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赵本山、沈腾,谁才是春晚小品之王?
文 | 路西法尔
今天是大年三十,先祝所有虹膜读者新年快乐。
春晚,一定是今天被讨论最多的话题,而春晚所有节目当中最受欢迎的,很多年来都是小品。
三十多年来,春晚的舞台上诞生了三个小品之王,他们分别是陈佩斯、赵本山和沈腾,这应该争议不大。
今年央视春晚的节目单正式公布之后,最令人伤怀的消息莫过于此前传闻有望登台的复古组合陈佩斯、朱时茂的节目未能在列。
不过春晚的老观众绝对不会忘记陈佩斯、朱时茂这对搭档的黄金岁月,正是1984年二人合作的《吃面条》开创了中国喜剧小品的先河,短短十分钟出头,陈佩斯用肢体语言将陈小二从饥肠辘辘到沟满壕平的过程层次分明地呈现出来。
《吃面条》
小品笑料不断,其划时代意义关键在于,在这之前还没有让观众为笑而笑的喜剧。对于刚刚从严肃年代走出来的中国人来说,开怀大笑还是件让人疑虑的事,对中国人来说也不啻为一次小小的思想破冰。
陈佩斯喜剧的特点,一个重要手法在于给演员设定一个临时性的身份,而观众们知道这个身份是虚拟的,于是等着演员做出不符合身份规范的事。其外化的喜剧部分在于夸张的肢体动作,但在这最容易被看到的部分背后,却有着严密的错位的逻辑来支撑。
比如《吃面条》,就以演戏和贪吃的错位、戏中戏的设置,来让夸张化的肢体动作,具有了情景化的合理性。
再比如《警察与小偷》(1991),陈佩斯饰演了一个穿着警服的小偷,与真警察朱时茂有了一场对话,所有的笑点,都于这个巧妙的身份错位的设定。
《警察与小偷》
当然,春晚舞台上的所有喜剧演员几乎都会用这种手法,比如赵本山在《牛大叔提干》(1995)里就演过冒充经理的农民、赵丽蓉在《如此包装》(1995)里演过扮成慈禧的农妇,但都不如陈佩斯的作品更炉火纯青。
在《卖羊肉串》(1985)、《主角与配角》(1990),陈佩斯扮演了一系列身份倒错的角色:假冒烤羊肉串的小贩,一心想演主角的配角。
《主角与配角》
八九十年代是一个偶像倒掉的时代,社会风气整体是怀疑、挑战权威,陈佩斯的优势在于他自带窘的气场,虽然在作品里他常常坑蒙拐骗、自作自受,但并不惹人讨厌,反而引人同情。
1998年《王爷与邮差》表演过程中出了事故,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职,朱时茂身上的麦克风没有别好,在表演时掉了,准备好的声效光碟也没有播出来,演出的效果大打折扣。回到后台陈佩斯就哭了,这次不完美的演出竟成了二人在春晚舞台上的最后记忆。
《王爷与邮差》
相比只上过十一届春晚的陈佩斯,上过二十一届春晚的赵本山留下了更为丰富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春晚喜剧之王,但是他所招致的争议也比陈佩斯大得多。
赵本山是野路子出身:母亲逝世后随盲人二叔闯荡江湖,1982年凭《摔三弦》一鸣惊人。1990年赵本山戴着那顶著名的前进帽出现在春晚舞台上。
《摔三弦》
除了《王爷与邮差》的结尾外,所有陈氏小品几乎不含任何宣传性的话语,让观众不带任何包袱大笑就是陈小二这个小市民形象的追求,而对于赵本山塑造的一系列农民形象情况则全然不同。
从《相亲》(1990)开始,赵本山就时刻在作品里提醒观众:幸福不是一桩理所当然的事儿。
中老年人再婚要获得儿女的同意,农村的幸福生活取决于集体是否富有。对于农民来说,没有什么快乐是免费的,大年夜也要记得感恩。
《相亲》
对容易忘本的城里人,早期的赵氏小品里充满了警惕。《红高粱模特队》(1997)里城里来的模特教练在赵本山眼里是不能劳动的闲汉。
