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4岁,年入百万”
帕梅拉·瑞夫始终记得那个极其普通的午后。
她在一本书上读到了这句话:“找一份你喜欢的工作,从此将再也不用工作”。
那年她刚满10岁,对于“工作”一词的概念还尚且模糊。
那时帕梅拉并不知道,这句话在日后将成为她人生中极其重要的灯塔,指引着她向着另一个方向全速前行。
最近,一位叫做帕梅拉的德国健身博主,出圈了。
疫情期间,室内健身成为主流,帕梅拉所制作的健身视频也因此频频登上热搜。
中国网友称她为“魔鬼”帕梅拉,而她之所以被称为“魔鬼”,是因为她的健身视频大多都是高强度且效果显著。
在大众眼中,这个金发碧眼的德国女孩更多的被定义为“专业健美教练”。
但实际上,这位刚刚24岁的女生已经登上过《福布斯》杂志的封面,拥有自己的美妆生产线以及运动APP,并且她所撰写的书曾经蝉联亚马逊销售榜第一位。
在很多女生刚踏入社会的年纪,帕梅拉已经收获了巨大的财富以及名利,有人说,她的成功是时代的馈赠,也有人说,她的事业是幸运的产物。
然而,当我们回头仔细探究她的“成功经”时,却发现,真正将她推向风口的,从来不是“时代”与“幸运”,而是她日复一日的努力与坚持。
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她17岁的一次“偏差”。
位于莱茵河东岸的卡尔斯鲁厄,是德国第二大的城市,四季平均在10度以上的天气,让卡尔斯鲁厄拥有舒适的气候与环境。
1996年,帕梅拉·瑞夫出生在这座城市的一个四口之家,她的父亲是一名摄影师,母亲经营着一间服装店,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位比她年长5岁的哥哥。
婴儿时期的帕梅拉(右)
如果将这个德国女孩24年的人生拉长来看的话,会发现她17岁前的人生,可以用“一帆风顺”四个字来形容:优渥的家境与开明的家长,给了帕梅拉幸福的少年时代。
在学校,她因为自律与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时,这位笑容极具感染力的女孩,还有着极好的人缘。
就连帕梅拉自己都承认:“虽然这么说不太好,但是我在成长过程中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
幼年时期的帕梅拉
然而,一切都在她17岁这年改变了。
在这年,她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挫折,亦是转折。
临近高中毕业,帕梅拉在升学考试中拿到了德国教育系统中的同届最高分,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读的专业。
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帕梅拉却迷茫了。
在父母与老师的眼中,他们几乎已经默认,优秀的帕梅拉会成为一名律师或者是医生,并顺着这条“精英之路”一直向下走去。
然而,帕梅拉对于这条被铺好的道路,并没有太大兴趣,这种职业生涯让她每每想到,就倍感乏味。
她说:“我基本上是站在那里,被父母所有的希望所包围,不知所措。”
帕梅拉深知,自己站在了人生重要的分叉路口,而此时做的决定,则会在很大程度影响自己的人生进程。
在思考挣扎许久后,帕梅拉做出决定——要做一份“看到眼睛里就会有光芒”的工作,而自己的这个理论,源于她曾经读到的来自马克·吐温的一句话:
“找一份你喜欢的工作,从此将再也不用工作”。
而这份工作,则是成为一名扎根于互联网的健身博主。
在当时,她的这个决定并不被家人与朋友看好,在他们眼中,“成为网红”这件事情不是正规职业,而是“不重要的爱好”。
但对于帕梅拉而言,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
在她彼时长达17年的人生中,运动始终是其生活中重要的构成板块——帕梅拉10岁开始跳舞,15岁就进入健身房进行力量训练。
高中毕业那年,帕梅拉就已经累积了近50万粉丝。
彼时Instagram刚刚兴起,没有人知道这个社交网络的未来会走向何处,每个博主都在做着不同的尝试,所以,当一家澳大利亚茶类品牌找到帕梅拉做广告时,她并没有拒绝。
虽然这条广告只让帕梅拉赚到50欧元,但是却让她前所未有的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乐趣所在,以此为起点,她开启了自己“健身博主”的职业生涯。
一切都充满未知,帕梅拉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成功,她唯一确信的是,这份工作能让她眼睛中出现光芒。
在网络上,帕梅拉建立起两个账号,一个是属于她自己的个人账号,在上面她罗列起丰富且极具条理的内容:从健身到护肤,再到个人观念与网友答疑,帕梅拉都条理清晰的进行梳理。
帕梅拉的Instagram账号
