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以家人之名》后,许多人被李海潮这个父亲感动,他教育孩子的方针是,不求他们大富大贵,只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就行了。这使许多父母陷入沉思,更使许多孩子羡慕,希望有这样一个爸爸多好。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是一票难求的,从古到今作父母的都希望儿女成龙成凤,就像乐韵的母亲一样。
1967年,乐韵在上海出生了,与《以家人之名》家庭不一样的是,乐韵从小就没有爸爸,由母亲将她抚养大。在那样一个年代,她家的生活可想而知,母亲早早把分黄腾达的希望寄托在了她身上。
乐韵也争气,从小就比别的小朋友长得漂亮怡人,这都成了母亲在亲朋之间炫耀的资本。还不惜耗费力气培养她,一开始就给她报考各种培训班,音乐、舞蹈等等,那时候她是文化宫的常客,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让她日后成龙成凤,所以乐韵的童年一开始就被安排的满满的,渐渐地她也习惯了这种驱使。
当年乐韵的母亲和现在许多人的观念一样,当演员是成名最快的捷径,希望因为一个角色而一炮走红,从而过上富丽堂皇的日子。于是早早就将她送去当演员,在乐韵16岁那年,出演了她人生第一部《大桥下面》虽然只有短暂的几个镜头,但是她的漂亮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眼球。
接下来乐韵又出演《桥龙彪》《相逢在大篷车》上两部影片,一下子为她打开了市场,她也凭借自己的美貌成为当红影星,如她母亲所愿。人怕出名猪怕壮,名气为她带来了许多资源。
当时正在筹拍《红楼梦》导演王扶林看过她演的后,拍手叫绝,像是发现一样,感觉她就是为《红楼梦》而生,她就是原汁原味的王熙凤。就连王熙凤的备选人邓婕看见她后,都感觉自己没有戏了,要主动放弃,去争夺平儿这个角色。
别的人被初选上后,都开始积极筹备并用心学习,可是乐韵却显得不那么心急,她还去饰演《岭南传奇》也正是这一步改写了她的人生,让人叹息。
在这部中,她与演员罗烈因戏生情,要知道当时乐韵只有18岁,而罗烈足足比她大27岁,早已经结婚生子,还离过婚,可谓是情场老手。当年武打戏比较受欢迎,罗烈凭借自己会武术,签约邵氏,拍了一系列影视剧,颇受欢迎,也有很大的名气。
在罗烈的甜言蜜语下,乐韵心甘情愿放弃王熙凤一角色,跟他去了香港。她以为自己找到了自己终身依靠的男人,从此可以飞黄腾达,满足了母亲心愿。可事实与之相反,当她到了香港后,罗烈就把与之结婚的事晾在了一边,一拖再拖。
还把她介绍到朋友的经济公司,让其有事干,不胡思乱想。可是源于乐韵不会说粤语,得不到资源,只能演些小角色。就这样也好景不长,港媒爆出罗烈包养小三的新闻,被原配知道,直接找上门将其暴打。而人生地不熟的乐韵无依无靠,又加上罗烈狠心抛弃,她只能以泪洗面。
为了满足母亲虚荣心,她只能继续留在香港,为养活自己她走上了艳星道路。母亲过来陪她后,不仅没有给她安慰,还没日没夜指责她不争气,不仅赚不了大钱,还帮不上大款。让乐韵彻底崩溃,从13楼一跃而下,而她的母亲则不闻不问一走了之,只有28岁的她就这样香消玉损,让人惋惜,一手好牌,硬是让她打得稀巴烂!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香消玉损
香消玉损是一个成语,读音是xiāngxiāoyùsǔn,意思是像玉一样殒落,像花一样凋谢。比喻年轻美貌女子死亡。
乐韵
乐韵,1967年出生于上海。曾有机会扮演央视版《红楼梦》中“凤姐”、“尤三姐”,但最终放弃。1984年在电视剧《相逢在大篷车上》担任女主角,引人注目。特别是她那双动人的丹凤眼,迷人的酒窝,圆润的脸庞,微翘的嘴角,赢得观众喜爱,被称为当时最靓丽而甜美的影星。1984年乐韵出演第一部故事片《通缉令》,饰演反角女流氓丹凤眼(马妲)。观众没有被他出任反角而厌恶,反而对她甜美的外表倍感喜欢。1995年因情所困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