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识贾跃亭,一入乐视误终身,最后的守夜人张昭“跑”了
两段创业旅程,两次与IPO失之交臂。张昭已年近60,为乐创文娱倾尽了8年光景。
张昭终于离开了“乐视”,尽管当前的“乐创文娱”已经与乐视没有太大的关联。
2019年6月24日下午,乐创文娱原董事长、CEO张昭辞任的消息刷爆了影视圈,官方公告称,“张昭先生因个人原因,提出辞去乐创文娱董事长、CEO职务”。
关于张昭的去向,外界纷传,张昭近期将有新的创业计划,或为复星集团投资的一家影视公司。投中网向复星系的一位高层求证,对方回应称“复星内部还没有信息,但荣华离开之后,复兴影视总裁的位置已经空置很久,张昭接任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段创业告终,孙宏斌长子接位
张昭辞任乐创文娱职务一事早有征兆。早在2019年4月19日,财联社就曾爆出,乐融致新董事会成员进行了变更,孙喆一进入乐融致新担任董事,刘淑青仍为董事长,但乐视影业CEO张昭退出董事会。在今年上影节的某场活动上,活动名录上张昭最后一次以乐创文娱董事长的身份出现,但现场观众告诉投中网,张昭并未如约出席。苦苦挣扎近两年的乐创文娱(原乐视影业,2017年),终于失去了他“魂”。
公开资料显示,乐视影业成立于2011年,由时任光线影业的总裁张昭创立,以发行业务起家,出品或发行了许多颇有名气的作品,例如《小时代》系列,《熊出没》、《归来》、《追凶》等。也就在最为辉煌的时日里,乐视影业先后与张艺谋、徐克、陆川、郭敬明等多位签约,2014年获得B轮投资,曾估值达48亿元,投资方包括孙俪、邓超、黄晓明、冯绍峰等多位明星,这一切张昭功不可没。
如果说张昭是国内最优秀的电影产品经理之一应该没人反对。他在光线影业时运正好时离开,他单枪匹马从无到有建立的乐视影业一度跻身民营电影公司前五名。拿2016年来看,乐视影业共获得超过39.5亿的票房,11部影片实现了票房“片片过亿”,排在中国电影公司票房增速榜的第一位,在2016年大盘增速仅3.7%的背景下,着实难能可贵。
值得一提的是,张昭的许多想法其实非常具备前瞻性,早在2013、2014年的时候,他就提出过许多被后来论证成趋势的概念,比如地网发行的概念、互联网电影公司的概念、电影产品经理、粉丝电影、网生代、多文本开发、无限货架理论等,后来都被行业接纳并广为引用。
张昭辞任后,融创文化集团总裁孙喆一将接任乐创文CEO一职,而孙喆一正是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的长子,融创文化成立于2018年12月,与融创地产、融创物业和融创文旅并行成为融创中国的四大战略板块,乐创文娱与其成为一把手的时间为今年2月21日。目前,张昭与孙喆一已完成相关工作交接。
“张昭还是很努力的”,上述复星高层对投中网评价称,“只是没有踩到点,外因和个人判断都出现了偏差,当时局变化的时候,离开还是坚守?如果坚守,坚守的方向是否正确,在这些判断上都出现了失误”。
“乐视影业的资金链非常健康,并且从一开始就是盈利的,一直运营的都是高周转的项目,不缺钱”,张昭曾经对媒体表示。但盈利的乐视影业并未从家大业大的亲爹乐视那里捞到好处,反倒是多次舍身救主,成了上市母公司的奶妈。
先是2014年12月,乐视股价一再波动,原本准备独立上市的乐视影业搁置上市计划,宣布注入乐视网,承诺一年内启动注入工作,消息放出,乐视网股票一路涨停。但现实再度把张昭坑了一把,先是并入上市公司重组的进程一度搁浅,估值缩水,接着就是《长城》、《爵迹》等电影的接连失利,业绩对赌未能完成……尽管如此,乐视影业仍然是乐视的七大生态里唯一赚钱的一环。
融创中国的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乐视影业的其他应收款高达17.75亿元。而这一数据,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7341.44万元、18.52亿元。也就是说,2016年年初到2017年第一季度,乐视影业的其他应收账款增长23倍多!这其中,几乎全部来自于乐视控股的欠款,为17.08亿元,占比超过96%。这个数字,相当于乐视影业2016年总资产的50%和营业收入的155%。而在2017年4月,为了解决国泰君安证券到期的股权质押贷款,贾跃亭又从乐视影业处借走了3亿元——而这3亿元是乐视影业账面上最后的现金流。