此外,她还拥有一个美食的账号,在这个账号上,她着各类健身食谱,这些食谱都是她亲自设计且烹饪过的,为了确保食物的味道,她每一道菜都会亲自品尝,并不断调整修改。
在帕梅拉的坚持下,在短短几年内她的粉丝从50万到200万,再到如今的600万,同时她还会在YouTube上发布自己录制的健身视频,其中最热的视频有近4000万人次观看。
她所倡导的健身方式开始影响越来越多的网友,而“帕梅拉”三个字比起名字,开始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
出现在镜头前的帕梅拉看起来格外光鲜,而在镜头之后,她所付出的努力也超乎常人想象:
工作再忙,她都会每日抽出时间来进行锻炼,并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研发出了52个健身食谱。
如今,帕梅拉每年单靠视频点击量,就可以赚到上百万广告费,2019年,她还登上了《福布斯》杂志的封面,并受邀参加福布斯30岁以下的欧洲峰会。
这一年,帕梅拉23岁。
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的帕梅拉
许多人以为,这位年轻的女企业家背后,一定有着一个巨大的运营团队,而事实是,她仍住在自己卡尔斯鲁厄的二楼卧室内,而她背后的团队,只有她的家人——哥哥是她的摄影师,爸爸是她的会计。
如今,距离她决定追随自己梦想的那个17岁,过去了不到6年,在这不长不短的时间里,帕梅拉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梦想与现实,从来都不是顾此失彼的事情。
而她眼中的光芒,也越发明亮了。
与帕梅拉相对顺遂的人生不同,温迪·艾达的人生,在43岁这年发生了“坍塌”。
在此之前,她过着普通且平淡的人生——大学毕业之后结婚生子,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并且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做着同一份会计工作。
日子过得波澜不惊,但温迪却乐在其中。
温迪与女儿
然而,一切都在她43岁这年发生了转变。
这一年,婚姻破裂像一块巨石一般,投入温迪平静生活的水面,水花落下后,她突然看见了生活的本质:
自己的人生好像从毕业那天,就在某种程度上停滞了,往后的日子,她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却唯独不再是自己。
而当她在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时,发现如今的自己事业平淡,婚姻失败,皮肤粗糙,体重更是高达177斤。
温迪突然发现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了一切,却唯独没经营自己。毫无预警的,她走入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就当所有人以为温迪人到中年,就将这样向命运妥协时,她却在女儿的鼓励下很快振作起来,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和女儿一起走进了健身房。
彼时温迪没有想到,这份“不放弃”,将会转化为一种力量,推开自己“第二人生”的大门。
温迪(左)与女儿
然而,“推开”的过程并不简单。
初入健身房,没有太多健身经验的温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得其道,无论怎么努力,体重都没有下滑的趋势,还因为运动姿势不对,而让身体遭受了伤痛。但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不断坚持。
这一坚持,就是20年。
在温迪的努力下,她开始越跑越快,状态越来越好,而更让她惊喜的是,自己曾经被称为“游泳圈”的肚子上,竟然出现了马甲线。
同时,温迪还开始挑战自己曾经不敢设想的事情,在57岁那年她甚至鼓起勇气参加了选美比赛,并且在第一次参赛时,就捧回了三座奖杯。
获得选美比赛冠军的温迪(右二)
此后,参加选美比赛成为了她人生中的“固定项目”,在先后8次获得了全国冠军后,温迪决定开启自己的另一段职业生涯——成为一名健身教练。
此时温迪已经年过50了。
温迪的故事被人发布到网络上,鼓舞了许多美国女性,她开始有机会登上杂志封面,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与坚持,同时还开设了自己的健身课程,帮助更多的女性重拾自信与健康。
2012年,温迪同时获得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是被认证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活跃在业界的健身教练,第二个则是1分钟做了37个立卧撑——一种可以充分锻炼全身肌肉的动作。
这一年,温迪刚好60岁了。
