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 新闻正文

建国初,沈阳的GDP比北京都高,今天还不到北京的五分之一

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历史上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那么,你知道“沈阳”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在官方的记载中,“沈阳”两字的由来,是因为沈阳地处沈水之北,在我国古代的方位取名当中,有“山北为阴、水北为阳”的说法,因为这个地方在沈水的阳面,因此就被称为“沈阳”。

不过,在历史上,沈阳还有另一种来历。

早在战国时期,燕国将领秦开率军驱逐东胡,在这个地方建了一座城,叫“候城”,到今天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

到了唐朝,沈阳被改成“沈州”,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州,一直到五代时期,辽太祖移民此地,第一次修建土城,才开始了真正的发展壮大。

但是,这个时候还是叫“沈州”,也没有任何关于“沈阳”二字的记载。

“沈阳”二字最早出现在1296年,当时的元朝将“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与“沈州高丽军民总管府”两个地方行政单位合并,成立了“沈阳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

这里面的“沈阳”二字,就是由沈州和辽阳组成的,两地各取一字,合称“沈阳”。

不过,在这个时候,沈阳还不是地名,而是一个行政单位的名字,地址也是设立在辽阳。一年后,元朝把沈州改为了沈阳,这就是沈阳第一次用于地名。

在之后的历史当中,沈阳的名称又被多次更改,在明朝末年,皇太极曾经把沈阳改为“盛京”,到了清朝,又以“奉天承运”四个字的意思,在沈阳设立了“奉天府”,于是沈阳又被称为“奉天”。

1929年,国民政府把奉天改为沈阳,但两年后,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又把沈阳改回了奉天,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才重新恢复为“沈阳”。

沈阳成为东北中心城市,还要追溯到1625年,努尔哈赤将国都定在沈阳,从此让沈阳成为东北重镇,后来清廷迁都到北京后,沈阳仍然是“陪都”,地位非常重要。

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成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GDP一度比北京都高。

可惜的是,现在的沈阳已经随着整个东北地区的没落,变得默默无闻,2019年的GDP也落到了全国第31名,还不到北京的五分之一。

不过,今天的沈阳仍然是一座很有吸引力的城市,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等,是东北人的首选城市。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