《红高粱模特队》
陈佩斯和赵本山,两代喜剧之王其实分别代表着城市与农村两个地域的不同趣味:陈佩斯追求的是更纯粹的快乐,赵半山所要的则是包含着挫折苦涩的快感。
实际上我心目中赵本山最好的小品不是形式太过依赖崔永元串联的《昨天今天明天》(1999),更不是刁滑的大忽悠系列,而是《拜年》(1998)。
《昨天今天明天》
在这部小品里赵本山前恭后倨、范伟大智若愚、高秀敏口无遮拦,铁三角配合得最为得当。赵本山以往的表演能放不能收,舞台的重心常常偏移,《拜年》则没出现让他一人专美的情况,起承转合接近完美。
《拜年》
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里没有那么多忆苦思甜,虽然有反腐倡廉的说教,但包括范伟所饰演的县长在内,所有角色都带着温暖的人情味儿,是赵本山最接近纯粹快乐的一次。
2011年《同桌的你》之后,赵本山退出央视春晚,一代传奇从此落幕。
对于沈腾等新生代喜剧小品演员来说,承续前人的辉煌几乎已是不可能的任务。这倒不是说年轻人功力不够,而是随着社会风气、传播方式的改变,春晚的地位本身已经大大的下降。
《同桌的你》
迄今为止沈腾已经上了五届春晚,隐隐有了新一代春晚顶梁柱的架势。年轻人最大的优势就是脑洞大到堵不住,善于玩网络时代的段子。
2012年《今天的幸福》,他用电视机现场表演穿越,一句打倒的不是天真,是无鞋是当年春晚让人印象最深的一幕。
《今天的幸福》
沈腾能作为新一代喜剧顶梁柱的关键,在于他喜剧角色的特殊性,其成名角色郝建人如其名,是一个有点娘又有点小聪明的角色,听起来就如同年轻版的巩汉林加郭冬临。这种弱势小男人的形象,在父权制坚固的中国社会和影视壁垒中,打开了一条狭缝。
他至今所扮演的净是些受气包:叫自己哥们儿爸爸的搓澡工、被老太太讹上的路人、不招岳父待见的女婿,不知道如何讨好领导的员工。
但却正好是这些有些软弱、唯唯诺诺却又充善良的角色,才真正打动了观众。他的喜剧,是一种最为生日常化的小人物生态,展示一种在生活中几乎被我们摒弃的理想主义。
《今天的幸福2》
从陈佩斯到赵本山再到沈腾,我们能看到他们之间明显的区别。
从表演风格上来说,陈佩斯出身演员世家,他因《吃面条》走红前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演电影,但对比陈佩斯的电影作品和小品作品你就会发现,他在这两种喜剧介质中,有着明显不同的喜剧表演方式。舞台上的他肢体更夸张,表情也更用力,而电影中的他,反倒是更加自然质朴的。
比起陈佩斯这类出自演员世家,受过专业艺术训练的喜剧演员不同,赵本山的舞台表演最强烈的风格是草根性,表演风格则东北民间剧场的二人转,这使得他的喜剧风格更加贴近亲民,笑点也特别密集。
但问题也会随之诞生。这种喜剧形式会建立在方言的基础之上,也为小品的接受性带来的地域差异,东北观众会对此乐此不疲,南方观众的观感就会打上折扣,相比之下,不依靠方言来制造喜剧笑料的陈佩斯,就有更广泛的接受度。
沈腾的喜剧生涯是从剧场起步,但很难得的一点是,剧场通常需要更加夸张的表演能量,但在小品表演中,他收起了这部分夸张的能量。
不同于赵本山或陈佩斯更加外化的喜剧风格,他的表演方式更加内敛,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蔫儿,决不会主动挠你咯吱窝。这也跟沈腾擅长塑造的人物有关,那些喜剧的精华,都在于他不经意的尴尬、唯唯诺诺的嘴角下挂、忙不迭但总是慢一拍的点头里。