长时间的坚持运动,让温迪的年龄实现了“逆增长”,纵使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外婆,但当她与女儿站在一起时,比起母女,两人看起来更像是姐妹。
温迪(右)与女儿
在走出人生阴影的同时,她收获了事业,也再次遇见了爱情。
回头看,43岁那年那场巨大的打击,反而成为了温迪的某种幸运,让她在生活的废墟上重建了人生,也让她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并为之努力。
今年温迪68岁了,年龄早已不再是她的枷锁,反而,如今的她比任何时候都充满活力,她说:
“如今的我,正处在人生中最好的时候。”
时代早已改变,在当下,每个人都不再轻易囿于年龄与刻板概念,而是拥有了更多踏入广阔人生的可能性。
曾经,刚走出校园、只有17岁的帕梅拉大概未曾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所创建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理念,将通过网络,影响数以百万计的人们;
曾经,生活支离破碎、尝遍人生百味的温迪,也不敢设想,自己竟然会在43岁时与过去告别,迎来自己的“第二人生”。
然而,她们对于自己耀眼人生的追求,从未因为年纪或是外界的目光所动摇,反而选择遵从“自己内心的光”,并为之奋斗与坚持。
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无论是谁,都不应该错过耀活人生的每一次精彩,无论年龄,都不应该放弃人生的多样可能。
毕竟,在漫漫人生路上,你永远不知道在何处,生活会突然掉头;在何处,我们需要全力加速。
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并坚持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放在优先位。
而这样的人生态度,从某种程度上,也与新宝骏汽车所倡导的态度,不谋而合。
新宝骏RC-5汽车
正如帕梅拉身后,有给予她强大支持的家人;温迪身旁,永远站着陪伴她一同健身的女儿。
而新宝骏汽车,也正努力成为乘客在追逐耀眼人生时的“出行伴侣”。
其推出的第二款智能轿车,更是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多样需求,以及当下社会人对于智能的渴望与个性的表达。
从外形上看,新宝骏第二款智能轿车将“星际几何”的设计理念贯穿于全车之中:年轻运动溜背式设计、科技感LED贯穿式尾灯,以及星辉矩阵式进气格栅,让整车具有科技感与辨识度。
新宝骏RC-5汽车
车辆内舱还配置了皮/织物混搭记忆座椅、无线充电功能、自动大灯感应雨刮以及主驾座椅通风加热等。在保证设计感的同时,兼顾了舒适度与实用性。
新宝骏RC-5汽车
而回归系统,新宝骏智能轿车所搭载的“新宝骏车联网”,让驾驶者可以通过语音、移动终端远程操控等方式,实现对车辆多样且人性化的控制,同时满足乘客对智能的渴望与个性的表达。
与此同时,其搭载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以及17项辅助驾驶配置,进一步提升了用户驾驶过程的安全性,为乘客出行“保驾护航”。
新宝骏RC-5汽车
我们永远无法预测,自己在人生路上的下一程会遇见什么,但毋庸置疑,每个人的人生,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与可能,都值得去追求与探索。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永远不要被外界环境所裹挟,永远不要放弃每一个路口与弯道。
二手车经理,年入百万,合理么?
本文首发自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
前言:
今天这个话题特别敏感,但是又特别现实,那就是4S店二手车经理的收入问题,您看了就知道这里的事有多”敏感“了!
一说起4S店二手车经理,很多人站在不同角度看,差别挺大的,问题也挺多的,不信您看!
用户看,比销售“老奸巨猾”,杀价儿坑我们,旧车给低价的就是他们!
销售看,除了和几个二手车商“里应外合”明里暗里的“拼缝儿”,水平也不咋地,要不是指标任务,我才不费劲扒拉的送旧车评估呢!
销售经理看,旧车价格给的总比外面低,影响新车销售,还不服从管理,赶紧换了自己人才好。
总经理看,水平好的,不听话,还总是“掉腰子”不服不忿的,和销售经理总打架,财务经理、售后经理、市场经理也时不常过来告状,诶!水平不咋样的,听话是听话,就是这业务做不上去。
合作车商,要不是这二手车经理在这个职位上,谁愿意“巴结”他啊,看车糊弄,不会报价,还总唧唧歪歪的。
二手车经理自己看,懂业务的不太会什么PPT、EXCEL,做个汇报笨嘴拙舌的,懂管理的不懂业务,底下评估师糊弄,合作车商套路,新车销售忽悠,上面压着下面顶着,着实不好干!
但是我告诉你,卓越的二手车经理,年入百万,你觉得合理么?
