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严惩恶意商标申请注册和违法代理行为
工人日报讯(记者杨召奎)记者近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市场监管总局同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结合实施《商标法》及《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若干规定》,持续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严厉惩治恶意商标申请注册行为和违法代理行为。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商标注册制度改革,优化程序、缩短周期、降低成本,让市场主体享受到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商标注册服务,但也出现了以傍名牌为目的的恶意申请、为转让牟利而大量囤积商标等问题。
今年4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修改,将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次修法,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就增强商标使用义务、规范商标代理行为、规制商标恶意申请注册行为等作出规定。为了落实好上位法规定,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坚持开门立法,广泛征求有关部委、行业协会和市场主体等社会各界意见,起草制定了《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若干规定》,并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施行。
《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若干规定》着力规范了以下内容:一是强化申请商标注册、从事商标代理业务必须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二是列举对恶意申请商标注册进行审查时的考虑因素。三是严厉惩治恶意商标申请注册行为和违法代理行为。四是优化商标申请注册服务。
马上评|恶意填报、篡改他人志愿这事里,没有赢家
自己高考没考好,浙江台州一学生篡改了3名同学的志愿;因琐事发生矛盾,河南中牟一考生恶意填报同学的志愿。7月12日一天,媒体报道了两起高考志愿引发的“疯狂”操作。
去年,贵州遵义与河南平舆也发生两起恶意填报同学高考志愿的事情。一起是因为室友对自己两次复读的经历开玩笑,引发“同室操戈”;一起是对同班同学心存嫉妒产生报复心理所为。
同学之间或许免不了有些恩怨纠纷,但为了泄愤或嫉妒,恶意填报、篡改同学的志愿,仍令人震惊。经历过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和高考的人,应当都知道,高考志愿的填报是很严肃的事情,事关个人前途命运。任何原因也不能成为恶意填报、篡改同学志愿的理由。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这样的事情却屡有发生。
一般这样的事发生后,被填报和篡改志愿的考生可以通过相关部门的帮助补报或重填志愿,有“惊”无“险”。但也有一些案件,因缺乏媒体的持续报道而从公共视线中消失,这些被侵害的孩子最终有没有讨回公道,让人悬心。为了防患未然,警方、招考单位、媒体需要不断提醒广大考生,注重个人敏感信息的保护,即便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也要保持适度的警惕与距离。
但更让人意难平的是“始作俑者”。他们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视他人前途命运如儿戏的行径,并不完全因为未造成实际性的后果而减轻性质的恶劣程度。对他们如何处置,需要综合考虑;如果造成严重后果,依法严惩也是应该。
按照《刑法》规定,结合以往案例,恶意填报、篡改他人高考志愿,涉嫌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2018年河南平舆事件中,李某最后以涉嫌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2016年山东一例篡改了4位同学高考志愿的作案者,被法院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刑7个月。这些,都彰显了法律严惩此类犯罪行为的决心。
此次篡改3名同学高考志愿的浙江台州学生陈某,被警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拘留10天。这一结果被很多网友质疑“过轻”,担心起不到惩罚当事人和警戒他人的目的。应当肯定,警方的这一处置不乏“教育和挽救”的良好初衷,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也无明显漏洞。但仍有必要强调,包括警方在内的相关部门,在处理此类事件时,还是要看到人心所向,卸下不必要的顾虑和负担,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公平公正地处置。
另外,对于考生来说,类似案件也是警醒。不要认为“无知者无畏”,不要侥幸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自己可以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要以为事发了还可以以“恶作剧”等理由搪塞。法律保护每一个好人,也不会对每一个肆意践踏它的人网开一面。即便从自身角度考虑,一旦罪名坐实,被判处刑罚,今后考公务员、参军等人生选择都要受限。即便只是行政拘留或者被录入征信系统,也会留下污点。
《恶意》:人性中最毫无防备的恶,是他人没来由的恶意
去年6月份,发生过一件耸人听闻的事:中科院研究生请远道而来的高中同学吃饭,却被对方连捅四刀后身亡。
如果稍微仔细了解一下这个新闻,背后的真相可能会让人不寒而栗。
周凯旋是被害者谢雕的高中同学。以前在高中的时候,周凯旋常考第一名,谢雕还要落后他几名。周凯旋觉得自己是上清华的料,结果只考上川大。后来复读,次年考入西安交大硕博连读。上大学后,周凯旋沉溺游戏不能自拔,导致多科被挂,勉强本科毕业。
两年前的同学聚会上,谢雕曾劝过周凯旋,让他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重拾斗志,一定可以再创辉煌。结果这话却让周凯旋怀恨在心,他认为谢雕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是在嘲讽他。
两年后,谢雕成了中科院研究生,前途光明,而周凯旋却一事无成。他去北京找谢雕,谢雕热情招待了他,请他吃饭,又规劝他不要泄气,结果这次,周凯旋却是带着杀心来的。刚在饭店坐下没多久,周凯旋就用提前准备好的刀刺向谢雕,而在杀了谢雕后,周凯旋还举起手做了胜利的手势。
当时看到这则新闻时,背后一阵发凉。为什么一个人的善良,会成为被杀的理由呢?
