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男子踹“大衣哥”朱之文家门 大家好奇为何他不搬离农村
运营商财经网 八卦叨/文
大衣哥朱之文再惹争议,被“欺负”十多年为何始终不搬家?回应十分耐人寻味。
不久前,网上疯传着村民笑踹朱之文家门的视频,引发了无数网友的不满。也让多年前从星光大道火起来的“大衣哥”再次走进人们视野。
要说朱之文也确实很朴实,成名后给家乡修路做慈善,但村子里的人并不买账。但即便如此,在得知疫情后朱之文还是马上向武汉捐款20万,又向家乡捐款20万,“给大家买点口罩、消毒液”。
对于网上为何不搬家的质疑,朱之文直言他从来没想过离开村子,“故土难离,我50多岁了,我看着我的小院高兴,我看着我的村庄高兴,我看到我从小在南边小河边练歌的地方,我看着心里高兴,我看着和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我心里更舒服。”
不过,好人也总算是人好报,近日,阿里旗下“以丑出道”的淘宝特价版上线快满一个月,面向全网公开征集形象代言人的活动,不少网友推荐大衣哥,如果能得到阿里的青睐,大衣哥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运营商财经网(官方tel_world)—— 主流财经媒体,一家全面覆盖科技、金融、证券、汽车、房产、食品、医药及其他各种消费品报道的资讯网站。
朱之文家门被踹后苦笑合影:大衣哥,希望你能狠一点
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
最近一个视频在网上疯传,看得人咬牙切齿。
嗑瓜子的男子说道:“我跺三脚,你跺两脚。”
结果戴墨镜的男子不服,声称自己要跺三脚。
在“一二”的口号下,墨镜男一脚就踹开了朴实无华的大门。
这种画面不是某个影视剧的情节,而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现实中。那个被踹开家门的主人,叫朱之文,也就是我们熟称的“大衣哥”。
1
墨镜男在踹开门后飘然离去,朱之文的妻子气得一把抓住瓜子男,责问他是不是刚才踹门,随后把他推了出去。
房门外,墨镜男摘去了墨镜,大摇大摆地口出狂言,吹嘘踹门这事无关紧要。仿佛做了很光彩的事,等待着别人的表扬。
▲ 墨镜男嚣张言辞
踹人家的房门还能如此嚣张,这人究竟有什么毛病!
接下来,朱之文的表情让我明白了原因。他在走出房门后,1/4的笑容,3/4的哭丧,将强颜欢笑这四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朱之文后来对此事回应道:“说一下:今天出门了在临沂,一个村的人喝了酒喊门,睡觉了没听见,就踹门了,都是老朱家的人,都是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不跟他们一般见识!”
目前两个踹门者已经被拘留,朱之文也表示粉丝酒后行为可以理解,但必须遵纪守法。
自从大衣哥成名之后,他就被各种借钱,各种堵截,甚至被威胁“敢忘本搬走就动你祖坟”。
短视频流行后,村民们又把他当成了摇钱树,弄得他连吃饭都不安宁。有村民凭借拍他的视频积累了百万粉丝,转手把号卖了60万。
但即使如此,也没有人感激他。“要我们用好话说他,除非他给我们每家买一辆小汽车,同时每人1万块钱。”
总听人说,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
但朱之文明明成功了,为什么身边仍有那么多魑魅魍魉呢?难道好人就活该受气!
2
不止是朱之文,许多好人都在一边寒心,一边落泪。
在郑州二七区永安街和庆丰街口有家馒头店,店主是刘梦华、刘孔华兄弟俩。
2014新年的时候,他们看到环卫工扫雪铲冰的新闻,两人在感动中做出了一个决定:“环卫工凭工作证可以免费领馒头。”
与那些空想家不同,他们是行动派。第二天他们就挂出了免费的招牌,环卫工排起了长龙。
由于某些员工在工作期间领镘头,环卫公司与他们进行了沟通,他们把免费时间改成了环卫工交接班的时间:每天中午11:30—13:00。
这一改变可累坏了他们,以前还能在中午冷清的时候休息一会,现在白天的所有时段都被占满。别说午觉了,连午饭都不一定能吃上,但他们始终很开心。
然而,他们的辛苦与爱心,却换来了某些环卫工的不满。
有的人耍起了心眼:“你成天给我这种狗都不吃的东西,还不如给我钱。再说了,你给我钱,这样你也少做几个馒头,不是轻松多了?”
有的人明明离职了还来领馒头,被拒绝后歇斯底里:“免费馒头是公司送给的福利,公司每个月给你们有费用,为啥不能领?”
