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约谈特斯拉的是工信部?
3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就部分特斯拉Model 3车型违规装配HW2.5组件问题约谈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责令特斯拉按照《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立即整改,切实履行企业主体,确保生产一致性和产品质量安全。
特斯拉之所以被工信部约谈,其中原因在于此前特斯拉车主反映的国产Model 3存在“减配”现象,车主在提车前特斯拉承诺将HW3.0芯片,但实际上交付时却发现是HW2.5芯片,据了解,不少车主反映进口版的Model 3也存在同样的“减配”问题。
和以往负责产品质量问题的质检总局不同,此次约谈特斯拉的为何是工信部?所谓约谈后果是什么?接下来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是否会受到影响?
工信部约谈间接坐实特斯拉减配
汽车预言家注意到,此次约谈特斯拉的主体为工信部装备一司,在工信部下属机关司局中,装备一司的职责是承担通用机械、汽车、轨道交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管理工作,提出行业发展规划、政策建议并组织实施,推动相关新兴产业和智能制造发展。
工信部装备一司约谈特斯拉依据的是《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据悉,该《办法》于2018年11月27日由工信部正式公布,其中明确规定了准入企业在生产条件和产品一致性方面的具体相关要求。特斯拉的减配问题导致产品生产制造不一致是被工信部约谈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汽车企业在中国生产制造必须获得发改委颁发的生产资质和工信部颁发的准入资质。
具体来说,发改委负责投资管理政策负责车企是否有条件建厂做产品的资质,工信部则是负责车企产品是否满足相关要求资质,进入相关产品目录后产品才能上市销售。同时,在汽车产业链后续的环节中,工厂需要通过环保部门认证、销售过程受工商局监管、产品质量需要质检总局监督等。
针对特斯拉“减配”问题由工信部出面约谈,在行业分析人士看来,一方面是国家对于国内首个独资的跨国车企合规运营的关注;另一方面,按照各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原则来看,工信部进行约谈表明特斯拉确实存在申报与实际制造不一致的问题,间接坐实特斯拉减配问题。
“约谈”有什么后果?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在接受汽车预言家采访时表示,工信部装备一司约谈特斯拉,属于工信部司履行行政约谈职责,有权要求生产制造企业依法依规进行生产制造。邱宝昌表示,除了工信部装备一司有权进行约谈外,包括特斯拉超级工厂所在的上海监管部门也可进行约谈。
此次特斯拉“减配”被工信部装备一司约谈,外界除了关心为何是工信部出面之外,对于“约谈”的后续处理结果也是重点。
汽车预言家查阅“约谈”一词的法律定义得知,约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制度,指具有具体行政职权的机关通过约谈沟通、学习政策法规、分析讲评等方式,对下级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并规范的准具体行政行为。
邱宝昌强调,约谈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处罚措施,只是一种行政监管手段,对发现有问题甚至是有可能有问题的企业或组织都可以进行约谈,这也是中国的一种特色制度所在。
汽车预言家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工信部下属的网络安全管理局也对部分通讯企业开展过相关约谈,并且要求就企业存在不良现象要相应改革进行风险排查。外界可将特斯拉被约谈,看作工信部门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事先预警。
“约谈”对特斯拉有什么影响?
对于特斯拉存在“减配”问题一事被工信部约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交通与车辆首席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谢鹏鸿在接受汽车预言家采访时表示,特斯拉对于消费者的“减配”问题,属于违约质量问题,严格意义上讲应归消费者协会和质检总局来管理,甚至属于召回范围。
谢鹏鸿表示,特斯拉“减配”被工信部约谈,这反映出工信部对此事件的关注和重视。车企被相关部门约谈之后,首先对于车企品牌的口碑美誉度带来不良影响。另外,被约谈的结果可大可小,关键在于车企自身如何整改。
汽车预言家对以往工信部约谈事件进行梳理发现,多数企业约谈现场表示将立即整改。对于车企来说,产品报备进入工信部准入目录并不意味着永不除名,如果违反工信部相关规定,车型产品将被工信部除名。在2018年11月份,工信部等六部委宣布除名27家新能源生产企业资质,161款新能源车型撤销免税资格。
对于特斯拉此次约谈,多位人士认为,相关机构应该协调统一,不能单纯认定制造统一性问题,尤其在智能化发展当下,如何保证消费者利益是接下来相关部门需要继续研究与细化的领域。
被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特斯拉回应了
2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因消费者反映的电池起火等问题约谈特斯拉。当日特斯拉回应,将深刻反思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全面加强自检自查。据悉,此前2月5日,特斯拉曾召回3万多辆汽车,因其eMMC多媒体存储卡存在问题,并可能间接导致倒车影像故障、除霜/除雾控制故障等故障,存在安全隐患。
被约谈:
消费者反映特斯拉存在
“异常加速、电池起火”等问题
市场监管总局2月8日在其官网上发布通告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以及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就消费者反映的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OTA)等问题共同约谈了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
企业回应:
将系统排查
保护消费者权益
2月8日,对于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的约谈,特斯拉方面表示:诚恳接受政府部门的指导,并深刻反思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全面加强自检自查。特斯拉将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始终尊重消费者权益。
