止如此变态的代代相传,不为别人,只为能正常地、不阴暗地生活。”

这是灾难,必须终止!

- 作 者 -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18)

罗小朵朵

壹父母特邀

家庭摄影师、80后文艺女青年、前媒体人

推荐阅读

育儿随笔 | 自卑 | 亲子游戏 | 自信

奖惩 | 学习 | 情绪

新华锐评:别把孩子留在“隐秘的角落”

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究竟什么情况?央视评为人父母别把孩子逼成樊胜美令人震惊(图19)

近日,湖南省平江县公安局发布通报,平江县一男子照看邻居家4岁幼童时,因疏忽将其反锁在车内数小时,致其死亡。

又是一起“孩子遗忘车内致死”悲剧,令人痛心!关于儿童安全,近几年已经重复过太多的常识和道理,令人唏嘘的是,这样的悲剧还在继续。高温密闭的空间、数小时的煎熬折磨,一个个幼小生命的逝去,让人油然而生重石压心之感。试想,如果人们在看护孩子时能细心一点,反锁车门时回头看一眼,安全意识能再加强一点,这样的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

目前,平江县这名男子已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刑事拘留。然而悲剧已经酿成,再多的懊悔和问责也挽回不了孩子的生命。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防止类似的悲剧再发生。一方面,家长要提高警惕,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更负责、更细心。另一方面,还需要借助社会的力量编织起细密的安全网,构筑起保护孩子的坚实防线。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呵护下,孩子们成长路上“隐秘的角落”越来越少。(文字:张倩 制图:赵凯)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