《人物》杂志曾记录了乐视影业最后的弹药借出去的细节。“直到凌晨3点,张昭都没有吃晚饭,将近60个烟蒂堆在面前的烟灰缸里……张昭的手机持续不断的响,打进来的电话有贾跃亭的,也有孙宏斌的”,漫长而又痛苦的一宿过去,下属来打探他的决定,“还是得借”,张昭仍然感念贾跃亭曾给他的支持和信任。
事实证明,这是一份有借无回的欠款。有人劝张昭离开,但他思来想去,还是不能走,“当时我们做这个公司立下过宏愿,为了这个宏愿,不管多困难,也要坚持。你作为一个公司的领袖,到底要为这个宏愿负多少,就是这些事”,张昭告诉《人物》杂志。
乐视分崩瓦解,但乐视影业有了后来的故事。2017年1月,孙宏斌以人民币10.5亿元的代价收购了乐视影业15%的股权;2017年11月,为了拿到融创17.9亿元的借款与不超过30亿元的担保,乐视又将旗下多家公司的股权质押给了融创,其中,又包含 乐视影业21.8%的股权质押;2017年12月25日,融创中国继续对乐视影业进行增资。当日晚间,乐视网于发布的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中透露,天津嘉睿汇鑫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天津嘉睿”)拟对乐视影业进行增资,增资后前者持有后者的股权比例将升至40.75%。
至此,融创已成为乐视影业的第一大股东,贾跃亭的话语权进一步消解。
后面的故事就世人皆知了。2017年11月,乐视影业更名为“新乐视文娱”,2018年3月,再次更名乐创文娱,在企业的战略上,也从一家单纯的影视公司专为一家“以影视内容为主要媒介的IP运营公司”。半年时间,两次更名,张昭“断臂求生”。
风暴之后,张昭被称作“乐视最后的守夜人”,大家有质疑、有困惑,每个人都想知道这位守夜人还将怎样翻身。
笔者最近一次见张昭,是在2018年11月28日艺恩举办的2018文娱峰会上,时值文化产业政策密集发布时期,天价片酬、偷税漏税等问题严格筛查之际,几乎所有的与会嘉宾都小心翼翼,甚而从口袋里掏出提前备好的“稿件”一板一眼的宣读。张昭上台,气氛陡然升温,开口就讲,“过去两年,我一直在重新思考,未来十年中国的电影产业会怎么走”。
从文化和旅游部的合并谈到阅文集团的上市,再谈到迪士尼收购福克斯,盘点起近一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林林总总的变化,张昭提出“要去TMT行业去看电影市场的变化”,谈及融创成为乐创文娱的第一大股东,张昭直言“以前是向万达致敬,现在是向融创致敬”,言语里,丝毫不避讳对孙宏斌的感激。
对于外界给予的“乐视最后的守夜人”称呼,张昭并不喜欢,在这个称呼里,孙宏斌与贾跃亭的那种微妙关系让他并不舒服。
据不少媒体引用的张昭与贾跃亭第一次会面的情景,“2011年,在亮马桥的昆仑饭店,张昭第一次见到贾跃亭。彼时,贾跃亭正在大张旗鼓打造乐视生态,影业是其中之一。双方第一次见面相谈甚欢,相互欣赏。贾跃亭想要做影业,而张昭刚巧也想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打造‘中国的迪士尼’,二人一拍即合”。更为重要的是,贾跃亭给予了张昭极大的自由度,并承诺影业未来会独立上市,这也是张昭最为看重的地方。
于是,在张昭的期待里,贾跃亭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哪怕乐视的负面消息铺天盖地而来时,媒体问到张昭对贾跃亭的看法,他都避之不谈,不曾对外人道贾半句不妥。
一位与张昭有过多次接触的记者告诉投中网,有一段时间,张昭经常哭,一打电话就哭,因为很多影视公司追着他要钱,他也没有,只能哭,电话那头的影视公司老板也只能跟着一起哭。2017年上海电影节乐视影业发布会,孙宏斌放言,“你不用担心钱,只要方向对,你有的是钱”,一言既出,张昭又哭,当场泪目。
这样的张昭与此前的硬汉与大佬形象大相径庭,“之前总是端着”,不止一位媒体人这样评价,但乐视风暴之后,张昭明显柔和了许多,甚至会为此前在孕妇记者面前抽烟而在事后专程让助理替之道歉。
此前,张昭也期望自己一手创办的光线影业上市,这家至今在中国影视公司中依然排在前列的公司在张昭的带领下,在2006-2010年的四年期间,出品并发行了20余部商业电影,连续四年保持了100%的增长速度。但在2011年光线传媒谋求上市之时,为了保证公司的盈利能力,证监会要求光线影业并入光线传媒,这与张昭的计划背道而驰。外界揣测,张昭在光线影业的高峰时刻选择离开或与此有关。
两段创业旅程,两次与IPO失之交臂。张昭已年近60,为乐创文娱倾尽了8年光景。孙宏斌也曾跟他开玩笑,“乐视的事,相当于上了10个哈佛”。时局动荡,张昭心中的“中国的迪士尼”光景不会泯灭!
