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 新闻正文

水浒十大知府(一):东平府府尹——陈文昭

知府,习惯上亦称为太守、府尹、郡守、刺史、牧,乃一府之最高长官,行“总理郡政”之责任,负责“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是不折不扣的地方大员。知府上承君王朝廷,中御匪患强贼,下管司法百姓,是《水浒传》中最忙的一个官员体系,因此也演绎出许多千差万别但都生动异常的水浒知府传奇。

由于“乱自上作”的主旨所限,以及北宋末年大厦将倾的腐朽现实影响,所以施公在《水浒传》中甚少对一个朝廷官员进行极高的评价,特别是当这个官员非梁山体系亦非主要情节推动者时。然而凡事皆有例外,东平府府尹陈文昭就是一个特例。

施公不仅浓墨重彩地大肆褒扬了陈文昭,而且还给出了“慷慨文章欺李杜,贤良德政胜龚黄”的极高盛誉,溢美之华丽,褒颂之隆崇,简直便是狄公重生,包拯再世,堪为北宋官员之楷模,绝对称得上《水浒传》中的一大奇事。

陈文昭担任东平府府尹时,正好赶上武松杀嫂案,面对这样一件占据东平府各大菜市场头条、被众多长舌妇转发的重大事件,一向“平生正直,禀性贤明”的陈太守自然更加明察秋毫,并且抱着英雄惜英雄之心,不但在判决上一力维系武松,而且亲自派人到京城打通刑部关系,使犯下两条人命大案的武松最终只获得“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的轻刑。

武松能够从命案中逃出升天必须得感谢这位陈太守的刚正不阿。若是遇上其他贪赃枉法之辈,武松纵然逃得一死,也不免要被扒层皮。

陈太守在《水浒传》中的另一个大手笔就是大笔一挥“剐”了恶贯满盈的王婆,并让王婆在死前尝尽了木驴带来的“快活”。

想想当年贪贿说风情千方百计唆使西门庆勾引潘金莲的马泊六,再看看如今吃尽千刀万剐为武大还冤赎罪的木驴王,陈大人大笔一挥间判出了善恶,断出了忠奸,除恶于世,树正于民,实是令人钦佩。

北宋各级官员若都能如陈文昭般勤政为民,大公无私,堪称中国经济盛世的北宋王朝又何至于如此快地没落?

陈文昭,实是北宋官员之楷模,放之后世亦然。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