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 新闻正文

电视剧中攻城的梯子好像一推就倒,为何士兵只是傻乎乎的扔石头?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

看上去一推就倒的梯子,为何守城士兵只是扔石头而不是直接把梯子推倒呢?今天聊一聊攻城战当中的那些事。

古代和现在不一样,古代的国家是由一个又一个城市堡垒构成的,由道路连接起来的国家,想要攻破敌国就必须要解决攻城的问题,因为那些城市都有又厚又高的城墙,在没有炸药的情况下极难用人力攻破,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最次伐兵。所以攻城是每支军队都不愿意极力避免的,而攻城最重要的一环就会爬上城墙,但是用的并不是我们平时所用的梯子,因为即使正面推不倒往两边推总容易一些,所以他们用的是这种:

在梯子的底部多出来一截这样就可以把梯子变得更加稳固,而且底下有人扶着,但这只是最简陋的,如果敌人有备而来的话那么他们会准备这种:

在攻城战中必须要在接近城池的过程中减少伤亡,敌方在城墙上是不会等着你到城墙下架好梯子然后顺利攻城的,地方居高临下弓箭就会射得更远,攻城士兵伤亡的几率就更大。你想象下如果一堆人抬着梯子跑向城墙会死很多少人,而且速度不快。梯子是木质的,有很重,只要射死几个人你就抬不动了,在战场上就是活靶子,所以这种梯子就派上了用场,士兵在后面推就可以,梯子还能够充当掩体的功效,到了城墙下也不用架设,拿块石头固定住轮子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梯子不需要攀爬,梯子是台阶一样的,上去的速度就会更快。像平时我们所用的梯子一样慢慢的往上爬估计要多死几倍的人。

守城的士兵面对这种攻势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滚石。击落士兵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果城墙比较高,那么石头落下来的力量是很大的,可以损坏攻城车。比滚石更有效的是用火油,往下面泼上火油点燃,那么无论是人还是攻城车就都没了。不过在五代以前火油只是从植物当众提取的油料,数量很少在攻城中难以使用,大规模的使用是在宋朝的时候,古代人称之为“猛火油“,在欧洲被称为“希腊火“,曾经改变欧洲战场格局。

《续资治通鉴》记载:楼橹,挂毡幕,安炮座,设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櫑木,备火油,凡防守之具毕备。”其实猛火油就是石油,遇水不灭实乃守城利器,不过到了明清时期因为火药的发展,猛火油并没有在中国战争史上大放异彩。

当然攻城不可能仅仅得靠梯子,还有其他手段。比如撞城门,一棵大树,像铅笔一样,头上用的是铁,一堆人扛着去撞,不过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好,只有在秦汉的时候才用,因为那个时候城门还不是那么结实。到了明清时期城门都很结实,很厚,而且有了瓮城,就是防止城门直接暴露在敌人面前,瓮城是自汉朝以后才出现的。所以如果想破城门而入必须要过两道门,而且进入瓮城四面都是人地方还狭小,岂不被人射成筛子?

当然攻城不可能仅仅靠梯子,还有其他手段。比如撞城门,一棵大树,像铅笔一样,头上用的是铁,一堆人扛着去撞,不过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好,只有在秦汉的时候才用,因为那个时候城门还不是那么结实。到了明清时期城门都很结实,很厚,而且有了瓮城,就是防止城门直接暴露在敌人面前,瓮城是自汉朝以后才出现的。所以如果想破城门而入必须要过两道门,而且进入瓮城四面都是人地方还狭小,岂不被人射成筛子?

攻城虽然是面对面的较量但是也有诡计可以用,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地道战”了,而古代挖地道的行家就是曹操,现在安徽亳州还有曹操挖的藏兵洞。曹操就曾经靠地道战答应了公孙瓒。但是挖地道也有风险,第一就是挖的时间长,而且你在地底下也不知道挖到了哪里,地道口小,一次只能出来一个人,被人发现了岂不是关门打狗。

袁绍”为道攻(曹)操,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

第二有局限性,有护城河的城池就没办法悄悄挖地道,你总不能在人城墙底下挖吧,那没什么意义。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