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 新闻正文

泉州西街的明代监狱,典狱长动恻隐之心,让被诬陷犯人探家被杖毙

在旅行中,曾多次在厦门转机,对厦门比较熟悉了,此番去了厦门近邻的泉州呆了一周。

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泉州,早在宋元时期就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十余家宗教,寺、观、院、堂等古建古迹遍布古城。

说起福建的旅游城市,很多人会“忽视”泉州。其实,泉州是厦门的近邻,距离厦门仅有30分钟左右的高铁路程。泉州的旅游资源更是十分丰富,在老城里悠闲地步行参观,不啻为一大享受。

每位来泉州的游人,怎能不去西街逛一逛。西街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内,自唐朝起已是“列屋成街”,跨越1300多年。如今的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东起中山路,西至城西路,北到城北路,南至新门街,保护面积达120公顷。

在时光的流淌中,老街不断扩张、生长,到了五代,形成了泉州老城。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外国客商不断涌入,西街出现“市井十洲人”的繁盛景象。

宋朝时,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当时,泉州市舶司一年的税收,可以占到南宋财政收入的五十分之一。市舶司门前浅浅的内沟河,船舶簇拥,商贾云集。来到泉州的旅行家马可波罗说,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仅在泉州港看到的胡椒,是埃及亚历山大港的一百倍。

“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万国的客商不仅带来经商贸易的黄金机遇,也把世界各地的文化带到这里。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在这里都能得到尊重。一时间,西街成为东西方文明的汇聚之地,经济、文化发展至鼎盛。泉州登科甲第一人欧阳詹、北宋宰相留正、南宋宰相曾从龙,都曾居住在老街。

当年,任泉州府同安县主簿的著名思想家朱熹游历西街时,曾在开元寺留下“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赞誉。民国年间,文化大家弘一法师来寺内讲经,特为此句诗挥毫书丹,镌刻在开元寺内,成为泉州这座古城辉煌历史的见证。

西街上,有数不清的小巷,他们都是从古刹开元寺起,向四面八方的红砖古厝延伸,每一条小巷都有自己特别的名字,有的是以行业命名,有的是以人物命名,还有的是以商品命名。当我们走进这些小巷就会发现,每一个名字背后都隐藏着一段老街往事。

小巷“镇抚司”,最早得名于一个机构名称。明洪武初年,这里被设为泉州府狱,典狱长叫颜贤。他在任期间,有八人被诬为盗匪。当时,虽已查清罪犯另有他人,但因还未抓捕归案,这八人只能继续关押候审。当时,正值年节,颜贤怜悯这八人不能与家人团圆,便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在除夕那天把他们放回家去,并私下约定,第二天天亮之前一定要赶回来。

第二天,有一个人没按时回来,那个人是因为母亲病重,耽误了一会时间。此事被上司知道后,把他们八个人抓起来,当场把典狱长颜贤杖毙。颜贤被杖毙后,八位囚犯十分悲痛,他们感念恩人的宽容大义,竟以身殉葬。

事后,西街人敬佩他们的德行,就在监狱附近建了一座宫庙祭奠他们,世代供奉,而这条巷也从此被叫做“镇抚司”。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