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 新闻正文

董卓死后,众人皆大欢喜,唯独一人趴在尸体上痛哭

王允诛灭董卓后,愚蠢的干了一件让人心寒的事——处死蔡邕。

蔡邕,字伯喈,东汉末年文学家与书法家,才华横溢,在专业领域几乎是全才,一代文豪,士人领袖与楷模。

值得一提的是,蔡大儒还生了一个同样才华横溢的女儿蔡文姬,蔡美女身怀的是一种让曹操都佩服不已的才华,在女流之中世所罕见。

董卓入主洛阳专政后,征召了大儒蔡邕来京都当官。

蔡邕

董卓威胁他,若不从命,便诛灭他的三族,无奈之下,蔡邕才到董卓麾下任职,并且得到董卓的重用。

董卓被诛杀之时,蔡邕在司徒王允家中聊天,忽然之间听闻董卓被杀,脸色大变,不知不觉回想起董卓对他知遇之情而为之叹息。

《三国演义》里写蔡邕抚尸痛哭,这一哭把王允哭急了,无论如何要杀了他。其实他的动机就是“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王允见此勃然大怒,呵斥蔡邕说:董卓这个国家大贼,倒行逆施几乎倾覆了汉王朝,你作为汉朝臣子,应该与大家一样为之愤怒!只是因为董贼对你好,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竟然把大节也丢了!现在诛杀有罪的国贼,你反而悲伤哀痛,难道不是与他通同叛逆吗?

当场就逮捕了蔡邕,交给廷尉审讯定罪。

蔡邕承认自己有罪,递上辞表道歉,乞求接受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酷刑,保存残命以求继续撰成汉史。

当时不少士大夫怜悯蔡邕,赞赏他的才华,有心援救他,但没有一点效果。

此时的王允就有点迂腐了,他就如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一口咬定蔡邕就是董卓的死党,是人民的公敌怎能轻饶?

蔡邕画像

太尉马日磾听说蔡邕被下狱,急忙跑去对王允说:伯喈有举世无双的才华,是旷世奇才,汉朝的事他知道得多,应当让他继续撰成后汉史,必定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他忠孝素著,名声显著,若以莫须有获罪,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了人心呢!

王允却这样回答说:从前汉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他写成谤书,流传后世。如今国家的命运中衰,皇室衰落,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左右天子的决策。这样对天子没有好处,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

王允话中所指的司马迁写成的谤书就是《史记》。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鲁迅先生对《史记》有极高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王允不想让蔡邕把社会的真实历史记录下来,固然有他的考虑,记录下这些乱七八糟的争权夺利的事情,有可能让皇室权威受损,为后世所诟。

但王允忘记了一点,真实的历史是不容篡改的,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会艰难的流传下去的,后汉那些不光彩的破烂事儿不会因杀死蔡邕一人就能压制下去的。

配图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崔杼弑其君齐庄公,齐太史乃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

权臣崔杼威逼齐太史篡改此记录,但齐太史不为所动。于是崔杼连杀了三个如实记载的齐太史,但一点效果都没有。

第四个接班的齐太史依然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崔杼只能无奈接受这样的记载,再杀下去我的刀刃都卷了,结果还是一样的。

这短短五个字的真实历史记录,是用三条鲜活的生命才保下来,他们无疑是历史上最有血性的史官。

齐国史官一家被杀的只剩一个人了,还至死不渝坚持原则,这就是古代的史官职业操守——据事直书,是史官的职责,失职求生,不如去死!

当然上面这个崔杼连杀史官的故事只是题外话,但我想借助这个故事告诉大家:真正的强者,是内心强大的人,坚守自己的底线毫不让步,就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马日磾(读同低)听了王允这样说,失望的离去对别人说:王允的眼光太过于短浅了吧!他大概不能长久于世的。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楷模;重要的著作,是国家的典籍。灭掉楷模废弃典籍,难道还能长久吗?

