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 新闻正文

教材正面榜样活成反面典型:学子偶像成巨贪,大发明家变阴险小人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在没有大数据的古代,流传下来的很多故事都是不完整的,尤其是教科书上那些古人,书中呈现给我们的,只是其中一个“点”,如果想真正了解某个人,便要学会纵向去看。自古以来,被“黑”的历史人物着实不少,比如秦始皇、隋炀帝之流;反之,被过度“美化”的人也并不罕见,譬如下面要介绍的两个教科书中的反面典型。

西汉经学家匡衡便是其中之一,匡家世代务农,家里几辈子加起来也没几两银子,如果他想改变命运,只有刻苦学习。小的时候,匡衡在农忙时节给有钱人家打短工,他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几年过去了,匡衡成为了一个大小伙子,作为家里主要劳动力的他,更加没有时间看书了。为此,家里点不起煤油灯的匡衡只有在晚上凿开墙壁,借着邻居家里透进来的灯光读书。

终于,在匡衡的不断努力下,他在汉元帝即位后,当上了朝中丞相,自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官期间,匡衡多次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皇帝分忧,为百姓谋福祉。可是到了后来,匡衡的心态慢慢发生变化,在他儿子匡昌酒后杀人后,他不但没有秉公执法,还到处打通关节,为儿子辩护。后来,在匡衡的“努力”下,匡昌杀人的事,不了了之了。

另外一次,汉元帝封匡衡为乐安侯,同时赐给他封地三十一万亩,但是由于当时的郡县地图有点纰漏,多圈了4万亩地出来。然而,匡衡却利用地图的错误,强行多占了4万亩地,还向那里的农民征税,搞得当地群众怨声载道。汉成帝即位后,匡衡失去了恩宠,司隶校尉趁机举报他“专地盗土”。最后,汉成帝一怒之下将匡衡贬为庶人。

如果说匡衡是属于“晚节不保”那一类,那么接下来要说的人,则自始至终都是一个阴险小人。蔡伦,东汉时期人士,他是“蔡侯纸”的创始人,也是一个宦官。蔡伦出身于一个铁匠世家,家里和朝廷官员有一定的往来,所以他能成为中国江南地区第一个走进皇宫当官的人,也没什么奇怪的。公元75年,蔡伦投靠了后宫中实力最强的窦皇后,凭借窦皇后的势力,他很快成为了手握一定实权的宦官头子。

当时,由于窦皇后一直没能生出儿子,所以宋贵人的儿子被立为了皇太子,窦皇后大惊之下,慌忙制造了一起“巫蛊”案,栽赃宋贵人诅咒皇上。在刻意安排之下,蔡伦成为了本次事件的主审,可是他却为了保住窦皇后这个靠山,不惜对宋贵人严刑拷打,强逼着他们认罪。为了斩草除根,蔡伦甚至上书皇帝,建议判处他们绞刑。最后,宋贵人服毒自尽,太子刘庆也被废黜。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