陈佩斯早期小品有明显的哑剧风格,他对肢体的精准把控、以动作的错位、延迟等来制造笑点的技巧,指明了小品这种艺术的,正是戏剧学院学生的课堂练习方式。
《拍电影》中陈小二寒冬腊月被导演淋了一桶冰水,虽然舞台上一滴水都没有,但陈佩斯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大活人被渐渐冻住的过程;《胡椒面》里更是全程几无台词,全靠演员的肢体动作交代情节和制造喜剧氛围。
传闻陈佩斯是靠揣摩卓别林的默片喜剧自学成才,应该是真的。
赵本山的小品则有着更为密集的笑点,对观众心理的控制也更为精道。于二人转的的那些强烈的讽刺,对权贵的挖苦、对精英的鄙视,都让观众们在他的小品中寻找到了认同感。
但二人转这种草根阶级的喜剧把傻子、穷人、残疾人、讲方言的人等种种不正常的形象夸张到无以复加来满足普通人的优越感又引起了一连串新的质疑。
《功夫》(2005)
严格地说这不全是赵本山的错,更取决于每一名观众怎么看待优越感这回事。当大忽悠把范大厨耍得团团转时,要是你的同情心站在赵本山这边,那这部小品实在太可笑了,要是你站在范伟这边,那赵本山的行为实在太可鄙了。两方都没有错。
沈腾的小品编排则有着典型的舞台剧风格,剧本结构、人物设置都称得上是精妙,《扶不扶》紧跟热点的讹人事件、郝建的反转,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果。从剧作水准来说,几乎可以和赵本山铁三角组合的《心病》并列春晚历史最佳。
三位小品之王之间存在巨大的不同,很大程度源于三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时代,他们的喜剧形象既是他们自己创造的,也可以说是由时代缔造的。
陈佩斯代表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下层青年或新农民,人物的错位、尴尬和笑点背后,其实就是时代变化后,青年们从农村/城市底层在靠近更高阶级时候的尴尬和不适。《胡椒面》对这种尴尬的表现,甚至是有点脸谱化了。
《胡椒面》
赵本山则代表了新时代的几种典型的农民形象。
早期的他衣着土气、有时还带点女性化气质、性格倔强、具备很强的批判意识,憨厚中透着明白;慢慢的他穿起了廉价西装,算得上是发家致富了的新农民或农民企业家;从《卖拐》之后,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农民身上存在的狡黠和逐利。
整体上,赵本喜剧形象的演变,可以被看作是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中,对农民身上种种优缺点的集中反讽性表达。
而沈腾的受气包人物,则代表了在今天这个时代,中国人所关注社会问题重心的挪,比如说,已经从《吃面条》解决温饱的时代,变成了《投其所好》中如何博得更好的利益。
《今天的幸福》《扶不扶》《投其所好》关乎男人在家庭中的重担、善意的缺失、人情世故的老道。所谓的受气或忍让,其实是从反面传达出了一种强调,又或者是已经被我们遗忘的品质。
《投其所好》
在如今这个时代,忍耐已经成为了城市人的一种常态,在沈腾的那些角色的背后,是对那些我们已经熟稔于心、或不动声色的规则的一种反抗。
在赵本山淡出舞台之后,沈腾无疑成为很多人对春晚的首要期待,年轻的他能否担起这副重担,成为真正的第三代小品之王,还需要更多的经典节目去巩固。
而说到底,喜剧的根源,或许就是在社会和时代的缝隙里,调侃、反讽、批判,这是笑的核心。伟大的喜剧演员,都能把不同时代的症结在台上表现出来。
春晚节目单曝光,陈佩斯、赵本山、冯巩们都不在!