还有的人质疑起了免费的动机:“哪有人这么傻,说不定是把卖不出去有问题的馒头送人了。”
终于,他们被各种胡搅蛮缠击垮了。在坚持的一个半月里,他们送出了16763个馒头,相当于13400多元,但得到的却是谩骂。
当记者采访他们为何不延续爱心捐赠时,老板娘流着泪说道:“他站在这里骂我们,我都搞不清楚他是怎么想的,我再也不想做好人了。”
“我再也不想做好人了”,这是我迄今听过最沉重的话语。月亮和地球相差38万千米,但比起人心间的距离,还是太近了!
3
一些读者看到这里,或许会感慨国民的劣根性。其实这是人类的通病,悲欢虽然不相通,但人性却是共通的。
2015年,一个92岁的老奶奶在漆黑冰冷的夜里跳桥自尽。孔子说五十知天命,这位老奶奶已经知天命40余年,为何会如此想不开呢?
只因为,她的心被伤得千疮百孔。
老奶奶是一位英国人,名叫Olive Cooke。她牢记父亲助人为乐的教诲,从16岁开始编织塑料罂粟花,用一生践行慈善事业。
21岁时,她的丈夫不幸战死沙场。这位坚强的女人不仅强忍悲痛,用编织塑料花赚钱抚养孩子,还资助了27家慈善机构。
如果人间有圣母玛利亚,那一定是Olive Cooke的模样。在几十年的岁月里,她从未停止过编织,也从未暂停过慈善事业。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与花朵一起凋谢的不仅是人的容颜,更有人的体力和精神。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发白眼花,再也无法像年轻时那样赚钱,但仍然把余钱捐了出去。那些被捐助的人和机构倒也“感恩”,每个月向她传达200个信件和电话。
只是这些信件和电话里,颠来倒去,意思无非两个字:打钱。
老奶奶无奈,把自己的退休金也捐了出去。但这点钱根本解不了众渴,当她再也无钱捐赠时,竟被恶语包围。
“还说自己是慈善家,现在都不愿意捐钱了,真是道貌岸然的小人!”
“没钱了?让你儿子接替你的慈善事业啊,把你的爱心传承下去!”
老奶奶始终想不通,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他们仍然这样逼迫。她开始彻夜失眠、精神抑郁。最后走到了桥边,离开了世界。
报纸上登出了一个硕大的标题:Olive Cooke被自己的善心杀死了。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之后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看看那些催捐的恶语,你就会相信此言非虚。
4
以前,听说孙俪资助了一个白眼狼,一直以为是个例。但从大衣哥、馒头店主、英国老奶奶身上,我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为什么人性如此不堪呢?《幻想即现实》中有段精辟的言论:
“这种人,在意识层面,受伦理道德约束,我感激你;但在潜意识层面,却有一种相反的情感,那就是仇恨。”
帮助他人,确实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但必须警惕的是,被帮助者在仰视你。他接到捐助后当然欢喜,但精神上却长期压抑。
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想追求平等。在长久的仰视里,有些人保持了感恩心态,但还有些人渐渐地思想变质。他会因为嫉妒而愤怒,最终转变为仇恨。
知乎大V肥肥猫用一个更通俗的讲法阐述过这种现象:期望值管理能力。
一个坏蛋在老年做了件好事,人们投去赞许的目光,称赞他浪子回头金不换。
一个好人生平做过无数善事,但因为某一次未能满足大家的需求,结果人们骂他沽名钓誉。
前者只做了一件好事被夸,后者只做了一件坏事毁名,这是不是很平公平?原因很简单,前者超出了大家的期望,后者低于大家的期望。
回看大衣哥、馒头店主、英国老奶奶,他们都在无形间为对方设立了过高的期望值。从这个期望开始,就已经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所以,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先设立低期望值。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想资助一名大学生,首先告诉他只会帮助三次,总金额不能超过1万元。
当你说出这句话后,实际上就为自己画了一个保护圈。他从一开始就明白了,自己只有三次机会,最多能够获得1万元的资助。
而且,这很可能激发出他的潜力,也许你在帮他第1次的时候,他就会调动脑筋,积极地想方法赚钱。
如此一来,被捐助者肯定更加理智,唯有理智才可能感恩。
5
电视剧《吸血鬼日记》中,有这样几段对话,听得人头皮发麻。
“为什么你不愿让别人看到你善良的一面?”
