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热门 > 新闻正文

全球粮价上涨是否影响中国人?究竟什么情况?全球粮价上涨是否影响中国人?时间过程详解

农业农村部: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影响十分有限

4月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做好疫情期间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情况,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司局负责人等回答媒体提问。

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表示,随着全球疫情蔓延,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国际粮食价格出现上涨,有媒体分析称国际粮价上涨会传导到国内,是否可能发生这一问题?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回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期国际粮食价格确实有所上涨,粮食安全又成为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冷静、理性看待。“据我们了解,当前世界粮食供给是充足的,2019—2020年度世界粮食供给量为34.7亿吨,总需求量为26.7亿吨,期末库存约8亿吨,库存消费比近30%。从全球供应总量来看,不存在短缺问题。”

他认为,近期国际粮价上涨,更多是疫情造成的恐慌性消费影响,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的影响十分有限。“据我们了解,3月份以来,我们国家大米零售价每公斤6.6元,面粉零售价每公斤3.95元,价格保持稳定,市场供应平稳。”

而且,我国小麦、稻谷库存充足,小麦、水稻库存量相当于一年的消费量,魏百刚说,即便粮食市场出现波动,我国也有充分的调控手段进行平抑,所以,完全有能力应对外部的影响。

要不要屯粮?国际粮价上涨影响国内吗?官方解答

中新经纬客户端4月4日电 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做好疫情期间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到底要不要屯粮?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的影响几何?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回应。

全球粮价上涨是否影响中国人?究竟什么情况?全球粮价上涨是否影响中国人?时间过程详解(图1)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介绍,这些年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2010年以来,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

他指出,目前中国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水平,特别是两大口粮,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中国谷物年度进口数量不大,去年净进口1468万吨,相当于不到300亿斤,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泰国大米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魏百刚强调,我国粮食是产量丰、库存足,即使在前一阶段国内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市场上的粮食以及各类副食品都是货足价稳,老百姓家里都是米面无忧,现在更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粮食还是要吃新的好。

稻谷、小麦的库存量可满足一年以上消费需求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介绍,近年来,中国粮食库存总量持续高位运行,目前稻谷、小麦的库存量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市场消费需求。不少城市的成品粮,也就是面粉、大米,市场供应能力都在30天以上。疫情发生以来,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加强市场粮源调度,有序组织拍卖政策性粮源,有效保障了市场需求。目前为止,没有动用过中央储备粮,除了个别市县,绝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动用过地方储备粮。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指出,疫情期间,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全国粮油市场的调度支持,及时组织投放政策性粮食,保障生产原料,各省粮食部门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的复工复产问题,各地粮食应急企业在应对疫情防控期间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主动担当作为,第一时间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全国应急加工企业5388家,其中已经复工4750家,复工率88.2%;复工企业的小麦和稻谷的加工能力每天96.2万吨,折合19.2亿斤,按照每天一人一斤粮计算,仅这些粮食应急加工企业每天的加工能力,就够全国14亿人吃一天多。所以充足的原粮储备,适度的成品粮储备,再加之强大的应急企业加工能力,能够确保应对疫情期间粮食供应满足需要

中国大豆进口未受到疫情影响

魏百刚表示,巴西大豆3月向中国的出口量是增加的,目前中国大豆正常进口,并没有受到影响。他介绍,巴西大豆现在在收获季节,并且今年产量是增加的,可能达到1.21亿吨左右,出口量也会增加。此外,4月下旬美国大豆进入播种期,预计大豆意向种植面积增加,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今年可能有所增加。

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的影响十分有限

魏百刚介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期国际粮食价格确实有所上涨。他介绍,当前世界粮食供给是充足的,2019/2020年度世界粮食(不包含大豆)供给量为34.7亿吨,总需求量为26.7亿吨,期末库存近8亿吨,库存消费比近30%,从全球供应总量来看,不存在短缺问题。近期国际粮价上涨更多是疫情造成恐慌性消费的影响,此外中国谷物净进口量1468万吨,不到300亿斤,占我国谷物总消费量的2%左右。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的影响十分有限,3月份以来,我国大米零售价每公斤6.6元,面粉零售价每公斤3.95元,价格保持稳定,市场供应平稳。最重要的是我国小麦、稻谷库存充足,一旦粮食市场出现波动,中国有充分的调控手段进行平抑,完全有能力应对外部影响。

后期出现卖粮难的可能性不大

秦玉云介绍,前一段时间受交通运输限制、人员流动受限等因素影响,确实有部分地区农民售粮不是很方便。对此,有关部门在2月下旬采取措施,一是将东北地区粳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期限延长了一个月,延长到3月底。二是督促指导中储粮集团公司及时增设收购网点,满足农民售粮需要,发挥好政策托底作用。三是指导各地抓好市场化收购,加强为农服务,指导农民做好庭院储粮,防止发生霉粮坏粮事件。目前中晚稻旺季收购已经结束,共收购7743万吨,同比持平略增。玉米收购也接近尾声,累计收购8621万吨,农户手中的余粮大约还有一成,后期出现卖粮难的可能性不大,秋粮收购有望圆满收官

