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迈向后黄峥时代
配图来自Canva
今年刚满40岁的黄峥,在前几日的福布斯实时富豪榜中,身价达到445亿美元,已经超过了马云,位居中国第二。位列于同一量级的是马斯克,那个心怀宇宙的男人。
而后在7月1号,黄峥在致公司的全员信中,计划通过捐赠股份等方式将一部股份划出,持股比例将由原来的43.3%降至29.4%。按7月2日美股盘后价格计算,这“蒸发”了黄峥超过1000亿元的身家。
与此同时,在全员信中黄峥也宣布卸任拼多多CEO职位,仅担任董事长一职。终于,在创立拼多多的第五年,上市之后的第二年,黄峥从一线抽身。而这一选择,不仅仅是黄峥自身的选择,更是拼多多发展阶段的需求。
卸任背后
黄峥卸任的选择,是想将自己注意力更多集中在企业管理之上。
对于卸任,黄峥给出的理由是,将花费更多时间和董事会制定公司中长期战略,研究完善包括合伙人机制在内的公司治理结构。而CEO职位将由原公司CTO陈磊接任,这也是黄峥几年创业路上一直不离不弃的一员心腹大将。
不论对于阿里还是京东,拼多多都是一个后辈,只不过这个后辈的势头很猛,已然坐上了中国电商第二的位置。而拼多多的发展速度之快是前所未见的,这与两大竞争对手在前方的探路和摸索不无关系。
而前方两位“老大哥”的探路,也让拼多多在电商之路的每一步都格外顺畅和迅速。
拼多多作为电商行业中的后起之秀,在战略上与淘宝京东有着完全不同的方向。这也许和黄峥从小勤俭的生活习惯有关,创业之初的黄峥就将注意力集中在下沉市场,打好了这一把“农村包围城市”的手牌。
但是在其他的方面,拼多多却无时无刻不在向行业前辈学习。尽管在发展速度上,拼多多的速度是前所未见的,但是在组织管理等一些方面,仍然需要向体系已经趋于完善的对手学习,这也需要领导层付出巨大的精力。
除此之外,在2013年,马云50岁时卸任了阿里巴巴CEO职务,2019年在马云56岁时又卸任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职务。而刘强东虽然现在依旧是京东集团的董事长兼CEO,但是逐渐退居二线的意图也已经越发明显。
这些大型企业创始人、“灵魂人物”辞任CEO的事迹,并不少见,但往往有相似的原因。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而董事长则负责思考公司未来更长远的战略发展,让公司战略得以保持十年如一日的前瞻性。
当然,黄峥这次的卸任,也是拼多多如今发展的需要。
拼多多需要这次卸任
作为电商领域最大的黑马,拼多多的急速发展,也让黄峥的卸任成为了必要。
按照黄峥在拼多多上市公开信上的说法,拼多多将会是一个公众的机构。拼多多将会为最广大的用户创造价值而存活,它并不是一个彰显个人能力的工具,也不会有过多的个人色彩。
拼多多的成长让人咋舌,成立仅仅五年,上市刚满两年,市值就已经突破千亿美元。拼多多的迅猛发展,让阿里和京东措手不及,恍惚之间,拼多多的巨头风范已经隐隐形成。
但是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对外”的前端业务很重要,而“对内”的企业管理也不容忽视。前五年的疯狂发展,让拼多多在极短的时间里获得巨大的成功,但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战略制定、公司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很容易成为制约拼多多发展的关键因素。
伴随着拼多多业务的不断加速和升级,也需要管理团队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而对于急剧扩张的团队,企业需要更加合理的组织架构。
毕竟在业务上的不断猛进,也需要组织管理方面的齐头并进,来保证企业的“两条腿”均衡发展,跑步前进。于是黄峥将更为前端的业务交付于自己信赖的陈磊负责,自己将更多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公司长远的战略和企业管理之上。
2017年拼多多员工数为1159人,2018年年底已经达到3683人,而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达到了6000人。面对拼多多规模如此激增的情况,黄峥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管理上,也就并不奇怪了。
40岁,还属于联合国规定的青年范畴,而今年40的黄峥,和马云那些已经卸任的CEO相比,算得上是功成名就的“最强后浪”。而与老一代的互联网创始人不同,新一代的这些创始人更早的注意到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切身参与到对企业的管理之中去。
自然,黄峥的卸任不乏时代的原因和自身的考虑,但是最重要的,依旧是拼多多如今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在要求着黄峥这个创始人从一线抽身,放眼大局。毕竟现阶段的拼多多还有着除了急速扩张之外的焦虑。
拼多多的下半场