于是蔡邕惨死在监狱里,一代大文豪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时年六十岁。

北海大学者郑玄听说蔡邕惨死在监狱里,叹息的说:“汉朝的事情,以后谁能来考定啊!”

是的,当时具备写作汉史的天底下唯有蔡邕一人!

郑玄的惋惜,不仅出于对蔡邕惨死的同情,更重要的是当时没人再能续写汉史了,这种文化史上重大的损失是无可估量的。

蔡邕无辜遇害,天下士人为之哭泣,甚至民间老百姓都画蔡邕的像来纪念他。

蔡邕的死去,不仅留下了一代人的遗憾,丧失一部经典著作这么简单,而且更加严重的是西凉集团对王允赦免他们彻底失去了企望。

王允此举大失人望,西凉集团就不得不为他们的后路做准备了。

西凉集团互相转告说:蔡伯喈只因与董公相好,就都被株连获罪受死。现在既然不赦免我辈,又想把我们部队撤销。今天撤销我们部队,明天我们就沦为人家鱼肉,任人宰割了!

就从这一刻起,以王允为代表的中央政府与以李傕等人为代表的西凉集团,他们所产生的矛盾已到了不可协调的地步,如同水火一样。

不是你灭就是我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反攻长安

中央不肯赦免我们,那我们就是不折不扣的反贼了。李傕郭汜他们再没有文化,也知道当反贼是什么后果的。

那就各自逃命吧。

集体当逃犯,这只能算是一个很无奈的下策了。

李傕等人打算解散部队,各自逃归家乡。

这时有一个聪明的人出来反对了,他的名字叫做贾诩。

贾诩是一个真正的谋士。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位三国时代重量级的谋士。

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效力于凉州集团,供职讨虏校尉,董卓部将,曾经领兵攻打关东联军,战功显赫。

看了贾诩的这张工作履历表,我们知道他是凉州集团的智囊,也是董卓的死党之一。

贾诩

贾诩听说李傕要解散部队各自当逃犯,便阻止了他的行动,老谋深算的说: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把凉州人斩尽杀绝,如果各位弃军当逃犯,则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抓住你们了;不如率军西进,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成功了,尊奉国家,挟持天子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成功,再逃跑也不迟。

这是一条两全之策,既展示了了未来的光明之路,也把失败的退路都想好了。

既然进退这两条路都安排好,那就去试一下吧。

为了活命,就此一搏吧。

成功,可以奉国家以征天下;失败,再逃命去当西部牛仔。

这是李傕郭汜等人达成的共识。

于是李傕等人采纳了贾诩的建议,到处向西凉人散发宣传单,扬言道:

守住街亭就能断陇: “ 朝廷不赦免西凉人,我们应当拼死作战。攻克长安,则可以得到天下;如果攻不下,我们还可以抢夺三辅的妇女财物,西归故乡保命。

西凉各地的散兵游勇纷纷响应,与李傕、郭汜、张济等人结盟,不几天就组建了几千人的部队。

在进军长安的沿途,他们不断收集士兵,就像滚雪球一般,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十余万之众。

李傕等人日夜兼程赶到长安,兵临城下。

明晃晃的大刀长矛在阳光的反射之下,发出刺眼的光芒。

王允,你有种就出来吧!

王允

手握重兵的李傕等人,再也不用怕王允了,在长安城下嚣张的叫喊着。

王允岂能容忍李傕等人在天子脚下耀武扬威?王允一声令下:迎战!

开战吧!看谁怕谁!

百足之虫尚且死而不僵。董卓虽死,但西凉军还没僵,战斗力依然存在。

西凉军是董卓的嫡系部队,战斗力极强,东汉官兵不堪一击,不久就败溃退回城中。

王允低估了西凉军的战斗力,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了西凉军是一个可怕的对手。但一切都已经迟了!

这个时候的李傕等人,不再需要王允的赦免了,要的是王允的人头了!

