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大腕的资本较量才刚开始
世界领先的社交媒体平台腾讯(00700-HK)刚刚公布了一份分析师们形容为”Solid”的2019年业绩。
然而,这份”Solid”的末期业绩来得不是时候,在隔夜美股十天内第四度熔断时,有业绩加持的腾讯依然难敌华尔街熊,美股收市价比港股上日收市低水1.71%,无疑为东方时区敢于冒险的投资者带来了理想的入货机会。
不过资金在午后涌现,上午一度低见325.2港元,午后猛地拉升到最高350.6港元,收市报343港元,涨2.69%,市值为32767亿港元。
我们来看看腾讯的业绩有多“Solid”
腾讯的2019年业绩有两大看点:1)首年将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单独列示,以及2)海外游戏业务增长强劲。
2019年第4季,在海外游戏收入同比增长超一倍的带动下,腾讯网络游戏收入同比增长25.2%,至302.86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其中智能手机游戏收入达260亿元,占网络游戏业务收入的85.85%。
见下图,在度过了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第一季的黑暗时刻,腾讯的网络游戏业务在2019年的最后一季有一雪前耻的味道。
此外,腾讯从2019年起将原来列在“其他”一项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单独划分一个业务类别。2019年第4季,该业务分部贡献收入299.2亿元,同比增长38.54%,环比增长11.82%,成为仅次于网络游戏业务的第二大收入,占腾讯季度总收入的28.29%,见下图。
在网络游戏渠道及内容成本(包括2019年第4季收购的Supercell渠道成本)增加的影响下,第四季增值服务的毛利率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3.3个百分点,至50.1%。不过,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的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了3.6个百分点至28.1%,随着该项业务的贡献增加,第四季的整体毛利率也较2018年同期提升了2.2个百分点,至43.6%。
腾讯全年业绩表现
从全年业绩来看,腾讯最主要的收入网络游戏贡献收入1147亿元,同比增长10.3%,占总收入的30.4%。从下图可见,第四季的强劲增长拉升了全年表现,腾讯的网络游戏业务增长有所回升。
社交网络的经营数据依然保持稳健增长,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增至11.65亿,收费增值服务注册账户增至1.8亿,不过的智能终端月活账户数同比下降7.5%,至6.47亿。
全年社交网络收入同比增长17%,至852.81亿元,主要反映直播服务及视频流媒体订购等数字内容服务的收入增加。所以,2019年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3.22%,至1999.91亿元,占总收入的53%。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的全年收入同比增长39%,至1014亿元,主要受商业支付日活以及人均交易笔数增加所带动。值得注意的是,腾讯的云服务收入为170亿元,占该业务分部收入的16.77%,占腾讯全年总收入的4.51%,较2018年的91亿元增长约86.8%。
广告的增长以及移动广告联盟因流量及广告视频化增加带来的收入贡献,推动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同比增长33%,至528.97亿元,抵消了媒体广告收入下降15%的负面影响,所以网络广告业务的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8%,至683.77亿元。
全年来看,腾讯2019年收入同比增长20.66%,至3772.8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腾讯持续投入内容成本,见下图。
其他销售成本也持续上升,2019年的收入成本同比增长23%,至2098亿元。全年毛利率由2018年的45.5%,下降至44.4%,毛利同比增长17.88%,至1675.33亿元。见下图,腾讯的收入持续上升,但毛利率却稍微倾向下。
2019年经调整EBITDA(扣除折旧、摊销、利息及税项前盈利)同比增长24.62%,至1473.95亿元。股东应占盈利同比增长20%,至933.1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股东应占盈利同比增长22%,至943.51亿元。每股基本盈利为9.856元。该公司宣派末期息每股1.2港元,同比增长20%。
疫情以及行业前景带来的机遇
这次的新型冠状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打击无疑十分严重,不过对新经济企业来说却也是一个机遇。人们消费模式、生活模式的变化很可能推动这些企业的发展,腾讯和阿里巴巴(09988-HK)作为各自细分领域的龙头,无疑最能受惠。
腾讯在业绩会中提到了疫情的影响:
1.移动支付方面,由于线下交易减少,收入显著下降,不过复工之后线下交易已见回升,同时营销开支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对盈利能力的负面影响;
2.广告方面,建基于表现的广告业务在较高的广告投资回报率(ROI)及广告商组合优化的带动下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3.云服务方面:项目延迟会带来短期的负面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行业扩张和企业需求增长是大势所趋;
4.智能产业:疫情触发的需求,令企业、会议、线上教育、腾讯健康等的流量上升;
5.小程序:生鲜和外卖配送、市政服务、远程工作、线上保健服务及线上教育需求急增带动小程序的日活上升。
笔者认为,疫情固然对腾讯首两个月的业务表现带来负面影响,也对其拟拓展业务的进度带来挑战,但是从长远来看,用户对新经济服务的适应或许为其未来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费用开支的下降也应该有利于缓和收入减少的负面影响。
大腕比较
说到腾讯,就不得不提阿里巴巴。无论规模还是影响力,这两家新经济企业在各自领域都是世界级龙头,而阿里巴巴去年末在港交所上市,成为腾讯在当地资本市场一个可以匹敌的对手。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难题:买腾讯还是买阿里巴巴?
