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庆云
3月6日,《村里有情况》正版平台上映。该片由巩汉林、巩天阔、潘阳和金珠等人主演。这是一部令人五味杂陈的作品。按理说,几位喜剧演员的演技,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整部观看完毕之后,给人一种打着农村戏旗号的轻浮感。农村题材的内容,当然可以用喜剧的方式表达,但为何《村里有情况》给人一种轻浮感呢?
这部想要表达的主题没有问题,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带火农村的民宿,继而可以发展当地的旅游与土特产事业。但是,在具体实现的桥段途径当中,却面对着大量的不可信服。从创作态度的角度讲,这是剧本编剧和导演缺少基本的农村生活考察,继而缺少一种对真实农村生活的敬畏感。从创作手法上讲,编剧导演过分依靠喜剧甚至于闹剧去处理桥段,造成作品真实烟火气的荡然无存。
村里有情况其实可以和杨烁主演的电视剧绿水青山带笑颜对比观看。后者,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故事内容。但是,这部电视剧作品播出之后,被很多观众批评为“书斋式创作”我们的扶贫剧内容当中,确实存在部分作品,无法真正走到农村当中去,只凭借编剧导演的书斋式想象去搞创作。结果,最终出来的作品,毫无真实感可言。像这部村里有情况其实就是典型的书斋式创作。
这类创作模式之下,所有的故事选取,和情节转折,都缺少农村生活的真实维度。比如,在《村里有情况》这部作品当中,开局就是金珠饰演的母亲角色,为儿子强行娶亲,“儿媳妇”竟然自己顶着红盖头进入洞房了。稍后,儿子悔婚,这个“儿媳妇”直接离开,消失得无影无踪,在后续故事当中,不再出现了。这样的情节,真的会发生在农村吗?看完这部的影迷,多少都会质疑。
而这种桥段编排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不过是典型的小品式误会开局罢了。然而,这么一个完全失真的误会,让整部已经带上了毫无真实感可言的帽子。等到后续的故事当中,潘阳饰演的女主角想要欺骗父亲五十万,从而制造了大量无脑闹剧的时候,整部的基调,其实是较为糜烂的,而并非影片最终强行升华出来的什么绿水青山就是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银山”应该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题材内容,需要创认真面对,而不是如此闹剧化的处理。
故事失真,编剧导演缺少农村生活的基础性材料,直接凭借脑子去想象,凭借闹剧和不合情理的转折桥段去填充,出来的作品,必然是质量不堪的。《村里有情况》的本真问题,就是创的态度虚假,并未对自身想要表达的内核带有敬畏之心。基于桥段的虚假,整部的核心内容也就立不住了。
当然,虚假桥段之外,这部另外的问题是,过度的喜剧表达,伤害了故事的真实感与合理性。大量的喜剧影视作品,最后获得观众口碑都不好,主要原因就是,故事虚假,桥段失真,创就试图依靠喜剧的表演方式去补齐了,仿佛喜剧内容就不需要真实感了。而我们很多小品喜剧的表演工们,也天真地以为,喜剧表达可以失真,可以不必基于真实感了。
最终出来的作品,就是《村里有情况》这个样子了。演员们都在卖力地进行喜剧表演,但是,大家越卖力,桥段越失真,越把角色降低了智商,演成了一个。而最终,这类闹剧又非得强行升华,造成影迷觉得它在自欺欺人了。而这种闹剧化的表演方式,最终无法实现影片价值观的传达,反倒是侮辱了影片的价值观。
他山之石,《山海情》把《山海情》和这部《村里有情况》放在一起去看,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天壤之别。优秀的农村剧,首先就要基于真实,传递真实的矛盾冲突,并且寻求真实的解决方案,继而,要有“写实式”的表演方式与镜头记录方式。如果要更为高级的表达的话,则需要主角灌注对家乡对民族发展的大情感。比如《山海情》当中的得宝,《大江大河》当中的宋运辉等等。
村里有情况的诸多问题,其实是代表了一类书斋式作品的大问题。我们不是搞不好农村戏,而是部分影视从业者,缺少敬畏之心,在剧本创作上,就开始大面积放水。这样的闹剧,还真的不如去处理一些无关痛痒的闹剧题材内容,不要触碰严肃的农村扶贫题材。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农村
农村,指乡下,不同于城市、城镇而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相对于城市的称谓,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场)、林场(林业生产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跟人口集中的城镇比较,农村地区人口呈散落居住。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前,社会中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同城市相对应的区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叫乡村。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