拼多多的焦虑已经是老生常谈,而这也促使拼多多需要开拓出新的模式。
从“一亿人都在用”到“六亿人都在用”,拼多多的用户数量急速增长,连广告语变更的速度都赶不上用户的增长速度。根据拼多多Q1财报,活跃买家数已经达到6.28亿,同比增长42%。
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拼多多的成长惊人,但是急速成长背后,也为拼多多埋下了不少的隐患。而针对这些隐患,黄峥在卸任之时,也提出了新的办法和模式去解决。
最让外界担心的隐患,依旧是通过大幅补贴和红包吸引而来的大量用户,在补贴停止后,还有多少能够留存。这不仅是外界困扰的问题,拼多多自身也将这件事当做头等大事来处理。毕竟补贴不能一直持续下去,但用户却是根本。
而黄峥在这次的全员信中,也将上市之初的“Costco+迪士尼”模式进行再一次强调。这是黄峥在即将卸任CEO时,为拼多多的下半场放下的一颗定海神针。
在虚拟和现实、线上和线下的区别逐渐模糊的当下,互联网解决的不仅仅是效率问题,更是解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生活问题,互联网已经是社会生活难以分割的一部分。正是因为这种趋势,黄峥提出的“Costco+迪士尼”模式,正在成为零售消费市场的未来。
Costco的模式很好理解,其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商店,特色就是商品性价比高。而拼多多一直主打的低价,正是这种模式的最好落实。但这种逻辑,快手淘宝等平台也在搞,并且效果并不差。于是黄峥增加了“迪士尼”的新模式。
迪士尼代表的是娱乐。黄峥设想的未来的消费场景是,人们在娱乐中,把东西买了,把钱花了。黄峥曾经说过,游戏是男生的消费升级,购物是女生最大的游戏。于是,拼多多推出了“多多果园”这样的游戏用来留存用户。
当然,“迪士尼”模式并不仅仅是游戏而已,它的概念是娱乐,而娱乐所包含的种类就十分丰富了。直播、图文内容、短视频都可以算得上娱乐的一种,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内容社区,而这也是拼多多想要实现的娱乐模式。
于是在黄峥提出“Costco+迪士尼”之后,有不少玩笑的声音说让拼多多快点收购了趣头条。而玩笑话自然是玩笑话,但是拼多多也的确需要这样的内容生态来践行自己的“Costco+迪士尼”模式。
在泛娱乐的时代情绪之中,有娱乐模式加持的零售消费,自然更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黄峥提出这样的新模式,自然是想站在时代和社会的层面来看拼多多。而黄峥也想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寻找拼多多的位置,继而找到拼多多更好的发展方向。
拼多多的快速崛起,改写了中国互联网格局和电商江湖。但是在拼多多进入下半场的时刻,黄峥的卸任,似乎也在践行着其“本分”文化,让拼多多在其自身独特的命运中“生生不息,不断演化”。
黄峥后撤步 拼多多再进化
成立三年就上市,上市两年就市值破千亿美元,“帮砍”链接漫布社交工具,下沉市场拥趸众多,年度活跃买家超6亿,大手笔的“百亿补贴”一轮又一轮地在继续。自进入大众视野以来,拼多多这家公司一直给人一种“野蛮生长”的观感。但事实上,拼多多在现代企业治理上的思考和实践不比任何其他中国互联网公司少。
7月1日,拼多多宣布一连串变动:创始人黄峥卸任首席执行官(CEO)一职,只保留董事长职务。拼多多原首席技术官(CTO)陈磊出任首席执行官。
同时,黄峥在拼多多的持股比例也发生变化。据SEC文件显示,黄峥控制的拼多多股份比例从2020年4月的43.3%降至最新的29.4%,相应地,黄峥拥有的投票权也从88.4%降至80.7%。
股权变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最大的一部分调整是为了完善合伙人制度——黄峥拿出自己名下约 3 万股普通股,这些股权的一部分将进行长期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等方面的探索;一部分将作为未来管理层的补充激励。划出来的这部分股份约占拼多多总股份的7.74%。
其次,黄峥将其与天使投资人共同拥有的约占公司总股份3.77%的普通股,全部划转至该天使投资人名下。此外,黄峥还连同创始团队拿出约2.37%的公司股份,成立慈善基金。
这一系列组织调整背后,透露出拼多多在弱化黄峥个人色彩,完善合伙人制度,同时保证公司在技术等方面的重视能够延续的决心。拼多多在公司的“现代化”上,再进一步。
这些调整看似突然,但若回顾黄峥以及拼多多成立后的举动,其实会发现早有端倪。
黄峥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个希望自己能尽可能低调的人。他也给拼多多的文化定义为“本分”。黄峥在2016 年 3 月的一篇文章里,曾经这样写到:“第二,老一辈总是要老的......不是我,也是跟我同龄的另外一些人,所以我该做的事情是说有平常心,踏踏实实做好我该做的事情,努力成为我同一代人里面最靠谱的那一个。”
