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现场丨天真!两条腿能跑过交警摩托? 酒驾司机逃一公里被抓
8月14日晚,北京海淀交警夜查酒驾,一名酒驾司机见状拔腿就跑,最终逃跑一公里左右,被民警骑摩托赶上,将其带上执法车。
8月14日晚21时,北京市交管局海淀支队清河大队在上地西路与马连洼北路交叉口西天桥处开展酒驾夜查整治,此次夜查共出动6名民警,10名协管员,4辆警车。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检查,民警共查处酒后驾车违法人员3名,涉嫌醉酒驾车嫌疑人1名。21时20分左右,一辆路虎揽胜引起了民警注意。该驾驶员呼吸检测结果为47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驶机动车。
不久后,民警发现哨卡西侧公交站附近突然有人在奔跑,原来是司机刘某见警灯闪烁,企图弃车逃跑。瞭望哨的民警迅速骑摩托车追赶约1公里后才成功追上当事人。而刘某一直用手掩面,拒绝回答问题。
最终,刘某的呼吸检测结果为55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驶机动车。
在对该男子进行检查的同时,另有两名男性被民警带上执法车。其中一名男子对记者说:“我都一直很守规矩的,今天家人来北京就陪着一起吃饭,喝了两杯红酒。”该男子称家距离吃饭的地方不过1公里,因为觉得距离近就没有在意,他反复向民警确认自己是否会被拘留。另一名男性醉到走路摇摇晃晃,最终呼吸检测结果为155mg/100ml,涉嫌醉酒驾驶。
清河大队警长袁聪介绍,3名酒后驾车违法人员将面临扣12分、驾驶证暂扣6个月、罚款1500元的处罚。另一名涉嫌醉酒驾驶的男子,等待他的可能是罚款5000元、吊销驾驶证、刑事拘留一到六个月的处罚。民警提醒司机,一定要做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文/北京青年报见习记者梁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见习记者梁婷
吹一口气,交警怎么就知道你“酒驾”了没?
撰文/欧阳兴梅(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正所谓
“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近年来,
交警对酒驾的查处力度越来越大,
而检测司机是否酒驾
我们最常看到的就是——“吹一口气”。
就这么“吹一吹”,
交警就能断定你是否酒后开车了。
你有没有好奇其中的原理呢?
实际上,对于司机的饮酒检测,
警察使用的是一种化学反应:
非酶催化反应!
用装有重铬酸钾的仪器检测
司机是否酒后开车。
只要司机向一个管中吹气,
如果观察到管中的橘红色物质变绿,
就可以证实司机喝酒了。
反应只需要一步:
而在一个常被称作“化学反应工场”的器官,
也是最大的器官——肝脏中,
里面充满了各种物质,
酒精的解毒过程却仍能精准地进行:
反应却需要两步,
先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醛,
如果此时体内没有
下一步反应的催化酶——乙醛脱氢酶,
那么有毒的乙醛就会在体内积累,
造成身体不适或者醉酒。
而往往酒量好的人,
是因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
已将乙醛迅速转变为毒害性很小的乙酸了。
通过对以上
两个乙醇氧化成乙酸的不同过程的比较,
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
人体中所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特点,
那就是必须有高效高度专一的酶的作用,
并逐步进行。
无证酒驾 交警帮他找爸爸
今年5月初,天津滨海新区交警查获一名无证酒驾机动车的中年男子,其谎话连篇,身份信息一度成谜。经过2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交警近期终于帮助男子找到其亲生父母。在与家人团聚的欣喜之余,他还将因2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依法接受法律严处。
三缄其口 身份成谜
今年5月5日傍晚,天津滨海新区公安局交管支队开发区大队交警在执勤中发现,一辆小客车沿新港四号路由西向东行驶至洞庭路交口时,行驶轨迹异常,交警立即将该车拦截检查。经检测,驾车男子血液酒精浓度为每百毫升27.2毫克,构成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当交警要求该男子出示驾驶证时,他表示未随身携带任何证件,并自称名叫“唐某某”,且了“唐某某”的身份证号。然而,交警查询该身份证号对应的“唐某某”信息却发现,眼前这名男子和“唐某某”面部特征差别很大,明显不是同一人。
面对交警反复询问,这名无证酒驾男子终于承认,“唐某某”其实是他多年前认识的朋友,唐某某其患病导致瘫痪,根本不能出门,更不可能开车。男子还表示,他经常冒用唐某某的身份进行社会活动,而对于自己的真实身份信息,却仍旧三缄其口。交警问及男子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况,以及所驾车辆时,男子吞吞吐吐,一会儿自称小在寺庙长大,平时以给人算命为生,一会儿又说所驾车辆是从朋友处借的。
连夜交心 查明真相
办案过程中,细心的交警发现,这名无证酒驾男子一直心事重重,似乎有难言之隐。为了查明真相,交警与该男子彻夜深谈,通过耐心细致地交流谈心,男子终于说出了自己隐瞒身份的原因。而其坎坷经历,也让交警感到十分同情。
原来,该男子真实姓名为王某,老家在河北省,其幼年时期,家中突然发生了变故。王某12岁时,其父亲因犯罪行为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母亲随后离家出走,只剩下他和10岁的弟弟相依为命,兄弟俩从此开始了流浪生活。王某20岁时,弟弟到外省市打工,兄弟俩也逐渐减少了。王某长年靠打零工度日,也曾一度在寺庙生活。在打工过程中,王某的身份证丢失,并未补办。从此他隐姓埋名,更加颠沛流离,工作和生活处处碰壁。
在流浪生涯中,王某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对他关怀备至的女友,二人已共同生活了数年,但王某竟也从未向女友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世,而也是以“唐某某”的身份在与女友交往。当交警到王某的女友时了解到,王某酒后驾驶的小客车就是她的车,王某被查时正是去接女友下班。对于王某并无驾驶证的情况,其女友竟然毫不知情,且不知道当天出门前喝了酒。
欣喜团圆 处罚难免
王某的女友表示,其实她有时候也对“唐某某”的身份感到疑惑,但由于并未见过男友的家人,且每次聊到童年趣事,男友都似乎在避而不谈,她也就没能问出真相。吐露心事后,王某也轻松了许多,他告诉交警,由于几十年中自卑心理作祟,他从不与任何人谈及过往,这一次是“破天荒”,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如实说出。而让王某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交通违法被查,交警竟然帮他找到了亲生父母。
经过2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开发区大队交警通过多方渠道查询,并驱车去往王某的河北省老家,竟然到了王某的亲生父母。开发区大队交警通过河北省当地警方的信息了解到,王某的父亲因在狱中表现良好,几年前已经减刑出狱,王某的母亲也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老两口最难以释怀的,就是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无法到。当天津交警将王某的近期照片展示给其父母时,两位老人却同时否认王某是他们的儿子。细心的交警又向他们了王某早些年的多张照片,两位老人这才慢慢地认出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连夜赶到天津,与王某相拥而泣。王某通过电话将团圆的好消息告诉了原在云南打工的弟弟,一家人的心又走到了一起。
找到亲人固然高兴,但从公安交管部门了解到,目前河北省公安机关正在对王某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和补办登记手续,王某因酒后驾驶机动车、无证驾驶机动车两项交通违法行为,将依法受到拘留、罚款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