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要克隆猛犸象,为何没成功,因有三个难点至今无法解决
猛犸象是远古时期地球上最大的象,身高超过5米,体重可达12吨。从考古发现来看,最后一批猛犸象在距今4000多年前灭绝,因此也给我们留下了莫大的遗憾。进入21世纪后,美国科学家多次表示,要用克隆技术复活猛犸象,但因为三个难题导致他们至今未能成功,究竟是什么难题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提到“克隆”,想必很多读者都不陌生,但未必深入的了解过。“克隆”是英文单词“clone”的音译,意思是无性繁殖。众所周知,人体细胞都携带DNA遗传信息,但能够传递遗传信息的只有细胞,而克隆技术就打破了这样的繁殖方式。比如,从A和B两只母羊体内分别提取两颗细胞,再从细胞中分别提取细胞核,同时将A羊细胞核注入B羊细胞,然后经过生物电击处理,将B羊卵细胞培育成胚胎细胞,接着再放入C羊体内,最后C羊成功生出一只和A羊一样的羊。
以上提到的克隆方式,也就是著名克隆羊“多莉”的产生过程。纵观克隆技术的历史,其实早在1965年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教授就成功克隆了蝌蚪。到上世纪90年代,因为“多莉”的横空出世,所以克隆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关注,而克隆技术也日渐成熟,很多动物都能成功克隆出来,比如2017年克隆猫“大蒜”就成为了“网红”。值得注意的是,克隆技术涉及到自然伦理问题,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严格的限制。
在克隆技术的应用范围内,最具价值的领域或许就是保护濒危物种,以及复活已经灭绝的古生物,比如猛犸象就是各国科学家们重点的研究对象。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科学家们就宣称要复活猛犸象,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不了了之。又过了十多年,美国的古生物学家开始研究克隆猛犸象,但也迟迟未能成功。
为何克隆猛犸象没有成功,真实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虽然克隆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要想克隆猛犸象,还有三个难关要攻破。第一,获得猛犸象的完整遗传基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古生物学家们虽然发现了一些猛犸象的化石,但因为年代久远,所以无法提取其中的细胞物质,所以说科学家们连第一步都没有迈出去。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俄罗斯考古学家在2012年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发掘出了一部分保存完好的猛犸象残骸,而且从它的组织细胞中成功提取了完整的遗传信息,但是新的难题也随之出现。科学家们发现,猛犸象遗骸已经被冰冻几千年,细胞还有活性吗?
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难题,无法确定猛犸象细胞是否还能活性。
为了验证冰冻后的细胞能否进行克隆技术,科学家们用牛进行了一次实验,毕竟猛犸象细胞太珍贵,不敢轻易用来做实验。首先,科学家们将牛屠宰后放入-100—-50℃的温度下冷藏一个月,之后将冷冻牛放入室温自然解冻,然后再继续冷冻和解冻,反复5-8次,用来模拟猛犸象在冻土层中的环境。最后,科学家们从冷冻牛体内提取细胞进行试验,结果证明冷冻后的细胞依然有活性。既然如此,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克隆猛犸象了呢?科学家们表示还没有把握,毕竟猛犸象冷冻了几千年,如果贸然克隆还存在极大的风险。
最后,还有第三个困难,即寻找合适的孕体,也就是上文提到的“c羊”。假如科学家们解决了前两个问题,他们又该如何选择孕体呢?在此之前,科学家们提取了一颗猛犸象的细胞,按照正常克隆技术的流程进行试验,将融合了猛犸象细胞核的细胞注入到一只山羊体内,结果融合细胞在山羊体内没有正常分化,说明试验失败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用山羊孕体注定不会成功,因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生物,所以要选择和猛犸象同类的生物,也就是用大象作为孕体,但目前地球上大象种类繁多,是不是都可以,还是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科学家无法判别。
克隆技术是个复杂的生物工程,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还要有资金上的支持,毕竟科学研究都是烧钱的。因此,国外媒体报道称:如果美国科学家复活猛犸象,首先要得到议会的财政支持,少说也要几个亿的资金,所以科学家们,如果非要研究这一项几乎不可能成功的课题,谁都得慎重再慎重。
