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藏羚羊进入回迁季
新华社西宁7月25日电(记者王金金)记者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五道梁保护站获悉,监测显示,此前前往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区域迁徙产仔的藏羚羊正陆续结束产仔,开始携幼仔返回原栖息地。
五道梁保护站附近的监控画面显示,7月25日,大约40只雌性藏羚羊带领3只藏羚羊幼仔陆续通过青藏公路3002公里处、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藏羚羊已经开始回迁。
专家分析,近年来,回迁羊群中藏羚羊幼仔数量占藏羚羊群总体数量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连新明说:“回迁初期,藏羚羊面临较高的被捕食风险,因此羊群中的幼仔数量会比较少,甚至可能出现没有幼仔的情况。”
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统计,藏羚羊回迁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2019年藏羚羊回迁数量为4860只,比2018年增加338只。连新明说:“预计今年藏羚羊回迁将在9月初结束,回迁藏羚羊数量仍有望继续增加。”
藏羚羊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5月底,来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等地的藏羚羊都要前往位于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产羔。我国藏羚羊保护专家、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晓民说:“藏羚羊回迁是雌性藏羚羊结束产仔后,陆续带着幼仔回到栖息地的过程。起初离开产仔地的回迁群体较为庞大,但随后藏羚羊将根据不同的地理种群、沿不同路径回到它们各自的栖息地。”
为确保藏羚羊群安全回迁,记者了解到,日前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已安排工作人员在主要回迁区域,持续开展视频监测和辖区巡逻。如发现有藏羚羊群试图穿越公路,巡山队员会在第一时间进行临时交通管制,让羊群安全通过野生动物通道,保证其在回迁途中尽可能少受人类干扰。
可可西里迎来藏羚羊迁徙产仔季
新华社照片,可可西里(青海),2020年5月16日
可可西里迎来藏羚羊迁徙产仔季
5月16日,几只藏羚羊尝试通过一座大桥,前往可可西里地区。
可可西里管理处五道梁保护站的监测显示,4月30日开始,藏羚羊陆续穿越青藏铁路五北大桥和青藏公路,向可可西里腹地迁徙,这标志着一年一度的藏羚羊迁徙产仔季全面开始。据了解,每年五月至七月上旬,藏羚羊从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等地前往可可西里卓乃湖集中产仔。
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5月15日,一群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地区活动。
5月16日,一群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地区活动。
5月15日,几只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地区活动。
可可西里:多方守护藏羚羊安全回迁
新华社西宁8月15日电(记者薛玉斌)徘徊10多分钟后,80余只藏羚羊跟着头羊陆续从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下快速穿过……
这是青海“生态之窗”远程网络视频观测系统13日在可可西里观测到的画面。
从7月底开始,在可可西里“藏羚羊产房”卓乃湖区域结束产仔的藏羚羊携幼仔陆续回到原栖息地。可可西里藏羚羊目前进入回迁高峰期。
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统计,截至13日,通过青藏公路3002公里处回迁的藏羚羊数量为3900余只。
目前正值藏羚羊产仔季。来自青海三江源、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等地的藏羚羊来到位于青海省可可西里腹地、被誉为“藏羚羊大产房”的卓乃湖区域产仔。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为保证藏羚羊顺利回迁,可可西里五道梁保护站的巡山队员在青藏公路藏羚羊迁徙通道加强巡护,及时为穿越公路的藏羚羊群进行临时交通管制。
藏羚羊回迁季开始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的工作人员利用“生态之窗”远程网络视频观测系统对藏羚羊回迁进行实时观测,已记录多段藏羚羊觅食、迁徙的视频资料,为研究藏羚羊迁徙参考。
藏羚羊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可可西里的旗舰物种。上世纪80年代,不法分子们在利益驱使下来到可可西里非法猎杀,藏羚羊数量从原来的20万只一度锐减到不足2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