“因为如果他们看见了,就会期望我一直是善良的。”
“当回报善意的不是感恩,而是无休止的指责与绑架时,就是善意从这个世界消失的开始。”
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冰冷,究竟是谁夺走了那抹温柔?正是那些吞噬善良的人,他们像新冠病毒一样,拉远了人们的距离。
把一只街边的小狗喂饱,它会摇尾巴感激。假若他日偶然相逢,它说不定会跑到你的身边,蹭你的小腿。
但把一个人喂得太饱,他很可能产生不满情绪。在膨胀的欲望里,嫉妒使人面目全非,甚至渐渐恨上你。
所以,千万别把慈善当成一种义务,他们真的会习以为常。
捐赠前先约法三章,降低对方的期望,激励出他们内心奋斗的力量。
尽管人性之恶让我们垂头丧气,但不要迷失自己。
“这个世上仍有美好存在,值得我们奋战到底!”
无论在任何情况,请一定要保持善良,这是世间最可贵的东西。
但有一点,你的善良必须要像金刚狼的利爪一样收放自如。对待朋友尽情拥抱,面对敌人亮出利爪。
就像陈丹青所说:“我不生气,不代表我没脾气。我不计较,不代表我脾气好。如果你非要触摸我的底线,我可以告诉你,我并非良善。”
奉劝所有吞噬善良的人,这世间只有苍蝇,最爱你们那臭味萦绕的灵魂。
当遇到这类人时,请不要怯懦地低头,而是昂首正视,虎步龙行,当怼则怼。
大衣哥的功德碑被砸,朱之文首回应超有智慧:我不生气
大衣哥朱之文是具有代表性的农民歌手,他成名之后返回家乡,为村民修路,村民为了感激他修了一个功德碑,但是这个碑却在一天夜里被毁坏,大衣哥表示自己根本不在乎。
01
大衣哥谈到功德碑被毁,直言自己根本不在乎
近日,大衣哥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在这次的采访中,大衣哥提起了做公益的事情,记者问:“网络上说,给您立的碑已经被破坏了,这个真的是被破坏了吗?”
大衣哥点头回复:“真的被破坏了,都是夜里给砸烂的,我可以说外村的绝对不会这样上你村里砸一个碑,他看见我比他好,可能妒忌,他更生气,我动不了你朱之文,我晚上把这个碑给你砸烂”。
大衣哥对这样的事看得很清楚,他知道是有人在嫉妒自己,见不得别人比他好,才会在深夜“报复”朱之文。
大衣哥表示无所谓:“你砸烂的,可不就是砸了一个石头碑吗,对我朱之文一点也不伤害,我越是生气,他在背后越是偷着乐呢,砸烂一看你朱之文没有任何反应,他没法动你了,说不定他比我还难受”。
朱之文的确聪明,也很看得开。
看似憨厚的大衣哥原来也是个明白人,村里有人出于嫉妒,才对碑文动手,只要大衣哥自己不在乎,破坏碑文的人心里想必会更加抑郁,大部分村民都是很真诚憨厚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个别人看不得别人好,大衣哥看得明白,心里也很清楚。
早前村里就有人对朱之文的公益行为表示不满,吐槽朱之文“说大话使小钱”,原因是大衣哥之前帮村民修路,而后又承诺为村民修桥,但是大衣哥没有做到,这位大爷的态度应该也代表了部分村民,功德碑被毁应该也有这部分的原因。
02
有人利用大衣哥炒作,大衣哥心里“门儿清”
网上经常有“大衣哥出行有专人打伞”这样的传闻,大衣哥也针对此事给出了回应:“有的是为了炒作自己的,(有的人会说)朱老师看你热得不得了,我给你打个伞吧”。
大衣哥继续说道:“他其实不是一个人,周围有两三个人,打伞的那个说赶紧来拍照”。
大衣哥心里明白,没有无缘无故的好意,这些粉丝们看似善良的举动,其实就是想借着大衣哥来炒作自己,就拿有人给大衣哥打伞一事来说,大衣哥接受了好意,第二天网上就有各种各样的传闻。
大衣哥其实看得很通透:“很多都是锦上添花的,很少有雪中送炭的,人和人打交道是最难的,经常有人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画人画皮难画骨”。
大衣哥在出名之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每天都要斟酌字句,思考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虽然有钱了,但是远比成名之前累。
通过这段采访,能看出大衣哥虽然没有念过书,但是道理还是明白的,对一些问题看得相当透彻,而且他的心态也很好,相信通过这则采访,很多人对大衣哥的态度应该能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