腾讯受惠于社交媒体的用户基数,在网游市场游刃有余,近年更开始拓展云计算业务,务求在企业领域与阿里巴巴一较高下。
阿里巴巴在全国十多亿生活家的支持下,在线上商务市场独当一面,而且非常有先见之明地率先拓展商户市场,阿里云已经跑出腾讯一个马位,2019年阿里巴巴的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66.31%,至355.25亿元人民币,是腾讯云收入的2.09倍。
由于阿里巴巴的财政年度日期截至3月31日止,为便于比较,笔者将阿里巴巴的季度数据组合成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的数据。
从上表可见,腾讯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长都不及阿里巴巴。腾讯在网游市场的龙头地位让其享有高利润,此外广告业务的利润也颇为可观;而阿里巴巴近年绸缪布局互联网生态和投资云计算,除了核心的电商业务之外,其他业务均处于亏损,这包括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以及创新项目。
腾讯在阿里巴巴亏损的这些领域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就其披露的信息来看,数字媒体和娱乐或处于亏损状态,云计算尽管增长迅速,却步于阿里巴巴后尘,估计目前仍难扭亏,所以对等来看,腾讯的对应业务应该也是亏损状态(净利润方面)。
它们的这些非核心业务可能会成为未来的战场。在云计算方面,阿里巴巴先拨头筹,在娱乐和生活生态方面,腾讯凭借社交媒体的优势或扳回一城,但是阿里巴巴在企业数字化方面可能走得更远……确实有点难以抉择。
再来看估值,按2020年3月19日的收市价计算,阿里巴巴的估值明显较低,见下表,笔者认为有几个原因:1)腾讯作为权重最大的恒指成分股之一,本身自带流量;而阿里巴巴作为港股市场的新丁,成交量自然跟不上;2)疫情对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商业务打击可能比较大,因为复工延迟,供应链和物流尚未完全恢复,导致许多电商的生意受到打击,相反,腾讯的网游却得益于宅家概念;3)阿里巴巴对商家的援助力度可能让市场担心其第一季及上半年的业绩表现。
从长远来看,这两家公司无疑都将受惠于疫情过后的新经济发展趋势。港交所这几年力促改革,为的就是吸引阿里巴巴回归,未来入指甚至入“通”都应该是迟早的事,阿里巴巴与腾讯的流动性折让差距有望逐步缩减。
这两家科技巨企在资本市场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明星”“大腕”怎么了?更应接受公众批评!
