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建安五年(200年),白马之战中,关羽大发神威,单枪匹马刺死了河北名将颜良。此战算是官渡大决战的前哨之役,颜良败亡后不久,文丑也中了曹操计谋,后被徐晃击败,死于乱军之中。颜良、文丑的接连战死,对袁绍集团造成了很大震慑。
白马之战中的曹操(左)与关羽(右)
由此,袁绍不敢再轻易进军,官渡之战逐渐转为僵持性战役。显而易见,关羽阵前斩杀颜良,对威慑袁绍起到了很大作用。故而在战后不久,曹操便向朝廷表奏,加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一、关羽当了一辈子汉寿亭侯
谁曾想到,关羽从曹操手中得来的汉寿亭侯,竟然成了他这辈子的封号。既然说到这,也需要做个说明。有人认为关羽的爵位应该是寿亭侯,但按照陈寿治史“惜字如金”的习惯,他没有必要专门加一个“汉”字。毛宗岗批注《三国演义》:“汉寿亭侯,犹言汉寿之亭侯耳,岂可去汉字而以寿亭侯为名耶?”
因此汉寿亭侯的正确读法是:汉寿,亭侯。汉寿应当是当时的一个地名。
关羽在建安五年(200年)进封汉寿亭侯,到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败亡,在这二十余年间,始终以汉寿亭侯作为自己的“标配”之一。那么曹操表奏的这个亭侯,到底是多大的爵位呢?
民间的关羽彩雕作品
实际上,超乎你的想象。按照秦汉年间的军功爵制,一般人家通过军功能获取的最高爵位,便是第二十层,也就是通侯。当然,它原本叫彻侯,因为避讳汉武帝刘彻的名字,遂改名通侯。
按照出身与军功大小,通侯能得到的封地,大了能是一个县,小了是亭或是乡。县侯非常少,即便是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于禁,不过也是个益寿亭侯。可见关羽一个偏将军,已经在爵位上超过多数曹魏名将了。
有意思的是,刘备在进位汉中王之前,也是个亭侯,他于建安元年(196年)被加封为宜城亭侯,此后再无变过。所以刘备当了汉中王以后,只能晋升关羽的军职,是为前将军。
刘关张漫画作品
刘备后来没有改封关羽,小鹿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汉寿亭侯虽然是曹操表奏,但毕竟是汉朝正儿八经的职位。刘备未称帝前不好僭越,称帝之后又是以汉为国号,自然便不好作更改。
二是汉寿亭侯的确很高,刘备封无可封了。难不成刘备这边进位汉中王,也立马给关羽弄个所谓的“荆州王”不成?
二、刘备的左将军
与关羽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刘备。他的爵位不是曹操表奏的,但他的军职,却是曹操表奏的左将军。建安四年(199年),刘备从征吕布,后者败亡。曹操高兴之余,便把吕布的左将军给了刘备。
不曾想到,后来的刘备尽管口口声声反对曹操,但在此后的20年中,他一直坚持使用左将军这个名号。尽管曹操已经不承认,还加封于禁等人为左将军,但刘备也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左将军,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为止。
电视剧《三国》剧照
那么这个左将军,又有什么名堂呢?
据《三国志·周瑜传》“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
据《三国志·先主传》:“先主定蜀,羲为左将军司马,璋时从羲启留循,先主以为奉车中郎将。”
可以看到,无论是领荆州牧,还是平定蜀地,刘备都是以左将军的名义行事的。难道刘备对曹操念有旧情吗?
《三国志》影印版截图
显然不是,刘备在离开曹操后,便开始用左将军开府治事,借用这个名头来吸引人才加入。这个小集团便是以刘备左将军、豫州牧的合法身份,而存在的。据《汉仪》:“汉兴,置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师兵卫,四夷屯警。”
可以看到,按照汉代军制,四方将军属于重号将军,有权力开府治事。所以便观蜀汉集团的不少谋臣,比如法正、诸葛亮、许靖等人,都曾担任过左将军司马、左将军军师、左将军长史等官职。
这里说的左将军,便是指刘备本人,他们是刘备的司马、军师与长史。
三、总结
上述可见,无论是关羽的爵位,还是刘备的军职,都是当时很高的一种职称。这也说明曹操当初对刘备关羽,是真诚以待的。而这,也是曹操用人的一个特点,充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大气。
电影《赤壁》曹操剧照
当然,曹操其实没有权力给刘备关羽这些头衔,他只是借汉天子之口,来对百官施恩。尽管实质上,还是要看曹操意志;但名义上,则是汉家之称了。不过刘备关羽想要的,也正是一个虚名。
毕竟身处乱世,刘备身上的虚名,帮助他解决了太多麻烦。世人皆为名,世人皆重名,这也是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书籍:《汉仪》、《汉书》、《后汉书》、《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