经过无数次“传言”和“辟谣”之后,央视春晚节目组终于公布了2019年春晚节目单。
虽然对春晚的期待一年不如一年,但洋葱还是仔细浏览了一遍节目单。
结果没有让我“失望”,除了沈腾的小品还值得期待一下之外,其他的很难让我提起兴趣。
公平地说,名单上的很多人都是大红大火的“流量”明星。
在这些动不动就坐拥几千万粉丝的鲜肉们面前,洋葱这点儿个人喜好算个——空气啊!(大过年的,我就不说得罪人的话了,省得被人怼的五颜六色)
从名单中可以看出,节目组还是很想取悦大众的。
关晓彤、杨颖、景甜、迪丽热巴……都是这几年火的不要不要的几个女艺人,一场戏片酬几千万的那种。
张艺兴、李易峰、黄晓明、王俊凯、易祥千玺……这些人光提一下名字就能引起万千粉丝的疯狂尖叫。
这样的阵容,要颜值有颜值,要演技有演技,要唱功有……有没有都不重要了。
人家出人出力放弃跟家人团聚的机会不收一分钱免费给大家表演,咱们也要有感恩之心对不对。
可以说,这名单里随便单拎出一个名字来都能镇住一个地方电视台,但是在春晚大舞台上,就有点儿平常了——那么多人凑一堆儿,谁比谁难看啊?
这也是近年来春晚逐渐没落的一个主要原因。
要“照顾”的人和单位有太多太多了,所以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时间就那么几个小时,舞台也就那么一个(这几年虽然开拓了几个分会场,但基本上没多大分量。)
所以本着谁也不得罪的原则,干脆来个一锅端!
一首歌给你整上十几个歌手,一人唱一句,每人一个镜头,最后再来个大合影,谁也不落下,大家都有牌面儿!
记得郭德纲以前有一个相声:《我要上春晚》(还是《我要下春晚》来着),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一个相声整几百个人一起上!也不管有没有台词。一句话:干就完了!
你别看老郭不上春晚的时候挺能嘚嘚,你让他上了春晚,一样得歇!
也不是因为别的。就是他平常说的、群众喜闻乐见的那些梗儿、段儿啊,到了春晚这个舞台上,都不能使!不是不好使,是不能使!
说相声的你把他嘴给捂住了,你说他上去还能干嘛?
洋葱个人意见,春晚这样的大舞台,歌舞类的大合唱注定不会出彩!
我不否认场面都整的很华丽,很大气,人多势众吼起来也挺震撼——但这只能在现场感受。
你往电视上一放,就拉倒了。
老百姓家里电视也就那么大,你场面再宏大,也不过就那么几十吋的屏幕,能看出花儿来?
当然也有那上百吋的,不过全中国也就那么几台。
相比起歌舞大杂烩来说,语言类的节目其实是最容易出彩的,基本上每年的头牌儿也是被语言类的拿下。
只不过,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个舞台的限制太多了,衡量标准不再是以前那样,只要有观众听了笑哈哈那么简单了。
作为最容易触雷的相声小品类节目,从创作到排练、选拔,有数不清的审核关卡,你一张嘴就有十几个人提意见,每个人都是提着尚方宝剑的厉害人物,你说这还怎么玩儿?
只能是朝着不犯错儿的方向整!
所以相声小品的内容越来越无聊单调,演员们好像都少了一根筋似得,上去就是一顿废话。
就连曾经贡献了无数经典节目的冯巩,最近几年除了“我可想死你了”就再也没什么能让人记住的话了。
所以,我们记忆里的那些马季、赵本山、陈佩斯、牛群冯巩、侯耀文、郭达、黄宏、姜昆……一个个都成了绝唱。
马季的宇宙牌香烟,一个人一张嘴,逗乐了全中国的人,但是那样的讽刺内容在今天估计都过不了第一关。
沈腾、马丽(麻花团队)这两年的节目倒也有点针砭时弊的意思,只不过大多是隔靴搔痒,很难深入到痛快处——但是相对于其他团队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
其实呢,大多数观众不会纠结于这份春晚名单的,在很多人眼里“谁上都一样”。
有网友说:“春晚现在存在的意义就是开着电视让它响,家里人该干嘛干嘛。”
说的也是,以前娱乐的方式少,我们过年也只能看春晚。
现在……听着春晚的声音,一家老小围坐在电视机旁认真、全神贯注地打着麻将,盯着手机抢着红包。
好不容易有段空闲下来的时光,大家仍是端着手机。
爷爷们看着国际大事,奶奶们关注养生信息,爸爸们刷着球队战况,妈妈们讨论美容化妆,儿子们则是用平板电脑看着熊大熊二光头强。与此同时,旁边的电视机里响彻着歌舞升平的景象。
这样也挺好,我们都为春晚贡献了收视率。
只是,这样的春晚我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大师,想你们了!