特斯拉称,目前公司正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强化内部工作机制和流程,全方位加强内部管理。对于消费者集中反映的问题,将系统排查,切实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一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未来更好地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良性健康发展。
关注:
几天前曾召回3万多辆汽车
2月5日,国家市场监管发布《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X电动汽车》的通告,称日前,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2021年2月5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3年9月18日至2018年2月20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车辆,共计20428辆;召回生产日期在2016年3月12日至2018年2月16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X车辆,共计15698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装载有eMMC多媒体存储卡,该存储卡具有行业标准的3000次编程/擦除周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的不同,eMMC硬件会耗尽每个存储单元的寿命周期。当eMMC存储单元硬件达到寿命极限的损耗时,eMMC控制器将无法维护文件系统的完整性。这种损耗情况可能会导致中央显示屏软件功能的故障,并可能间接导致倒车影像故障、除霜/除雾控制故障和外部转向灯无法点亮的故障,存在安全隐患。
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将通过更换中央显示屏中视觉计算模块的方式,将召回车辆上的eMMC多媒体存储卡免费从8GB升级到64GB,并确保车辆安装了2020.48.12版或版本的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应急处置措施:当eMMC达到累积损耗的寿命极限时,可能会导致中央显示屏软件功能的故障(例如在软件版本升级到2020.48.12之前,eMMC故障可能会导致黑屏)。对于2020.48.12软件版本之前的车辆,在使用倒车时,如果倒车影像不可见,驾驶员可以使用后视镜进行确认。如果通过屏幕无法控制除霜/除雾功能,驾驶员可以手动清理风挡玻璃。对于大多数已经安装2020.48.12或软件版本的车辆(截止到2021年2月3日,大多数受影响车辆已经完成了安装),eMMC故障不会导致完全黑屏,仍然具有相关的功能,比如倒车影像;当eMMC达到累计损耗寿命极限前的一到六个月的时候,用户会收到中央显示屏的警告提示,以通知用户累计损耗的出现并提醒用户进行eMMC售后维修预约。
通告还表示,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将以挂号信、等形式通知相关用户。特斯拉服务中心也将主动相关车主,安排召回维修事宜。用户可通过手机和固定电话拨打特斯拉客户服务热线:400-910-0707进行咨询。此外,也可登录网站dpac.samr.gov.cn、www.recall.org.cn,关注(SAMRDPAC),了解更多信息,反映缺陷线索。
背景:
近日,南昌市一位特斯拉车主称,新买的特斯拉Model 3在专用充电桩第二次充电后,突然断电无法启动。该车主表示,当时在原地拔下充电头准备要走时,车辆发生剧烈抖动,然后主屏上面显示一连串的故障码,检查后发现是车辆的逆变器烧坏。对于消费者遇到的情况,特斯拉售后负责人回应称,是国家电网的电流太大了,对于该车主的损失,公司只能为其更换损毁的配件。
上述特斯拉负责人表示,因国家电网电流过载导致逆变器损坏,“从诊断的数据上面来看,是因为瞬间电流过载导致的,我们是按照220V或380V来进行一个整流的,但是国家电网的电压会突然升高。”
该回应引起了国网南昌公司的关注。1月31日,国网南昌供电公司的表态,证实了特斯拉方面存在“甩锅”行为。这一回应也登上了热搜。国网南昌公司发文称,特斯拉自用充电站有其特有的充电技术标准,特斯拉电动车是与特斯拉专用充电装置直接连接并使用,而非由电源线路连接特斯拉电动车。
此外,国网南昌公司还表示,在使用中电源线路电压稳定无异常,周边其他用电设备也都正常工作,并建议特斯拉展开自查,请专业人士认真查找车辆充电故障原因。同时。国家电网表示:“对网络不妥及不符合实际的言论造成我公司不良影响,保留追究的权利。”
面对国家电网方面详尽的回应以及舆论的广泛质疑,2月1日,特斯拉回应称,充电后异常情况,初步判断故障是充电时瞬间电流过载导致的,售后人员提及多种可能因素供用户理解时,沟通录音被选取了关于国家电网的部分进行剪辑了传播。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肖韵蕙
如果您有相关线索
欢迎发送到
也可通过
搜索“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号:ndlab2020)
新华社评:拿疫情编段子,太没底线
1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拿疫情编段子,太没底线》的评论。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数量还在攀升。专家研判认为,病毒存在变异的可能,疫情存在着进一步扩散的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掌握。官方通报中的确诊、疑似、死亡病例不断变化,形势可谓紧迫。此刻,社会各界本应凝神聚力应对疫情,将损失降到最低,但我们遗憾地发现,网上出现了不少拿肺炎疫情编段子、抖机灵的图片和文字。
例如,“过年不想走亲戚,如何华丽优雅地拒绝呢?‘我刚从武汉回来’”“如果我告诉大家刚从武汉回来,是不是以后都不用排队了”“以武汉人身份跟老板对话,看他准不准假”……比上述内容更低俗的段子还有很多,甚至还出现了拿医护人员防护服编段子的恶劣之举。
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都应知道,不是什么事都能拿来揶揄、调侃的。重大疫情当前,那些在群、朋友圈、等平台编段子、抖机灵的人,无异于拿愚蠢当有趣。用事关公共安全的大事开玩笑,以达到吸睛吸粉的目的,毫无幽默感可言,只能暴露出个人的粗俗鄙陋。
疫情赶上春运,无疑给疫情防治增添了很大难度,更需要全民共同抗击疫情。如果因为这些段子、玩笑,让部分人产生了轻视疫情、忽视防护的游戏心态,如果因为不当调侃稀释了疫情防治的重要信息,由此产生了不良后果,谁能承责?
做人当有敬畏之心,玩笑应有底线。互联网信息原本就鱼龙混杂,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当前最需要的是用准确及时的信息发布、全面公开的信息披露,化解人们心中的疑虑。即便是出于对疫情的未知与恐惧,想用“搞笑”的方式来消解内心的恐慌和不安,也是不恰当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大考。此刻,任何消解疫情严肃性的行为,都是极为不妥的。奉劝那些还在拿愚蠢当有趣、乐此不疲用疫情编段子抖机灵的人,到此为止吧!
(记者刘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