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平均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有着巍然屹立的喜马拉雅山、奔流步子的雅鲁藏布江和漫山遍野的格桑花,但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这曾经还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帝国,吐蕃。青藏高原很早就有人类居住,其原住民主要是从祖国西部迁徙的羌族分支和藏族。在西周时期,西藏诞生了一个很强大的地方政权,叫做象雄王国,在其最强盛时期几乎统治了大部分青藏高原,并且还创立了自己的象雄文字和苯教文化。(象雄王国是吐蕃之前在青藏高原的一个雄霸一方的部落)
吐蕃大约和李唐王朝同时建立,而建立吐蕃王朝的核心部族发源于今天的雅砻河谷。相传第一代赞普为聂赤赞普,“赞普主要是取其宗教上的含义,多出现在吐蕃国王的名字”。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部族日益强盛,在囊日论赞时期(吐蕃王朝第32任赞普),雅砻部落先后兼并了苏毗部落、羊同部落(羊同部落就是衰落了的象雄国),完成了统一。但是囊日论赞不久被害,贵族反叛,当时是年仅13岁的松赞干布平定了动乱,从而统一了青藏高原,于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吐蕃诞生了。
松赞干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印象中更多的是文成公主出嫁的故事,但是大多不知道的是在吐蕃王朝建立以后,他便开始积极地对外扩张,在迎娶文成公主之前,松赞干布便出兵灭了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唐朝的蕃属国吐谷浑。但是之后松赞干布向大唐求婚,被唐太宗给拒绝了,于是松赞干布兵犯大唐。于是爆发了大唐与吐蕃的第一战---松州之战。不知道能不能用“不打不相识”来比喻,大战之后,大唐便同意了和吐蕃王朝的联姻,于是便有了文成公主出嫁吐蕃的故事。文成公主江中源的工匠艺术、终止艺术、纺织艺术和佛教典籍带入了吐蕃,从此佛教第一次在藏区扎根。
松赞干布是藏族的民族英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位期间派学者到印度学习,通过模仿梵文创立了藏文,同时创建了成文法律,制定了行政区划和中央官制。
松赞干布死后,吐蕃与大唐再次爆发了军事冲突,在唐中宗时期,宗室女金城公主下嫁吐蕃当时的赞普赤德祖赞,大唐与吐蕃通过联姻再次回复了盟邦的关系。
到了唐玄宗时期,吐蕃与大唐再次爆发战争。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丧失了对西域的统治权,并开始迅速衰落,吐蕃趁机向外扩张领土,压服了南诏王朝,攻占了大唐的今日甘肃青海一带的四个州,并与新兴的回鹘汗国争取安西四镇。在这期间吐蕃大军曾经在唐德宗时期趁中原藩镇叛乱之机攻陷唐都长安,首开异族军队攻陷大唐首都之例。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因经过长期的军事冲突,大唐和吐蕃的实力都收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为了缓和两国之间的矛盾,大唐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重盟,双方重新达成了和平协议,史称“唐蕃会盟”,于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并使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立在了现在拉萨的大昭寺门前。
吐蕃王朝后期,国正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这种矛盾指的是信奉佛教的大臣和信奉苯教的大臣之间的宗教冲突,斗争极其残酷。在赤松德赞和赤祖德赞时期,佛教势盛,僧官干政,到了末期赞普朗达玛时期则对佛教进行严厉的打压,不少佛教教徒被杀,寺院被毁。而始作俑者朗达玛最终也被一名佛教徒刺杀。朗达玛死后,吐蕃王室发生分裂,军队将领介入,吐蕃王朝就此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与此同时,原来统治的瓜州地区的汉人也发动了起义,摆脱了吐蕃的统治,吐蕃内战最终又激化阶级矛盾,爆发了农奴努力起义。
最终,吐蕃王朝彻底土崩瓦解,分裂成众多的割据势力,知道元朝阔瑞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前,西藏地区再未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