看到这标题,肯定有不少人想留言,肯定有的会说,二手车经理多么苦逼,别说年收入一百万,连十万都没有。
还有的人说,年入百万,别逗了,XX品牌4S店二手车经理一年茶水钱也不止这个数吧?
其实可能都有极端现象,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赚干净钱,做正经事的4S店二手车经理应该做什么?做好了应该有多少收入的正经问题!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桌子下”的事,欢迎留言,我们改天说说。
那好,我们举个例子,各位看官想想!各位老板算算!
一个重视二手车业务且管理得当的4S店二手车经理,团队10个人,每年置换车辆1000台,单车平均批发毛利6000元,加上补贴和相关单台1500元,置换批发业务年毛利总额750万。
本品牌零售600台,单车平均零售毛利10000元,加上补贴和衍生业务收入单台3000元,品牌二手车零售业务毛利总额780万。
差不多一个BBA级别品牌,成熟市场,基盘客户良好的4S店年新车销售3000台左右,且二手车零售配资1500万元左右,如果真的团队给力,二手车经理卓越,整体毛利1500万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老板们要算账,扣除七七八八成本,至少净利润也要在900万以上。
10个人,一年给您赚900万,这带头的部门二手车经理,一年赚不到100万,合理么?
整体部门收入达不到20%+,要么流失出去,要么出工不出力,实际收入大打折扣。堤内损失堤外补,这道理,您懂吧?
最近有不少4S店的二手车经理来和我谈心,有的说今年干的太累,想换换岗位;有的说今年贡献大,但是整体收入下降,想出来自己干;有的说没有安全感,总觉得被鄙视;有的说,集团换领导了,估计快被干掉了......
总之,随着4S店对二手车业务越来越重视,二手车经理的“好日子”不长了,大部分二手车经理,尤其是那些“听话”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付出的多,薪水少。
但是,大多数二手车经理,其实有明显的“瘸腿”!
维修出身的二手车经理:
检测水平没问题,但是车型理论知识,店内管理表格,团队沟通协作等方面有较大的短板,尤其是设计个业务流程、做个合同、写个总结,整个PPT,那就有点“要命”了!
销售出身的二手车经理:
沟通谈客户是优势,上下搞关系有经验,但是由于二手车专业技术的缺失,很容易被底下业务大拿们“挖坑”,自己有时候总是心里没底,说话不硬气,文字和总结也有些短板。
经验不足的二手车经理:
有不少4S店二手车经理都是“调岗”过来的,这几年多是“自己人”来担任管理二手车,但是这些人往往忠诚度高,但是实际经验明显不足,一时半会积累太难,合作二手车商人家也不可能教你“上树”的真本领。
经验丰富的二手车经理:
有自己的渠道、有自己的团队,但是长时间“借外力”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敏感度下降,很容易“武断”导致问题,同时由于“自信”往往和其他部门冲突多,矛盾大,整体协作难度高。
团队提拔的二手车经理:
一个4S店培养出来的成熟且专业的二手车经理,没有5年时间,并且这个人有自我进化意识是非常难得的,但是往往到了这个“成熟期”,薪酬如果不跟进,很容易被“挖”走,二手车熟手的价格和新手差别很大。
外部招聘的二手车经理:
有经验的信不过,理论好的难落地,实战强的不会带团队,相对综合能力强的二手车经理,给钱少了不来。给钱多了,店总不平衡,销售经理捣乱,别的部门眼红,最终也多是“不欢而散”。
山不转水转,是金子总要发光,优秀卓越的二手车经理更多的是“打铁自身硬”,这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二手车业务不同于新车,二手车经理在4S店的价值会越来越重要,毕竟其涉及到新车销售、置换业务、售后基盘、用户转化、金融保险、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人事等等一系列业务。
在欧美日本等成熟的汽车流通国家,4S店和经销商集团的高管都是要经历过数年的二手车“磨练”才能晋升,不懂二手车就不能晋级。
中国这一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好的二手车经理,卓越的人才就应该有其价值。
每一个阶段爬坡不仅有大量的经验和案例积累,更需要不断补充各方面知识和进化,正所谓行行出状元。
奴、徒、工、匠、师、家、圣,这七个层次,你在哪里阶段呢?
