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 新闻正文

历史上,并不是李渊斗不过李世民,而是李渊不想和李世民争斗了

李世民是皇帝,跟他是同行的参照物就应该是那些以武成名的皇帝,比如:帝辛、嬴政、刘邦、赵匡胤、朱元璋之类的开国皇帝或者汉武、汉光武等中兴之帝。这其中我更愿意拿帝辛跟太宗皇帝对比,被后世称为 纣王的 帝辛其实个人能力极强,但是强大的商王朝竟然被麾下的诸侯攻灭,骄奢淫逸,穷兵黩武之类的咱们都不评价,就说据专家考证,武王伐纣的时候,商王朝还有几十万军队在边境,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作为领导人帝辛根本就没有仔细、精确的计算军队的使用方式。

而太宗皇帝李世民陛下虽然几乎战无不胜,却从来不会采取蚁多撑死象的方式。这就说明了用兵第一要素: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其次,李渊作为开国皇帝,其功德是被低估的;李二作为古代帝王中排名第一,能力毋庸置疑。二者相争,正常情况下李渊秒杀李二,因为名分和大义在那里,一道圣旨,一杯毒酒就可以解决,好几次李大为李渊创造了这个机会。但是李渊没有采用,后来被迫禅位。

其落败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李二的确比较强,另一方面是李渊无备,也不忍,作为帝王和政治家,稳定是本能。虽然李二有苗头想上位,但李渊以为李大会压制李二,他作为裁判在2人中间搞平衡,玩的很过瘾。但李二不同,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自己主宰的,打破才有精彩可能,哪管它的后果。再者,李渊于公元617年起兵,当时中国烽火满天,外有突厥,内有残隋和大小数十军阀诸侯,李唐不过关西一军阀耳。

起兵后,李世民先西出平定金城薛家;620年,李世民败刘武周、宋金刚;622年,李世民败窦建德、王世充;623年,江南辅公祏起兵被唐击败,全国基本平定。唐统一全国仅仅只用了七年,是历史上从起兵到统一全国耗时最短的朝代。仅以平定的敌对势力和兵力计,李二一个人就占了唐朝开国武功的七成,大股的重要对手都是他打掉的,且所有对手都不是不懂军事的菜鸟,全是常年杀阵老于兵事经验丰富的老油条,还都是手握重兵盘踞一方资源充足的军阀诸侯。光这两条就够了。

李氏王朝的外交政策也是现世美国核心政策,即扶持亲中原文化的政权,侵略新兴崛起政权,保持外部周边环境的动乱,唐王朝覆灭也是灭于这项政策;,隋唐时代最重要的政治改革便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宋朝达到巅峰,是团结社会阶级、缓和矛盾、缩减贫富差距的重要制度之一,这个制度的影响力一直影响着现在的中国。李世民固然战功赫赫,很有威望,固然兵多将广,羽翼丰满,但这些都不是直接原因,都是后话,直接原因就在于突发冷箭,一击命中,擒贼擒王,这就够了。历史上并非所有宫廷政事的变化成功的,都是像李世民一样有硬实力的人。很多也是偶然,很多也是运气。

李世民的个人能力是其历史成就的重要因素,但是地理位置、意识状态更重要一些;首先李世民出于关陇集团,地处西北,与游牧民族接壤,可以轻松获取大量的马匹,马场缺失是宋王朝无法给予游牧政权有效反击的核心原因。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根据计划,尉迟带兵去控制李渊。不要小看这个所谓的人身控制,这个份量最重。历朝历代的宫廷政事的变化的实践证明,一举发力控制1号,几乎就成功了一大半。虽然你带甲百万,战将千员,富有四海,坐拥天下,虽然我只有十几个人儿,七八条枪,但此时此刻,你在我的手心里,生杀予夺我说了算。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