联合国发行12种濒危动物邮票
新华社联合国2月17日电(记者王建刚)联合国邮政管理局17日发行了与《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合作推出的第27版濒危物种系列邮票。
该套邮票所展示的12种动物均被列入《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
由葡萄牙设计师桑德拉·马西埃拉设计的这套邮票展示了世界各地多种动物,包括大锤头鲨、安第斯火烈鸟、达尔马提亚鹈鹕、埃及秃鹰、西藏野驴等。
这套邮票的发行日期为2月17日至22日。其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三届会议在印度举行。
目前,联合国邮政管理局是发行美元、瑞士法郎和欧元三种货币面值邮票的唯一邮政机构,自1951年成立以来已发行1000多种各类邮票,主题涵盖全世界普遍关心的各种议题和问题。
Internet of Elemphants推濒危动物保护AR游戏《Wildeverse》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周五,肯尼亚增强现实(AR)游戏开发商Internet of Elephants 跟来自婆罗洲自然基金会(Borneo Nature Foundation)、古奥卢戈三角猿基金会(Goualougo Triangle Ape Foundation)、亚特兰大动物园(Zoo Atlanta)和切斯特动物园(Chester Zoo)的保护科学专家合作推出了最新的游戏。
这款名为Wildeverse的新游戏利用AR技术打造了一个虚拟森林,玩家可以在其中寻找特定的动物或动物行踪线索。
尽管这款游戏原本是要在户外玩的,游戏半径为30米,但因为新冠病毒大流行迫使团队调整开发方向,即开发了一个可以让人们在游戏控制移动或在更狭小空间内四处走动的选项。
游戏以一个基于聊天的部分开始,它会向玩家介绍游戏玩法并围绕玩家将要探索的虚拟环境设置一些背景。它的图形并不专注于创造一个完全沉浸式的丛林环境而是创造一个可供玩家探索的抽象森林和树冠。计时器将会记录玩家完成一项任务所要花费的时间,包括在AR创建的森林中识别特定的动物或寻找它们的踪迹。
一旦任务完成,玩家将会跟一位真正的自然资源保护者进行脚本化的互动,这位自然资源保护者则协助Internet of Elephants游戏开发者想出了这个游戏概念,并为游戏中真正的动物了研究帮助和支持。
这款游戏可以在任何支持ARKit或ARCore的iOS或Android设备上玩。
挑战的范围从寻找动物本身或它们的足迹、食物残渣或粪便到寻找非法的人类活动和对四只真正的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栖息地的威胁。
该公司在一份中指出,为了制作这款游戏,由公司创始人Gautam Shah领导的Internet of Elephants开发人员实际上有去拜访了婆罗洲和刚果的丛林、有跟环保人士就他们的工作和野生动物寻找展开过交流。视频。。。
“全世界的类人猿数量都在锐减。野生动物保护只有在足够多的人对此感兴趣的情况下才会成为全球的优先事项。当地的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正在进行一场艰苦的战斗,只有一小部分人给他们了支持,”Shah在一份中说道,“我们的任务是把今天玩游戏的20亿人变成野生动物爱好者和保护努力的支持者。”
对Shah来说,Internet of Elephants的最新推出延续了公司的使命。2015年,出生于美国的Shah放弃了咨询行业的职业,成立了自己的AR游戏公司。Internet of Elephants团队的其他成员实际上也有同样有趣的故事,包括产品负责人Jake Manion,他曾担任Aardman动画公司创意总监长达6年时间。Aardman公司则是《超级无敌掌门狗》、《小羊肖恩》等知名动画背后的工作室。
Shah认为,野生动物游戏有三个主要的保护元素:首先,它在玩家和与之合作的环保组织之间建立了一种,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环保组织实际上在做什么;这款游戏还迫使玩家面对森林火灾、非法砍伐、盗猎等问题以及跟保护工作相关的挑战;最后,游戏还融入了教育元素。
目前这款游戏还没开始盈利并且它将继续免费,但Shah希望随着开发的继续以及多人游戏功能的加入能增加一些产生收入的元素。
这款游戏是关于通过最新技术工具和游戏玩法来连接和教育新一代大自然保护的一个奇迹。
“我们想让野生动物成为一个积极的、令人兴奋的话题,成为数百万目前跟保护无关的人们日常交谈的话题。我们想让Fio、Buka、Chilli和Aida(上面提到的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成为名人,就像金·卡戴珊、梅西和唐纳德·特朗普那样,”Shah说道,“人们的注意力比他们想象的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