长安城近在眼前,唾手可得。

这是李傕等人的判断,他们的判断大致上并没有错,但忽视了一点,那就是长安的城防坚固不易攻克。

彪悍的西凉军猛攻猛打了七八天,还是打破不了没有多少守军的长安城。

但到第八天的时候,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那就是:吕布的士兵叛变了。

其实这在李傕等人的眼里是一件在意料之中的事,因为这是他们搞的策反工作的显著成果。

长安城门被叛变的士兵悄悄的打开了,西凉军一拥而入。吕布即使有三头六臂,也阻挡不了这如潮水般涌入的像疯子一样的狼虎之师。

吕布

战败后的吕布,割下董卓的首级,策马狂奔到青琐门,大叫王允跟着他一起逃命。

社稷都到了这个时候,老臣唯有一死谢国!

王允果断拒绝了吕布的逃命之请,坚决的留在长安。

吕布看看追兵都快要杀来,只得带着百余骑兵落荒而逃。

王允带着汉献帝刘协躲到了宣平城楼上,接待命运的审判。

我想在这一刻,王允会万分后悔自己当时没有赦免西凉集团,因自己个人的失策,导致国家又再一次陷入混乱之中。如果我当时赦免了李傕他们,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

后悔和如果,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市场。成者王败者寇,这就是决定历史话语权的归属所在。

王允,想不到你也有今天!

李傕重兵包围了宣平城楼,发出了顺利者特有的得意话语。

李傕等人看见汉献帝刘协在宣平城楼探头探脑,恐惧的望着楼下的西凉重兵,知道属于他们的历史时代到了。

虽然汉献帝刘协没有一点兵力,毕竟名义上还是大汉王朝的天子,天底下唯一拥有合法经营证的皇帝。

见到皇帝后,李傕等人还是客气的跪拜叩头,向天子行礼。

李傕

汉献帝刘协看见李傕等人,似乎还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胆子也壮了一些,便质问他们:“天子脚下,你们纵兵劫掠,滥杀无辜,到底是想干嘛?”

李傕等人回答道:“董相国公忠体国,效忠陛下,却无故被吕布所杀,我等前来为董相国报仇而已,别无他念!等到任务完成后,我等去向廷尉自首受罚。”

虽然明知李傕等人所说的都是借口,但现在人家手握重兵,你有什么办法呢?

手里握着枪杆子才有话语权,对于这一点,王允不是不知道。但光知道又有什么用呢?

王允,你给我滚出来!

李傕等人怒喝着,因为他们知道,正是这个王允不肯赦免他们,害得他们连日惊心掉胆,差点像逃犯一样仓皇逃命。

这次惊师动众前来反攻长安,为的就是揪出这个老家伙来千刀万剐。

没办法,王允只得出面了。

老家伙,你说董相国有什么罪名以至被杀?

李傕等人举着明晃晃的大刀咄咄逼问。

董贼之罪,天人共愤,不可胜数,他受诛之日,普天同庆,难道你们眼瞎了看不见了吗?

李傕等人又问:董相国有罪,我等有什么罪过,为什么不肯赦免?

郭汜

逆贼不用多问,今日就是老夫尽忠之日!

王允这话一说完,李傕等人手起刀落,当着皇帝的面把他劈死。

他妈的,死到临头嘴还那么硬。

李傕等人骂骂咧咧的拭干了大刀上的人血,用一种胜利者的姿势跨过王允的尸体。

我一生公忠体国,呕心沥血,铲凶除暴,置生死于度外,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官清廉,我做错了什么吗?

没有,应该没有。

这只是命运而已,谁人都逃不过的宿命罢了。

王允引颈就戮时,望着乌云密布的长安上空,心里发出了一声不甘的喟叹。

李傕郭汜这些不入流的小混混,就这样踩着王允的尸体,踏上了东汉的政坛,开始了一段疯狂的统治。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