这则新闻和东野圭吾的这本小说,《恶意》很像。《恶意》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自述的手法。一开始,野野口修就承认自己是谋杀作家日高的凶手,仿佛生怕警察找不到他杀人的合理动机:因为日高所有的作品,都是他代写的,日高窃取了他的写作成果,成了名利双收的大作家,而他却不能拥有姓名,为外人熟知。所以,他杀了日高。加贺是负责调查日高死亡的警察,加贺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推理后,认定野野口修确实是杀害日高的凶手,然而在“杀人动机”上,加贺一直都存疑。
他觉得案情有其他的原因。
或许有人会想,东野圭吾写这本小说的出发点是什么?童年阴影还是父母对于孩子的辐射教育。好像都不是。有一种说法是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那小说中的修经历的又该如何评判。在小说里,修的出场就是弱势的群体,他从学校老师的岗位上下来,通过日高邦彦的介绍开始写儿童专栏。一个有作家梦想的人正通过好朋友的帮忙实现自己的梦想,无论从何处发展都不该朝着凶杀发展。
但修就是杀了日高邦彦。原本以为应该顺风顺水地剖析案情,摆在加贺面前的却是另一个线索。修的房间里发现了大量跟日高邦彦的畅销书类同的小说,不得不引导警察对于修的动机定义为是反抗日高邦彦。紧接着出现的是日高初美的裙子,又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于是摆在面前的是云雾迷蒙,案情错综复杂。
看过第一本小说《毕业》的人都知道加贺从小练习剑道,也是在大学夺得了全国冠军。很多人认识加贺最初的印象大多于新闻对他的描绘。凡是加贺查案碰到的人都一直把他当做明星对待。其实,加贺的父亲同样是警察,也许是来自血液里的因素,加贺的冷静的性格,逻辑缜密的思维对于他侦查案情了很多的帮助。而求助于父亲的帮忙,他在《毕业》中破解了好友间的顺风杀人案。在那本小说里讨论的是利益在几个朋友间友谊中扮演的角色。诚然我同情祥子在旅行中的出轨对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是藤堂错过了祥子救助的时间又因为波香知道秘密而杀人的逻辑让人费解。
小说同样也是如此。学校的差异不只是体现在生源的选择上,也反映在校风与老师的能力上。《恶意》最后的线索回到了两个人读书时代发生的故事。日高邦彦写过一本《禁猎地》因为隐射被妓女刺杀的版画家而引得她妹妹登门要求收回小说修改内容。小说里面的主人公是整天被人欺负的人,因为欺凌的情节太过真实而引起加贺注意。在到底修是不是影子作家这件事上,加贺表现出来的疑问让他接近了案情。
在一本又一本类同的小说面前,人们的注意力开始同情野野口修身上。当然,越是反转完美的动机越说明他有问题。如果说野野口修因为自己的绝症而走上杀人这条路完全不需要理由。那么野野口修因为母亲的抵触和不喜欢去排斥环境就是原罪。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融入环境都被看做一个人是否合群的标志。而修表现出来的拒绝让身为邻居的日高邦彦产生了“好心”。面对这样的“好心”,修并不像我们想得那样心怀感激。
东野圭吾笔下的修注定是一个悲剧的人。他身受母亲的影响却不努力去改变自己,而是作为恶的一方去惩戒帮助的日高邦彦。融入学校以后,他也没有朝着好学生发展,而是站在恶人的边上出谋划策。这都是现在所不能发现的过去故事。所以,面对人性的善恶,我们永远不知道“恶”底线。
成年以后的野野口修确实有变好的迹象,从不热衷于参加集体活动到愿意帮助晚辈的老师加贺走上老师的道路。《禁猎地》的出现,乃至画家亲戚的上门讨说法让野野口修内心的“恶”重新得到了滋养。他后来的一系列令人发指的策划尤其证明了这一点。同时我们注意到修的“恶意”并不只是想要谋杀日高邦彦,他是想要彻底摧垮一个人的形象。在毫无知情的情况下,加上舆论的导向,社会很快就会朝着修的设想发展。
面对如此的情节,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面对每天涌出来来的“瓜”,作为吃瓜群众时常被社会舆论左右,往往在没有认清现实的情况下就对一件事情发表意见,而随着一段时间的发展,往往当初的设定都会直接崩盘。而所谓的我们并不会吸取教训,一直会作为“恶意”的帮手,时常去做不理智,不经过大脑评判的决定。
作为时隔十年以后的第四本加贺系列。1996年的日本一定像我们现在的社会一样,常常出现不可思议的故事。东野圭吾借着小说想要表达的意义或许并不是这个。但是从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来自修的“恶意”。
如果不是加贺的努力,他会像他的上级一样草草结束整个案件。但他缜密的思维,抽丝剥茧的调查下我们看到了最不愿意看到的一面。记得当时我跟朋友讨论谈到如果一个人可以恨另一个人不仅仅是杀了他,还想着剥夺他的一切。那这个人已经不是“人”。他更像是兽,用自己的罪恶去破坏另一个人的幸福。
当然,若是没有烟火师最后辨认相片里的人。我相信案情依然会复杂,而那个从小就作恶甚至去帮助别人侮辱女生的人一直不会被人发现。从某种程度来说,日高邦彦拿走那张相片,应该是他对野野口修的“善意”。只是他没想到野野口修对他的成就反倒是多了一份“恶意”。
明明把他最成最好的朋友,明明那么善良,明明知道他过去的不堪还帮他保守秘密,明明有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变得更好。可就是这样的日高,却是野野口修恨的对象。
究竟恨什么呢?恨你比我优秀,恨你比我高尚,恨你运气比我好,恨你受人尊重,恨你生活比我优越……因为你什么都比我好,所以我恨你——这就是野野口修“恨”的立场和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