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众所周知,元朝作为少数民族所创造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对中国近世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当时的中国,北方汉人与蒙古人接触较多,且从靖康之变始就遭到异族的统治长达两个半世纪之久,因而所受蒙古文化影响颇深,秦岭淮河以南的“南人”所受影响则较为淡薄。
元朝时期的汉人不同程度地接受蒙古文化的影,主要表现在语言、名字、婚姻、服饰等方面。少数汉人蒙古化程度较深,部分汉人甚至半蒙古化,这种文化影响一直影响了后来明清乃至于现代的中国文化。
01 蒙古语言学习
在蒙古攻占燕京,特别灭亡金朝前后,一批汉地豪强武装头目和文人士大纷纷投附蒙古。出于与蒙古贵族政治交往及日常沟通的需要,许多人逐渐学会蒙古语。
南宋徐霆在《黑鞑事略》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燕京市学多教回回字 (引者注:畏兀字蒙古语) 及鞑人译语,才会译语 ,便效通事,便随鞑人行打,恣作威福,讨得撒,讨得物事吃。”不少的北方汉人迅速投靠蒙古贵族为虎作伥,使得蒙古语的学习在黄河以北相当流行。直至今日,北京地名中的“海”、“胡同”等词乃至于北京方言中都可以寻觅出蒙古语的痕迹。
至元六年 (1269)二月,忽必烈托帝师八思巴制蒙古新字,颁行天下。同年七月,又下令立诸路蒙古字学,专门教授蒙古新字。自此之后,蒙古语的学习深入到了更为广阔的南方腹地。到元顺帝时,大量蒙式的汉字公文出现,汉语的语法出现仿蒙古现象,这在朱元璋早期的檄文中已有体现。
02 婚姻之俗
蒙元政权建立以后,特别是统一南北前夕,又向全国颁布“小娘根底,阿嫂根底,收者” 的诏 令,即容许汉人实行收继婚。这种儿子收妻继母、弟弟收妻寡嫂的风俗在理学盛行的中原地区是绝对难以接受的存在。
但是有元一朝,江南地区的司法诉讼中多出现了收继婚现象,体现出蒙古文化的影响。另外,汉族高官在婚配蒙古族女子后总会产生集体蒙古化的倾向,郑 制宜和其父郑鼎、其子郑阿兰三代都用蒙古名字,甚至在最后倾向于单一使用蒙古名。
03 服饰之法
明初宋濂说:“元有天下已,宋之遗俗,变且尽矣”。 继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和“北齐胡化” 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长勒靴 ”等蒙古服饰俗的熏染对北方汉服的形制影响深远。“短衣匹马”频繁出现元代汉人文士的诗句中,短款衣裤在北方普通民众的普及程度逐渐提高。蒙、汉妇女日常较多穿窄袖衫襦外罩对襟半袖衫,或者长袍外罩对襟半袖衫,这种无左右衽区别的服饰则体现了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