拼多多上市前后,黄峥就在股东信里强调弱化个人色彩。2018 年,拼多多 IPO 前夕,黄峥写道:“我们希望拼多多是一个公众的机构。它为最广大的用户创造价值而存活。它不应该是彰显个人能力的工具, 也不应该有过多的个人色彩。与此同时,它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公众机构,展示它作为一个机构独特的社会价值、组织结构和文化,并且因循着它自身独特的命运生生不息,不断演化。”
中国的第一代科技互联网公司普遍存在着创始人烙印过深的问题,一些公司,如阿里巴巴,通过提早开始建立自己的合伙人制度实现了公司治理的现代化迭代,而其他诸多公司目前仍然很少看到在这方面的完备制度。反倒是新一代的对全球优秀成熟的科技公司同行有深入了解的企业家,如拼多多的黄峥以及字节跳动的张一鸣,在自己公司发展的更早阶段就开始了相关思考和实践。
而且,黄峥此次对个人股权和组织架构的调整,还发生在他因拼多多股价上涨而个人财富猛增的背景下。黄峥在此次的公开信中表示:“团队的快速扩张,业务的高速增长和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都在催促我们进一步迭代升级我们的管理团队和公司治理结构。”此次调整后,他将花更多时间和董事会制定公司中长期战略,研究完善包括合伙人机制在内的公司治理结构,从制度层面推进拼多多再上台阶,“逐步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公众机构。”
不过,此次“接班”黄峥出任CEO的陈磊,在年龄上与黄峥并不差太多。根据拼多多公开的高管信息,陈磊拥有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而根据PingWest品玩了解,陈磊1996年与现在的搜狗创始人CEO王小川等人共同获得全球信息技术奥赛冠军,在2001年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进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科学专业,一年后黄峥从浙江大学毕业,来到同一个大学同一个系,成为同学。研究生期间,黄峥是陈磊当时发布论文最多的共同之一。
根据公开资料,2004年黄峥并未继续读完博士,而是开始工作。陈磊继续学业,在之后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陈磊就加入了黄峥当时的首个创业项目,在线平台ouku.com。之后跟随黄峥连续创业至今,也是拼多多联合创始人之一。2016年起,陈磊担任拼多多公司首席技术官。2017年2月,担任拼多多董事。
和黄峥不同的是,他并不排斥抛头露面,而是经常出席各种招聘宣讲会、业界活动上,登台演讲,对外讲述拼多多的技术思考。但进入最近一年,他开始变得低调,直到此次获任CEO才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一个CTO不经轮岗,直接升为 CEO,在当今中国互联网公司里也并不多见。据拼多多的数据,2020 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的约 6000 名员工里,60%以上为工程师;2019年拼多多研发费用高达38.7亿元,比2018年提高247%,占据总体收入的12.8%。拼多多的技术顾问委员会里还有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
2019年初的一场活动上,陈磊曾表示“在零售变革之前,技术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说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不断地优化算法,不断地增强对这种数据算法的理解”。这或许也能预示拼多多在这名新CEO上任后的一些发展方向。
步步高董事长段永平:从未遥控OPPO和vivo,拼多多黄峥不是弟子
创头条9月18日消息,昨日有网友在某社区app上向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发问:“同为中国最顶级的企业家,您觉得您与任正非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哪里?”
有网友随后表示:“段总做营销绝对是顶级的,从亲自操刀的小霸王步步高,到遥控的OPPO、vivo,到亲传弟子黄铮的拼多多。营销路数都是一样的,魔性的广告铺天盖地,一招鲜吃遍天。”
对此,段永平回复了三点:
1.没有靠营销起来并能持久的公司,能够让公司长久的唯一办法就是能够不断有好产品。
2.我从来就没有遥控过OPPO和vivo,对公司情况的了解和大家一样,基本上都是通过网上看到的,唯一的差别是我可以打电话核实一下网上看到的东西,这种情况大概每两三年可能会发生一次。
3. 黄峥和我确实是很熟的朋友,以前他在Google上班时也确实经常在一起聊天,但总觉得弟子的说法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