举凡当公众批评某某知名人物时,总有些人会为他们极力辩护、开脱,说“公知”“明星”等也是人啊,不能因为他们犯下一时或一丁点的错误,就不依不饶,就嘲笑、挖苦,甚至抹黑他们,且会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以一眚掩大德”之类的古训和道理来论说。
这些话听起来都对,但是要分由谁来讲。面对犯下的错误,如果由批评一方来说,从某种程度上看,便代表着一种原谅,但若由被批评一方来说,那就有推卸、回避问题的嫌疑了,性质完全不同。
的确,“公知”“明星”“大腕儿”等也是人,可绝非一般人,绝非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他们拥有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粉丝,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时刻被外界关注着,所犯的错误,哪怕是“一丁点”的错误,也都会被放在聚光灯下,都很可能会误导、改变一些人认识观、价值观。因此他们与普通人犯错误所产生的后果及影响大不一样。
正因为“大不一样”,正因为他们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抑或拥有着闪耀的光环,才更加应该接受公众、媒体或批评家们的监督与批评,要有这份胸襟和度量,而不是遇到问题就想方设法予以狡辩、否认,甚至反驳、回击,这些都是非常不明智,甚至愚蠢的做法。
所以,作为“公知”“明星”“大腕儿”们,包括一些重要岗位的领导同志,都首先应该学会自律,严于律己,而非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要尽可能地少犯错误,尤其是一些低级错误、常识性的错误。这不是有意在刁难或吹毛求疵,而是对他们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况且既然享受了“公知”“明星”等荣誉所带来的社会地位、利益等,那么就要为之付出和承担相应的东西,比如社会、榜样力量等,这是毋庸置疑的。总之,要对社会、对公众起到良好的、示范性的作用,而不是消极的、错误的引导。
之前就某大学校长念错字一事,便有学者对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笔者认为并不过分。众所周知,某大学是我国一流学府,其校长又是一流学府的掌门人,可算是众多学生为之仰慕的精神导师,在学生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威望,而在万人瞩目的场合,竟然念错了一个连常人都很难念错的汉字,这就是硬伤,是不应该犯下的低级错误。试想,这样一个错误,会对学生及社会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至少难免会让外界对大学人文素养缺失等一直被外界所诟病的问题再度引发强烈的联想和猜疑。这其实不能怪外界,只能怪我们自己很多方面没有做好。
再比如,有位业界非常知名的书法家,同时也是某大学教授,总喜欢在作品落款处题上“甲午年”“丙申年”“戊戌年”等这样错误写法的年号,并似乎有意将其当成了所谓的个人风格,即便有人为其指出其中的不对,说出不应该这样写的道理,他却依然不乐意,更不接受,仍旧一意孤行,由此也便带坏了一大批他的学生和追随者,在落款时基本都会犯有类似的错误而满不在乎。
更有趣且可笑的一个例子是,有位学生带了几件作品给他特别崇拜的某著名画家看,其中有件是书法,画家看后直夸:“这书法写得好、写得好。”学生赶忙回答说:“这是学谢无量的。”“谢无量?”画家一愣,又接着说道:“谢无量是谁?找时间带他来见见我。”笔者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气氛有多尴尬,弄得那位学生竟也一时不知如何应对了。
其实在文艺圈,尤其在书画圈类似上面的例子还有很多,也大都发生在一些所谓有影响力的人物身上,公众对此难道不该批评?他们自身也难道不该好好反省?务必清楚,影响力越大就越不能任性,说话做事就越要认真谨慎,要意识到你的身上聚集着太多的目光,背负着太多有形或无形的。而公众对你的批评也好,指责也罢,很多时候是对你还寄予更高的期望,绝非嘲笑,更不是揭短或者抹黑。须知,我们任何人都没有嘲笑的资格,但却有批评的权力,只要你犯了错误,就理应接受大众的批评,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坦然面对、勇于承担、积极改过。我想若把这份态度真诚地呈现给公众,他们也不会像一些人所说的那么“胡搅蛮缠”“不依不饶”,怕就怕在你一脸傲慢且不思悔改的样子,这就很难得到实际的宽恕和原谅了。(注:本文王进玉,艺术评论家)
齐白石
“
▲
大腕指挥当“导赏” 雨后奏响《欢乐颂》
10月5日晚,在细雨中,乐迷们如约相聚在秋意浓浓的中山陵音乐台。《森林的交响》——中国交响乐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音乐会在这里奏响,为2020第六届南京森林音乐会画上圆满句号。
