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 新闻正文

临危受命的雍正,他的职业生涯的丰功伟绩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可以说政绩卓著。在康熙帝统治时期,虽然被称作康熙盛世,实际上由于康熙帝在晚年对待下面的大臣比较仁慈,对于整顿吏治、改革赋税制度、整饬边防这一系列重大的国事都有些力不从心。而且受到九子夺嫡的影响,使得国库亏空、吏治腐败。实际上康熙皇帝留给雍正的是一个虚晃的盛世。在这个虚晃的盛世之下,一系列的矛盾正在逐渐激化。

(故宫)

在这种情况之下,雍正皇帝临危受命,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针对康熙年间的吏治、财政以及长期存在的社会腐败的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在这些改革当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下面我们就从行政制度、经济制度、边疆管理政策等方面对雍正皇帝的政绩进行分析:

行政制度方面的政绩。

对于行政制度方面的改革,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后被视为头等大事。因为康熙皇帝对于吏治抓得实在是太松了,把众多的烂摊子都留给了雍正皇帝。其实雍正皇帝也不是吃素的,接过这个烂摊子之后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雍正画像)

秘密立储制度――九子夺嫡的教训

在清初的时候对于皇位继承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中央政权,在他建立之初并不像传统的中原王朝那样遵守嫡长子继承制。在选储君的方面也有一定的随意性,而且容易受到其他势力的干扰。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因为皇位继承制度的混乱,所以严重影响了整个政治格局。因为雍正皇帝亲自经历过九子夺嫡,所以对清初皇位继承制度的众多弊端是很清楚的。因此自雍正皇帝继位之后,就开始改革皇位继承制度。建立起一套比较严密的皇位继承制度,这一套制度就叫做秘密立储制度。秘密立储制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雍正帝)

第一步:皇帝在位期间不立皇太子,但是他会把储君的名字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下来,然后用小匣子密封起来。

第二步:皇帝会把他选择的储君的名字写两份,一份藏在正大光明匾额之下,另一份则放在内务府,只有两份相符才算有效!

第三步:在老皇帝快要去世的时候,打开放有储君姓名的小匣子。如果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的小匣子里的内容,和内务府收藏的皇帝的遗诏内容相同,那么储君就可以继位成为新的皇帝。

在传子之中有传贤之意,不受嫡长子观念的束缚,只要是皇子都有权利参与皇位的选拔,而且谁的才能更加出众,谁就有更大的几率成为未来的皇帝。

《中国通史》的记载:雍正即位后,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立储,驾崩之后,谁来承皇位才真相大白!

军机处,清朝的中枢机构!

在清初,清朝的中枢机构就是内阁,主要是从明朝继承而来。但是内阁只是一个名义上的中枢机构,实际上就是由皇室贵族组成的一个决策班子。它的存在就削弱了皇权。从康熙帝开始逐渐削弱其权利。因此康熙帝创立了南书房。

雍正皇帝的权力欲望更加强烈,因此在雍正初年,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雍正帝正式设立办理军机处。这就是军机处的开始。军机处成立之后对整个清王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军机处成立之后内阁成为办理日常事务的机构,不再作为中枢机构而存在。其实际的功能就是上传下达,收发一下朝廷的文书。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权利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进一步削弱,实际上新成立的军机处逐渐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实际上的决策机构。并且在乾隆年间议政王大臣会议最终被废除。

皇帝的权利进一步增强,之前有议政王大臣会议时,是全体皇室贵族集体决策,实际上这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而军机处成立之后,他们成为皇帝的秘书班子,没有任何行政权力只有给皇帝提出一种参考意见的功能。军机处的成立实际上是皇权的增强。

经济制度方面的政绩!

《清史稿》的记载:公在政府,移晷乃出,而公谨慎周详,子弟不得与闻。

除了在政治制度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外,雍正皇帝还在经济制度方面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包括:"清查亏空""火耗归公""摊丁入亩"

清查亏空,使得国库殷实!

在康熙时期,由于康熙皇帝对下边的官员十分的宽容。很多大臣都向国库来借钱然后再向民间放高利贷,以此来获得利息收入。这就造成了国库的亏空。而且除了中央之外,地方的官员也大多是谎报地方财政收入,地方府库的银两也是大量的亏空。在雍正帝继位之后,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雍正帝决定彻底清查国库,补足亏空。

火耗归公,澄清吏治。

在清初,吏治是非常腐败的,上至中央的一二品官员,下到地方的九品芝麻官。只要有贪污的机会他们绝对不会错过。他们贪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征收火耗,雍正即位之后,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开始在部分省份推行火耗归公。火耗归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限制火耗的数量:规定没量火耗不得超过二钱。同时对于什么税收可以征收火耗也做出了规定。火耗归国家所有,以前有官府的官员私自支配的火耗,统一由中央政府管理。官员不得在私下征收火耗银。征收的火耗银一部分用作弥补官府的亏空,另一部分则用作官员的养廉银。

摊丁入亩,税制变革的最终成果!

《清史稿》的记载:查旧例,人丁五年一审,分九则,上则征银九钱!

摊丁入亩是我国税制变革的最终成果。将丁银摊入田亩,促进了我国人口的增加。同时也减轻了贫苦农民的赋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均平赋役。按照以往的税制,都是贫苦的农民是赋税和徭役的主力,而那些有钱又有势力的大地主则缴纳的赋税很少。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之后,有钱有势的大地主多缴税,贫苦的农民则可以少交纳一点赋税。

(雍正帝影视剧形象)

雍正皇帝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功勋卓著!虽然社会上有很多传言,认为雍正皇帝的继位不正,是通过修改康熙皇帝的遗诏而当上的皇帝。这种说法上没有可靠的证据能够证明。我们先把这件事情放在一边不考虑,请看雍正皇帝一生的所作所为,我们就可以发现雍正皇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如果没有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就不会有乾隆时期的盛世。或许清朝也就不会有276年的寿命!

参考文献:

1、 《清史稿》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