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隔壁桌有一对夫妇正拿着自己的孩子做吃播,万万没想到,主角竟然是那孩子,目测也就是三、四年级的样子,吃得实在是太胖了,根本不提自己的形象,在这样夸张的身材下,多半也会危及孩子的健康。
不难发现,在只言片语中,这家人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因为对孩子说了很多话,你将来要是能成为大明星,怎么挣钱,就不会过现在这样的日子之类的话,通过对这些话的内容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对夫妇对未来的期望,全寄予了孩子,寄予了娱乐圈,寄予了…
娱乐圈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受欢迎了?特别是让不少吃瓜群众产生了可以轻而易举地赚大钱的想法,现在其他行业都不赚钱了?当然也有一定的原因,但是大部分还是被某些媒体故意误导了。
的确,娱乐圈里的巨星们赚的不少,每天也都光鲜亮丽地生活在聚光灯下,有过无数进出娱乐场所的随意性,有过身穿各种名贵奢侈品的经历。但是要记住,这里面有哪些前缀?都是大明星啊!更有甚者,小明星或者说跑龙套的过得也很一般,甚至还会很惨。
比如横店那些群演,也是在疫情暴发时,才开始有了一些基本工资,不然就是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如果不能接不到任何工作,那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没有一点保障。
娱乐产业中的高收益,人人都能看到。但是,这背后的高风险,还有多少人愿意看到呢?
每个行业都是金字塔形的,能站到顶端的不多。不过,对于这少数人来说,无论从事哪一行业,他们都不会因物质条件而烦恼。换句话说,收入将是非常可观的,国际明星在娱乐圈和商界都是顶尖的大明星,但这还不算好段位。
即使真的进入了娱乐圈,又怎么能在人才济济、吸引无数从业者涌入的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最闪亮的那颗星呢?
京圈大腕、著名作家、编剧王朔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曾直言不讳:
每一年的毕业生,去夜店比去横店多…
其实也是这样,上世纪90年代末,无论是北影,还是中戏,一个班有多少人?目前一个班有多少人?而且还有很多专业艺校还在增加,那个艺校的毕业人数也不少。
再者,还有很多非职业的群演,想要在娱乐圈赚一笔快钱,这口饭真的那么容易吃吗?大家都去回忆一下现在的小鲜肉,大概心里会有多少具体的印象。
甚至“小鲜肉”的代言人刘海哥今年都30岁了;成天在热播综艺《王牌对王牌》里装傻充愣,冒充“小弟”的,也已31岁了;甚至所谓的“小羊”也已29岁了…
它的意思是?也就是说,这些已经很老了的小鲜肉,已经在打着小鲜肉的旗号,在娱乐圈谋发展,归根结底,无外乎两个原因:
不需要新人上位,即使年岁增长,对比其他艺人,仍然是小鲜肉。
确实没有其他的发展路线可循。
这种客观形势,足以说明许多问题。说到底,没有谁的成功是随便的,除了自己的才干和努力之外,还有经纪公司的力捧,这里面会牵涉到各式各样的金钱开支,最后等到花落谁家,身败名裂,又如何能让自己迅速堕落,为新人让路?
那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除了真正的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真的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娱乐圈里,或者说不能有梦想,倒不如一步一步来,先仔细考虑是否真的要在这个圈里混,混的到底是什么?是否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
如果是一个梦想,是一生的追求,那么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好好折腾一下,不知道能不能实现,最起码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能赚到钱怎么办?赚钱的方式很多,比如王朔提到的去夜店之类的。
到夜店去玩,不得不承认漂亮的女孩,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多数情况下,不仅不会收门票钱,甚至为了能留住对方,还要倒贴一些酒,至于这样做的目的,相信笔者不说,每个人都明白,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而对于美女们来说,大多都是为了那些能够达到那种程度的富二代,接下来就是各取所需,看谁能玩得过谁,笑到最后。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王朔
王朔,中国著名作家,编剧。1978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等中、长篇小说。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他那种反派的表演也是让人深入人心。他的早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队“大杂院”的成长经历为素材,后来的小说则形成特有风格,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海马歌舞厅》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