这两天中山陵音乐台天气变幻莫测,10月5日清晨还是阳光明媚,到了下午天气转阴,观众入场前,天空飘起了牛毛细雨。在灯光映衬下,音乐台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朦胧,给乐迷们带来独特体验。虽然天气已略带寒意,但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仍然热情不减,台下座无虚席,观众们穿着五颜六色的雨衣,安静地坐在雨中等待演出开始。
当晚演出原定7点半开始,但细雨造成了影响。因为舞台上,中国交响乐团弦乐组的位置在遮雨棚边缘,容易受雨影响,而弦乐乐器不能淋雨。为了保证乐器不受影响,演出暂时推迟,等雨停后再进行。著名指挥家李心草出现在了舞台上。“2020年的国庆中秋假期,我觉得在我一生中都会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我来到了美丽的南京,来到了这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感受到了南京观众的热情。尤其是前两天雨挺大的情况下,大家安安静静地坐在这里欣赏音乐,让我非常感动,谢谢你们。此时此刻,因为天上在飘着雨,我们的乐器非常金贵,那么在这里我先跟大家互动一下,我们耐心地等一等——我们真不希望白来一趟。相信再过一小会儿,雨就应该会停下来。”
趁着这个间隙,李心草当了次“临时导赏员”,为现场观众上了一堂欣赏高雅音乐的普及课,介绍了当晚演出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观演知识。以往“贝九”演奏一般都是在室内,这次在室外演奏长达70分钟,非常罕见。“而且下午排练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在中山陵音乐台,真正地能体验到音乐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李心草说,排练时,全体演奏家都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这首乐曲和这片森林,和中山陵音乐台达到了完美融合。这里不仅有伟大的建筑,还有开阔宏大的空间效果和自然声场,在这里演出是其他地方都无法带来的美好体验。”
一切美好都值得等待。晚上8点整,仿佛是现场观众的热情驱散了乌云,雨停了!在迅速有序的准备工作之后,在全场观众热情的掌声里,中国交响乐团在李心草的带领下来到了舞台上,奏响第一个音符。除了激情澎湃的交响曲,四位歌唱家的出场也给现场观众带来了惊喜。当晚是2020南京森林音乐会的第五场演出,也是本届森林音乐会的闭幕演出。今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著名音乐家,这场演出由中国交响乐团与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合唱团,以及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女中音歌唱家蔡静雯、男中音歌唱家刘嵩虎联合呈现。
当熟悉的《欢乐颂》旋律响起,台下观众纷纷跟着打起了拍子,现场热烈的氛围一扫秋夜的凉意。带着孩子来观看演出的赵洁莉表示:“很开心!在音乐台看演出的感觉太奇妙了,这是在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非常感谢台上的艺术家们,最后一天带来这么精彩的演出。”对观众们来说,这是一场完美的音乐盛宴,人与自然,与艺术,此刻真正融在了一起。
5场演出吸引超千万人线上看直播
数据显示,2020第六届南京森林音乐会5场演出共有271位音乐家,为南京观众带来长达7小时的演出,有5644人次前往中山陵音乐台,现场观赏本届森林音乐会。而通过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牛咔视频及南京广电5GLive频道实时观看直播人数超千万。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和现场的引导,“音乐会导赏”小程序成为本届森林音乐会的一大亮点,5天演出,近万人次扫码体验了音乐会专业导赏服务。
本届森林音乐会期间,几个分会场的活动也各有亮点。南京广电音乐频率主持人在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报告厅,和300名师生一起,欣赏了同步直播。经济广播用一场“致敬最美逆行者,共享森林音乐会”的活动向白衣天使和家人送上问候。现场导赏主持人徐浩宇、杨松,带领分会场的近百名观众,在影院收看了实况转播,这些观众中,很多都是南京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和家属。十八频道则把森林音乐会现场直播和频道粉丝节融合起来。
本组撰稿 南报融媒体记者 邢虹 翟羽
昨晚,在细雨迷蒙中乐迷们如约相聚在秋意浓浓的中山陵音乐台,欣赏2020南京森林音乐会闭幕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