秦玉云指出,再有不到两个月,夏粮就要上市了。从各地反映情况看,目前小麦政策性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主产区普遍高装满储,夏粮收购面临一定的仓容压力。为此,相关部门将督促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制,督促中储粮集团公司认真落实政策执行主体,统筹抓好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同时,还将多措并举,加快库存消化,及时腾仓并库,增加储粮设施,积极化解收储仓容矛盾,确保夏粮收购顺利进行。

农资企业复工率为98%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业生产尤其是春耕生产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是推进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生产企业的复工复产,打通农资下乡、农机上路、农民下田的堵点,尽可能减轻疫情对春耕生产的影响。从调度情况看,目前的春耕生产秩序基本恢复了正常。

此外,从农资供应情况看,目前农资企业的复工率98%、复产率90%,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基层门店,就是农资经营门店的开业率也达到96%,农资下摆入户的比例80%。潘文博用三句话总结:农资供应充足、运输基本畅通、价格总体稳定。(中新经纬APP)

新冠病毒是否已经开始影响全球贸易,进而影响航运市场?

该病毒的传播恰逢中国农历新年(春节),恰逢是航运市场的传统淡季。然而,很明显,中国的长期停工状态将暂时削弱航运市场,并严重影响运费。中国每保持“封闭”一周,经济增长就会进一步放缓。海运贸易与亚洲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其影响已经从几个不同的方面体现出来。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或将抑制全球市场对油轮(原油、产品和天然气轮)、集装箱船及干散货船的需求,而船舶运输需求的下降将会世界海运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粮价上涨是否影响中国人?究竟什么情况?全球粮价上涨是否影响中国人?时间过程详解(图2)

新冠肺炎疫情对航运市场的影响

1.干散货船的影响

干散货航运仍然严重依赖强劲的中国进口,中国经济的长期停产将导致工业生产大幅放缓,这将不可避免地加深干散货目前所处的季节性衰退。由于中国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和煤炭用于钢铁生产,同时对农产品的进口需求也极高,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全球干散货运费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当前情况下,干散货运费水平已经非常低了。1月27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已经跌至546点,接近四年来新低。就海岬型船舶(载重约18万吨的船舶)而言,费率甚至已经不能涵盖低硫燃料的成本。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干散货运输需求将会进一步减少,或将导致干散货费率水平进一步恶化,将加重干散运市场的压力。

对包括集装箱运输在内的所有航运领域来说,受疫情检疫及中国假期延长的影响,工厂、炼油厂、港口码头等领域的中国员工可能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工人无法工作,自然会导致远洋货流的减少。

2. 求受抑制 油轮市场或出现连锁反应

为了评估对石油市场的潜在影响,分析人士将中国最新的疫情与2003年的SARS疫情进行比较。高盛(Goldman Sachs)在1月21日的一份客户报告中以SARS为参照预测,受航运燃料需求下降17万桶/日和汽油需求进一步下降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可能使石油需求每天减少26万桶。

市场对新型冠状病毒可能进一步传播的担忧(限制了出行和石油需求),拖累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超过3%至58.5美元/桶,为三个月以来的低点。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目前每天进口原油超过1000万桶。船舶经纪公司Poten& Partners表示,中国石油需求变动的任何影响可能是重大的,不仅是在数量上,更体现在石油进口流量和油轮市场的连锁反应方面。

“为了更有效防控疫情,中国各地政府已经开始进行交通限制和地区封锁,这将大大减少人员的流动,中国对汽油的需求将会有一定减少,那么石油进口流量就会受到影响,如果疫情持续时间长于预期,油轮市场将会出现连锁反应,油轮需求可能面临风险,”Jefferies航运分析师Randy Givens表示。

3. 集装箱市场受新冠病毒影响或将进一步恶化

发达经济体从中国进口的制成品仍是集装箱运输增长的主要动力,10个最大集装箱港口中有7个位于中国。大范围的工厂关闭导致制造业和工业生产放缓。如果亚洲内部的供应链中断,全球最大的亚洲内部集装箱航运市场将首先感受到新冠状病毒的影响。其次,到北美和欧洲的长途贸易将受到影响。全球班轮公司取消开航是缓解低需求压力的第一个措施。但如果根本不生产商品,就不存在短期替代品。不过,替代能源将迅速崛起,这意味着替代产品生产商的出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一样。

集装箱船经常在一次运输中运送价值数亿美元的货物。目前正处于最混乱的阶段。自疫情爆发以来,在预定地点无法装货的空船数量激增。AP moller马士基A/S,世界最大海运公司,在其网站上从1月31日已经列出了至少27个空白航行。据集装箱航运分析公司Sea Intelligence CEO艾伦•墨菲(Alan Murphy)称,由于病毒的影响,目前约有60万个20英尺的箱子已经停止使用,而一周前这一数字只有大约一半。尽管运价可能会有所不同,按照每个集装箱1000美元的估算,这意味着托运人本周不得不承受6亿美元的损失。

航运业呼吁积极做好应对准备

随着中国官方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的上升和病毒开始在全球传播,航运业也在呼吁各方积极做好应对准备。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