贾跃亭,终于破产了
历时7个月,贾跃亭个人破产重组终获通过。
投资界获悉,在洛杉矶当地时间21日,贾跃亭个人破产重组案于美国加州中区破产重组法院举行了最后一次听证会,并获得最终确认和通过。这意味着贾跃亭个人破产重组将正式进入生效流程,有望在六月初正式生效。
贾跃亭债务处理小组方面表示,贾跃亭对全体债权人尽责到底的努力已经实现了一个重大的里程碑,债权人也距离获得债务偿还更进一步。此外,贾跃亭个人破产重组方案获得法院批准也为Faraday Future(FF)尽快完成股权融资解除最大障碍。
破产之后,贾跃亭回国似乎更是遥遥无期了。
历时7个月终获通过,
贾跃亭将不再拥有FF股权
实际上,贾跃亭个人破产重组获得最终确认通过,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本月8日,根据美国第三方计票网站EPIQ披露的文件显示,贾跃亭个人破产重组案件获得了超过80%投票者的支持,这标明该个人破产重组方案已经获得债权人层面的投票通过,即绝大多数债权人的支持和认可。
因此,在此次听证会上,贾跃亭并未像往常那样遇到太多阻碍,尽管仍有极个别债权人表达了反对意见,但但绝大多数债权人和法官均表达了支持意见。加州中区法院大法官Zurzolo在听证会后发布判决书上正式确认了债务人(贾跃亭)为本次破产重组最终确认动议的胜诉方。
这意味着贾跃亭个人破产重组将正式进入生效流程,有望在六月初正式生效。
按照方案规定,在正式生效后,贾跃亭也将把目前个人所持的全部FF股权转入债权人信托,贾跃亭作为FF创始人也不再拥有任股FF股权,公司日常管理权也交付给FF全球CEO毕福康,但将继续以FF全球CPUO和全球身份继续推动FF走向成功。
历时7个月,能够获得个人破产重组的最终通过,对贾跃亭来说实属不易。
时间回到去年10月,当贾跃亭宣布审请个人破产重组时,舆论一片哗然,其债权人也纷纷表示反对。
为了争取债权人支持,贾跃亭不得不对方案做出修改,包括不再要求解除中国债务担保,直到获准债务偿付金额达到约定比例;获准债权人将有权继续在国内持有债权并处置贾跃亭全部已被冻结或已抵押、质押的资产。
但仍有部分债权人对此并不买单,贾跃亭随后又在去年11月发布一封致歉信,在向债权人致歉的同时还首次承认了自己是乐视生态失败的第一人,并用到了“老赖”这一字眼,并表示今后将更紧密地与债权人,彻底解决债务问题。
“彻底还债、恢复声誉、把FF做成实现梦想是我下一阶段人生中最重要的目标。”贾跃亭表示,“活着是一种,活着就有百万种可能,活着你的故事就没有结束,就能还债、就能回国、就能把FF做成、就能实现梦想。”
如今来看,此时的贾跃亭或许距离实现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FF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资金缺口仍是量产最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债权人想要获得债务偿还,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FF获得最终成功。
根据破产重组方案的介绍,信托直接持有的FF股权,除破产清算或信托到期外,债权人信托托管人在FF IPO后才可以开始处置FF股权,方案还规定了IPO后按年出售信托内FF股权的比例。
直白点说,FF是贾跃亭与其债权人共同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为此,苦苦未能量产的FF也经历了诸多变革。
先是贾跃亭选择在去年9月正式卸任公司CEO一职,并继任CPUO(首席产品和用户官),有着“宝马i8之父”之称的毕福康博士则接棒前者,成为FF全球CEO。
随后,FF迎来了前华晨宝马全球供应链副总裁班尼迪克、前观致汽车首席技术官鲍勃等一系列全球汽车行业顶级高管的加盟,继续补强产品技术的研发实力和人才团队。
