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吴越饰饰演的大娘娘一角,可以说是让人爱恨交加,难以自已。爱她作为一位母亲,把宋仁宗抚育教导成了一代明君;爱她作为一位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杀伐决断,威震天下。当然也恨她剥夺了宫女李顺容的母亲权利;恨她独揽朝政,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可以说看剧时,观众的感情是复杂的。其实这位大娘娘的一生,也是充满坎坷丰富复杂,是真正的草根逆袭的成功案例,极为传奇励志。
(图片来自网络)
大娘娘的原型是宋仁宗时的章献明肃皇后刘娥,这位刘太后在历史上,可是个重要人物。 她是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史学家常常把她与汉朝的吕后、唐朝的武后并称,但因为她的仁德,后世说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那么这个刘太后,有哪些我们不得不说的历史呢?
先嫁银匠龚美。刘娥祖籍在山西太原,她的祖父叫刘延庆,是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的右骁卫大将军,她的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为工作的关系,举家迁到成都华阳这个地方。但不幸的是刘娥出生不久,她的父母就双双亡故,还在襁褓中的刘娥,就成了可怜孤女,寄养在舅舅庞氏家中。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传说刘娥多次都想投河自尽,但有个相面的先生说她将来能当皇后,救下了她。随着时间的流逝,刘娥稍稍长大了, 美丽聪慧的她不但会唱歌,还学会了一种乐器鼗(一种类似拨浪鼓的乐器) ,她成了流浪四处的歌女。因为迫于生计,加上她的聪明可爱,别人就给她介绍了一位叫龚美的银匠,刘娥很快就嫁给他。虽说是银匠,家底并不殷实,并没有给婚后的刘娥带来多大的幸福。为了谋生,龚美就带刘娥离开蜀地,来到了当时的京师——东京汴梁。在京师, 刘娥还得为了生计抛头露面,唱歌拨鼗,赚取银钱。因为生计艰难,龚美打算将刘娥卖掉,让她再嫁他人。银匠这种做法,在我们现在看来,是深恶痛绝的,甚至是违法犯罪的。但当时,刘娥肯定也是同情这位前夫的,不然她不会在自己被封为妃子之后,还能认龚美为兄,龚美也毫无愧色地改为姓刘,心安理得地当了刘娥的哥哥。
(图片来自网络)
再嫁韩王赵恒。从客观上来讲,龚美这个并不善意的的举动,改变了刘娥的一生。龚美要卖掉刘娥的消息,正好被当时的宋太宗第三子韩王赵恒(即日后的宋真宗,时名赵元休)的指挥使张耆知道,他看刘娥姿色动人,容貌秀美,就将刘娥推荐给韩王赵无休。韩王赵恒初见刘娥,甚为爱恋,日日恩爱不绝,甚至不惜使自己的身体憔悴消瘦。
韩王的状况,太宗皇帝看到眼里,一番了解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儿子与一个身份低贱民间女子鬼混,太宗极为震怒, 他严令赵恒一定要将刘娥赶出王府,并马上选择开国功臣潘美的女儿给赵恒赐婚。 赵恒当然不敢违抗父皇之命,但又割舍不下刘娥,他与张耆商量,就偷偷将刘娥秘密安置在张耆家中,对外宣称已经逐走刘娥。但风声一过,他还是与刘娥时时私会。
(图片来自网络)
后册封为皇后。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承继大统,登上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重情重义的真宗即位后,并没有抛弃已是人到中年的刘娥,而是立即将刘娥接入宫中。 刘娥刚进入后宫,并无名分。但她从不邀宠争名,只是默守本分。加上她之前读了一些诗书,颇有政治见地,宋真宗也常与她讨论朝堂大事,每次她都能分析利弊,给出有益的见解。慢慢地,她在真宗的心理,份量越来越重。即使她后来也极为受宠,但仍与另外受宠的杨淑妃和平相处,情同姐妹,终其一生,两人都在宫中共同进退,感情颇好,并且共同抚养教导了一位被后人称颂的好皇帝——宋仁宗。一位女人,能做到这些,是需要胸怀和格局,也需要眼光见识的。她不像民间戏文《狸猫换太子》中传唱的那位自私恶毒的刘皇后形象。刘娥先后被封为四品美人。又接连晋升为修仪、德妃。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刘娥被册封为皇后。
拿现在的眼光来看,她是做到了职场女人的最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