只要你的本事到了,即使现在薪水不到,你也可以在这个圈子游刃有余了,搜索小程序”伍车学府“找到资料库,找到4S店二手车经理升级课,课件首次公开,限量下载。
大学生回乡种瓜年入百万他从“笑柄”变成了“招牌”
马明盼手捧甜瓜,笑容灿烂
河南商报记者付首鹏通讯员周豪科文/图
郑州大学毕业,放弃国企工作,却回到农村老家种甜瓜,洛阳市汝阳县人马明盼,一度成了别人眼里的“笑柄”。然而他种甜瓜却种出了甜头,第一年就卖了十几万元,今年更是有望突破200万元。
8月10日,在位于汝阳县小店镇李村的“甜瓜小镇”,马明盼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现在他大学生的身份成了别人眼里的“招牌”,“别人说我甜瓜种得好,是因为我是大学生,懂科学,好研究,别人种不来。”
郑州大学毕业生返乡种甜瓜
今年33岁的马明盼,2009年从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后,曾在多家国企工作,收入高时曾月入3万元。
然而在工作了5年后,已经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马明盼,却放弃了国企的工作和熟悉的材料专业,回到了农村老家种甜瓜。
“我就是想自己创业,在农村创业成本低,家人也都在农村,也能帮上忙,所以就回来了。”马明盼说。这样的理由并没有得到家人的认可,甚至他还成了别人眼里的“笑柄”,“一开始建的两个瓜棚,是我自己买材料搭建的,搭棚子的时候周围都是看的人,还有不少人议论我。”
“为了让爸妈支持我,我就跟他们讲前景有多好,现在想想真是‘连哄带骗’,好在效益还不错。”马明盼说,第一年他种的甜瓜,两个大棚加上露天种植的甜瓜,卖了十几万元,“也是看到效果,爸妈也就不说啥了。”
如今,马明盼种甜瓜已有6年时间,大棚的数量也从开始的两个变成了现在的70个,6年里每年的收入也都在上升。“今年端午那一天,我就卖了7万元。”马明盼说,今年截至目前,他的销售收入已达到170万元,预计整个甜瓜销售季收入会突破200万元。
同时,在马明盼的影响下,当地从去年10月开始规划建设甜瓜小镇,将附近6个村的集体经济项目统筹规划,统一建在李村,由马明盼管理或指导种甜瓜,并带动了甜瓜种植承包大户15户,带动农民创业就业230人左右。
自称在用“理科思维”种甜瓜
时下,正是甜瓜大量上市的季节,在马明盼所在的“甜瓜小镇”里,不仅是一派采摘、分拣、包装、销售甜瓜的景象,还有接连而来的参观者。
“我种的甜瓜,甜而不腻,而且种植期也比别的长两三个月。”接待完一拨来自信阳的参观者后,马明盼说,这些优点得益于他把“理科思维”用到了种甜瓜上。
“为什么要种甜瓜,而不是我们这儿出名的香菇、红薯?”马明盼说,在他看来,甜瓜能够直接吃,香菇、红薯还需要二次加工,对于购买者来说,在考虑吃的时候选甜瓜的概率就大点。
在应对甜瓜“癌症”根结线虫病害时,传统的方法是发现后立即打药,而马明盼则是从截断病害传播的根源上找办法,采取甜瓜地挖槽,槽底上覆盖薄膜,把甜瓜种到槽里,这样即使出现这一病害,也只会阻止在单个槽里,从而降低病害带来的损失。
同样,他从能够增加甜瓜甜度、拉长上市时间的光合作用、土壤肥力等因素入手,通过计算并反复实践,研发出“50%发酵牛粪无土高效长季节栽培薄皮甜瓜技术”。这样的技术下,甜瓜的叶子又大又绿,光合作用能力强,产生的养分就高,瓜就甜,这还将甜瓜的上市时间从每年的5月至7月,拉长到了10月底。
“理科思维”的运用还体现在了销售上。“别人的瓜论斤卖,我的瓜先分等级再论斤卖。另外别人卖瓜,都说自己的瓜甜,我不这样说,我说我的瓜长在牛粪上,买瓜的人一听,就会想到不上化肥,牛粪发酵过,不用打药,一推理自然就会想到瓜甜,买的人也就多了。”马明盼说,也是因为此,现在他成了那些甜瓜种不好的人的“挡箭牌”,“别人种不好,就找理由说这瓜是大学生研究的,大老粗咋能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