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 新闻正文

宋王朝的奇怪用人制度,重文轻武,使得朝廷极度腐败

我一直都觉得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奇怪的一个王朝。当时的宋朝,受益于并且延续了唐朝的繁荣昌盛,所以宋朝的经济也是非常发达的。和当时的唐朝一样,宋朝在当时也是世界上的大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我国的四大发明,其中有三种或者是在宋朝被发明出来,或者是在宋朝得到改进和完善。宋朝时期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这是在经济和文化上,但是在军事上,确实弱的可以。最开始被辽国欺负,后来又被西夏欺负,最后被金国灭了北宋,南宋被蒙古给灭了,直接导致整个宋朝覆灭。按理来说当时的宋朝,不仅有钱,而且还有很多人。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为什么会打不过周边的这些经济,文化,人口都不如自己的小国呢。这是因为宋朝当时采取的用官政策。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都是靠军队来保护国家的。所以能够带兵打仗,征战沙场的武将,都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人才。

但是宋朝却重视文官,轻视武官,武官的地位低到了什么程度呢?级别较高的武将甚至要向级比他级别低的文官让路;更有甚者,还要向文官下跪。为什么武将的地位会低到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呢?这主要归功于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宋朝是怎么来的呢?这个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至于赵匡胤重用文官,不重用武将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他不想重复之前唐朝的悲剧。第二个是他害怕自己手下的武将有一天会像自己一样,黄袍加身,自立为帝,推翻他的统治。

我们都知道唐朝的时候藩镇割据,唐朝的节度使已经把唐朝兵权分而化之,把唐朝的军队变成了自己的私家军。不听从中央的调令,只听从自己的指挥。经过安史之乱,唐朝中央军队的实力愈发下降,对各处节度使的掌控力也越来越低。因此每当长安遭到进攻,大部分的节度使都选择袖手旁观,不肯发兵援助。所以唐朝后期的皇帝们,一打仗就得跑路,不跑也没有办法,中央军队的力量不够,只能依靠那几个对中央还算忠心的节度使。

所以赵匡胤虽然被自己的属下推拥着当了皇帝,但是心里其实一直惶恐不安,害怕同样的事情在自己身上再次上演。但是他又不想背上戕害功臣的骂名。于是就有了历史上很有名的杯酒释兵权。请自己那些手握重兵的功臣们喝酒,在酒席上说出自己的担忧。识相的乖乖交出兵权,皇帝就赏你钱财田地豪宅,让你好好在家养老。如果不识相的,那就不能怪他辣手无情了。好在他的那些属下们都还是很识相的,不过识相也没有用,最后还是死路一条。

所以赵匡胤在拿回兵权之后,就对当前的统治体制进行了一番大变动。其中最重要的两点,一点是不杀文官;另一点就是用文官压制武官。北宋末期张邦昌背叛宋朝投靠金人,随后被金人扶为傀儡皇帝,意图控制宋朝。结果最后惹得天怒人怨,被迫退位之后被杀。除了他以外,整个宋朝没有杀过任何一个文官。如何用文官压制武官呢?将所有由武官担任的职位,全部收回交给文官。武官们只负责带兵打仗,打完仗之后立刻就得将权利交回。

不得不说这种方法的确限制了武将的权利,宋朝确实没有任何一位武将能够造反成功。因此宋朝的文官地位、工资越来越高,武官则与之相反。就算文官贪污也没有事情,这些在赵匡胤的制度下 ,没有任何一种罪能够和造反相比。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因为对于文官,赵匡胤也会担心他们权力过大而造反,所以他不仅设立了通判用来约束文官,还经常微服私访。有一次他跑去了丞相赵普家里,因为他听说有人给赵普送了海鲜,他很好奇是什么样的海鲜,就不打招呼跑过去了。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