除此之外,FF还宣布与美国混合动力公司达成协议,双方将在美国混合动力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产品中合作,使用FF的电力总成系统,并将FF为乘用车开发的技术方案扩展到商用车领域。
近期FF还宣布与英伟达达成战略合作,后者将会对FF的产品持续不断的最先进芯片平台的技术和服务支持。另据FF内部人士透露,FF与另外一家美国重量级合作伙伴已经进入了签约阶段。
此外,在去年12月的听证会上,贾跃亭就曾表示将考虑FF 91在中国、美国两地大规模量产一事。他认为,如果在两地进行量产,将使成本大幅下降,同时还能开拓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根据最新消息,FF的确与中国的一家重量级企业的合作谈判进展顺利,即将进入落地阶段。
但对于FF来说,多么顶级的合作伙伴都不如资金支持来的更实在一些。据悉,FF目前的资金需求已从20亿美元下降到了8.5亿美元。按照计划,融资到位后9个月内,该公司首款电动汽车FF91可以实现量产交付。在融资完成后的12至15个月内,该公司将能实现IPO。
沉默3个月 贾跃亭首度发声
北京商报讯 ( 石飞月)沉默3个月后,1月30日,贾跃亭在个人上再次为法拉第未来(FF)发声,强调FF将一如既往地打造共享智能出行生态。
贾跃亭称:“美国独立第三方机构把FF评为2019加州十大高科技创业公司第三名,仅次于全球出行产业领先者Uber和Lyft,这种认可是对FF全体员工极大的鼓舞。FF将一如既往地为打造共享智能出行生态的愿景而奋斗!”
贾跃亭同时的FF官方显示,FF将继续聚焦产品交付,用于I.A.I测试验证的FF 91预量产车也将于近期下线。有媒体报道称,FF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目前正在进行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方面,已有多家投资人对FF表达了投资意向,并有数家投资人启动了尽职调查;而在债权融资方面,近期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贾跃亭上一次发声还是在2018年10月29日,彼时,贾跃亭了美国法院向美国自媒体顾颖琼下达永久禁令的报道。而在此后3个月内,关于贾跃亭及FF的话题一直没有断过。2018年的最后一天,恒大和FF持续数月的纠纷终以和解告终。双方所有原协议将终止,恒大无需再向FF注入资金,并同意解除现存的质押。双方还同意撤销及放弃所有现有诉讼、仲裁程序及所有未来诉讼的权利。
1月3日下午,FF发出内部,确认了“分家方案”,具体来看,FF将会回收除南沙土地及设备之外的FF中国全部资产,包括莫干山项目、技术、专利、原有团队、管理权以及相关权益。而广州南沙工厂则划归恒大。另外,FF香港被恒大健康收回后将更名,不再出现FF或者Faraday Future字样。至于双方人员的流动和交换,仍在洽谈中。
尽管FF在最新中称,公司已顺利结束产品研发阶段,在过去一年成功下线多辆预量产车,距离量产车交付仅剩一步之遥。
然而,据《棱镜》现场探访获悉,在与恒大达成和解后,FF损兵折将、工厂停工,FF 91车型停留在预量产状态,还需5亿美元的资金注入,才有望实现真正量产。
FF还发布公告表示,将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的成本削减措施来应对当前的财务状况,包括进一步采取停薪留职措施。恒大健康的公告透露了FF的财务情况,截至2018年5月30日,合资公司及其子公司未经审计账面值约为1.11亿美元,2016、2017两个财政年度亏损分别约5.7亿美元、3.4亿美元。除了资金问题,FF还卷入了贾跃亭、乐视与韬蕴资本的纠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