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12月起,京沪地铁乘车二维码互联互通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1日电 据“交通北京”消息,12月1日,北京、上海地铁乘车二维码实现互联互通,范围包括两市城市轨道交通所有运营线路和车站(不含市郊铁路)。自此,北京市民可以使用亿通行APP乘坐上海地铁,而上海市民则可以使用Metro大都会APP乘坐北京地铁。
乘客使用亿通行APP或Metro大都会APP
均可在本地或两地跨城城市轨道刷码乘车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介绍,北京、上海两地地铁乘车二维码实现互联互通后,乘客使用亿通行APP或者Metro大都会APP,都可支持在本地地铁刷码乘车,还可在京沪两地跨城城市轨道交通刷码乘车。如异地刷码乘车,只需将亿通行APP版本升级到4.5.0版本后,Metro大都会APP升级到2.4.08版本后即可,无需下载、更换其它APP,使得京沪跨城地铁出行更便捷。
北京市民使用亿通行APP首次在上海乘坐地铁时,打开【乘车】页,选择城市为“上海”,点击【立即开通】按钮,按照提示完成相关操作后即可刷码畅行上海地铁。如遇问题可寻求所在车站服务中心客服人员帮助,或拨打APP服务热线。其中,北京(亿通行APP)热线:010-96123,上海(METRO大都会APP)热线:021-64370000。
遵循乘车优惠本地化原则
跨城地铁消费记录不可叠加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指出,北京、上海两地地铁乘车二维码互联互通遵循乘车优惠本地化原则,乘客使用亿通行APP乘坐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不享受当地优惠。同样,乘客使用Metro大都会APP乘坐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也不享受当地优惠。
同时,乘客使用亿通行APP在北京、上海跨城的地铁消费记录不可叠加。北京轨道交通月度累计折扣优惠仅为乘客在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乘车的优惠政策,按照优惠本地化原则,使用亿通行APP在上海地铁的乘车消费记录不计入北京轨道交通月度累计消费,不享受北京轨道交通阶梯折扣优惠。
促进京沪两地跨城绿色出行
为跨城轨道交通互融共通起到示范效应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表示,北京、上海作为首都政治中心和国内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也是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模最大、日均客运量超千万的两座城市,两地之间社会经济交流紧密,跨城市出行需求巨大。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称,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精神指引下,京沪城市轨道交通携手发展,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两市地铁乘车二维码互联互通,不仅可方便两地市民跨城交通,有力促进城市间绿色出行也为不同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互融共通起到积极示范效应,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义。(中新经纬APP)
天津地铁新规来了 勿以恶小而为之
地铁里吃东西、手机追剧外放声音、车门关闭后扒门、躺卧或踩踏座席、推销产品或乞讨卖艺……这些广为诟病的行为都进“乘客行为黑名单”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今起施行,对乘客在地铁内一系列行为进行规范,明确了影响轨道交通运营秩序的7类约束性行为。这条新闻受到网友的热捧,迅速登上热搜。
日常出行是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是客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需要有相对安静和舒适的环境。而少部分乘客的不文明举止破坏公共场所秩序,降低乘客出行体验,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容易引发乘客纠纷。如何治理和惩戒这些不文明现象,维护公共秩序,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始终是公众关心的话题。总体说来,各地都有类似的管理办法,不过,有松有紧,尺度不一,有些行为在某地可能没有规定,在另一地方则可能是被禁止的,在人员大流动的今天,出台一部全国统一的管理办法,就成了一种强烈的呼声了。
而在网友的关注中,7类约束性行为也有热度差异,有媒体还做了调查:哪类不文明行为最令人反感。躺卧或踩踏座席、电子设备声音外放高居前两名。看来很多人都有过被迫听土味视频、婆媳伦理剧、民生纠纷戏的糟糕经历。至于说在车厢里吃东西,很多人又想到“韭菜盒子”等难言的酸爽。其实,严格说来,这7类不文明行为都是“最令人反感的”,排名不分先后。只是这些令人讨厌的行为,被一些素质差的人认为是小事一桩,顶多认为是“小恶”,甚至不以为耻,有的人还在他人忠告劝止时,反而强行加戏,更加放肆,他们之所以敢公然违反,就是认为代价太小。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行为恶劣的被处以行政处罚,如今“乘客行为黑名单”的约束会让他们多了项顾忌。
勿以恶小而为之,对应的是“勿以恶小而不惩戒”,于是,怎么监督、如何举报,举报后有关部门如何受理、认定、惩戒,就成了网友接下来最关心的了。所以,管理办法有了,关键还是在落实。如果严格执行,会激发公众监督、举报的热情。说到这里想到个故事。去年,演员叶璇在个人发布一条37秒的视频。叶璇称,高铁上一名男子手机高声播放音乐,在自己多次劝阻甚至乘警赶来后,都无动于衷,还称叶璇是“神经病”。谁知一周后,当事乘客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自己没有遵守公共秩序,有错误。但他也认为,叶璇没有经过他同意擅自将视频放到网上,侵犯了自己的肖像权,希望对方删除视频,并公开赔礼道歉。然而,律师说了,侵犯肖像权的前提是,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同意使用他人肖像;侵犯名誉权一般以恶意捏造事实,降低社会对他人的评价为前提;曝光视频也没有侵犯男子隐私权。首先,这是公共场所,不是其隐私住所;其次,拍摄的也是男子公开行为,不是隐私部位,没有涉及隐私信息。
北京:乘地铁“霸座”、饮食或被拒乘车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记者丁静)北京近日就《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等两个文件向社会征求意见,文件拟明确逃票、“霸座”、饮食等属于不文明乘车行为,同时提出治理办法——劝阻、拒绝乘车或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
北京市拟对《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部分条款进行修订,同时起草《关于对轨道交通不文明乘车行为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记者了解到,乘客守则修订主要增加了“禁止使用伪造、变造车票行为”“除婴儿、病人外不得在列车车厢内饮食”“不得在车站、车厢使用折叠自行车、各类滑板车、自动平衡车、滑轮鞋、滑板等,不得携带充气气球进站乘车”等内容。
实施意见拟将下列行为界定为不文明行为:采用违规进出闸机、伪造变造票卡等方式逃交票款;在列车车厢内一人占用多个座位;除婴儿、病人外,在列车车厢内进食;推销产品或从事营销活动等。同时明确了治理办法:一是由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专职督查员、乘务管理员等劝阻、制止;劝阻、制止不听的,轨道运营单位有权拒绝乘车服务。二是由交通执法部门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由公安执法部门依法依规处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