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清明小假期,不少扎堆上映。陈建斌、周迅等主演的《第十一回》张子枫主演的《我的姐姐》等。
在一堆海报中,《记之妖王再世》又因为孙悟空的形象吸引了我的注意。
心想:
你们可放过这只猴子吧!
通过这部名字的其他译法以及释出的预告片和剧照,我们知道这部影片是由取经路上偷吃人参果的故事引申出来的。
说得好听一些: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说得不好听一些:创作团队懒惰,缺乏创新精神,文思枯竭。
因为只看到了预告片,完整的影片还没看到,剧情暂且不说。
我么先来看一下,中几位角色的形象。
孙悟空。又是熟悉的黑眼圈。怎么,烟熏妆难道要成为国产动漫人物的标志了吗?这版的猴王,脸要是再长一些,就和《大圣归来》中的形象如出一辙了吧?
如果不是那串珠子+跟孙悟空站在一起,真的会有人看出来那是任劳任怨的沙悟净吗?
以孙悟空为主题的动漫这已经是第二部了。在这之前,还有一系列的电视剧:1982年杨洁执导的央视版、1996年TVB版、2010年程力栋版、2011年张纪中版、2018年黄祖权版。
还有一堆:《伏魔篇》《记之女儿国》《记之三打白骨精》…
据说,六老师还憋着劲儿要拍好几部关于孙悟空的呢。
其实,不只是像《记》这种大部头的名著总是被深扒,被翻拍。
金庸和老先生的作品,每过几年就会传出来要翻新的。
除了翻拍之外,还有些无意义的续集。比如,当年《武林外传》收视率不错,立马就跟着出了《龙门镖局》
还有“伪2.0”比如当年的《粉红女郎》一直是大家童年的回忆,最近就拍了《爱的理想生活》
致敬经典当然好,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无可厚非。
但是,类似的元素重复出现那么多次,真的不考虑一下观众会审美疲劳吗?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孙悟空
孙悟空是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著作《西游记》中的人物之一。孙悟空,诨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猪八戒、沙僧的大师兄。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善良、正义不阿的情怀和追求。后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嫉恶如仇,在民间文化中代表了机智、勇敢。自唐代出现西游传说,一直延续至明清,明代出现这些传说的集大成本《西游记》。孙悟空在历代的这些民间神话里,被中国人奉为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