北京台春晚上演回忆杀,陈佩斯朱时茂儿子演《吃面条》,看哭网友
北京台春晚上演回忆杀,陈佩斯朱时茂儿子演《吃面条》,看哭网友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给大卫视的春晚相继播出,这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卫视春晚莫过于北京卫视了。
2020年北京卫视的春晚,上演了很多回忆杀。
《铁齿铜牙纪晓岚》铁三角张国立、王刚、张铁林再聚首,引爆现场。
《家有儿女》主角宋丹丹、杨紫、张一山也在北京卫视重聚团圆了。
还有《大江大河》的三位男主角,杨烁、王凯、董子健,也让观众对该剧的第二部期待满满。
不过,最让观众期待的莫过于央视春晚曾经的小品大王、经典组合陈佩斯朱时茂的再次现身。
节目中,陈佩斯朱时茂的老朋友倪萍大姐,以嘉宾的身份现身。
倪萍大姐不愧是主持界的一姐。当晚,倪萍大姐频频再现“毒舌”本领,将朱时茂调侃的无言以对,从而逗笑了广大观众。
期间,北京卫视还回放了陈佩斯朱时茂曾经的经典小品。当那些老画面一个个再现银屏的时候,台下的观众也不时地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可以说,这波回忆杀,让很多观众都激动到想哭。
厉害的是,陈佩斯与朱时茂的儿子陈大愚、朱青阳还一起再现了他们父辈曾经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制造的永恒经典,小品《吃面条》的片段。
当朱青阳和陈大愚表演的时候,画面上还不停地切换着当年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画面,瞬间让不少人感动到落泪。
尽管陈大愚和朱青阳的表演,不可能再现陈佩斯朱时茂当年的经典,但两人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特别是陈大愚,在装扮上和陈佩斯当年几乎是一模一样。再加上陈佩斯、陈大愚父子长得就很像,所以,舞台上表演《吃面条》的陈大愚,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对陈佩斯以假乱真的模仿。毕竟,父子俩实在是太像太像了。
陈大愚表演的时候,陈佩斯深情的注视着儿子。表演完毕后,陈佩斯坦言,自己当年上舞台表演都没有紧张过,但看儿子陈大愚表演却有些紧张。
朱时茂看着朱青阳在舞台上模仿自己,眼睛里竟然翻出了泪花。
表演结束后,朱时茂也对儿子朱青阳的表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网友看到陈大愚、朱青阳再现陈佩斯朱时茂当年的经典佳作《吃面条》,不少人都哭了。
下面这位网友就表示哭到不行。
还有网友表示好像坐了穿梭机,回到了过去。
大多数网友都表示,这是满满的回忆杀。
感动、怀念、至今经典,不少网友对北京卫视的春晚点赞。
当然,也有网友不忍心看到陈佩斯朱时茂就这样老去。
哎,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怎么能不老呢?!
还有网友表示,陈佩斯家的基因太强了。陈佩斯很像陈强,陈大愚很像陈佩斯。
陈强、陈佩斯、陈大愚祖孙三代罕见同框合影。
陈大愚表示,自己的父亲陈佩斯很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建议,但对自己的方方面面,要求也很严格。
据悉,陈大愚现在主要跟着陈佩斯一起演话剧。喜剧类的话剧。而且成就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